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仪式感
userphoto

2023.10.10 北京

关注

        《山茶文具店》中有很多体现仪式感的东西。

       比如,山茶文具店的一个传统:每年都要去领“大祓注连绳”。在开篇不久书中就提到:

       “要去领新的大祓注连绳。大祓注连绳是将注连绳两端绑起来的环状装饰,许多镰仓的人家都会把它挂在大门口,只有在每年举行两次的大祓仪式时才能换新。六月三十日的夏越大祓时所发的大祓注连绳中央,挂着水蓝色的纸带;至于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新年大祓时所发的大祓注连绳中央,挂的则是红色纸带。山茶文具店目前还挂着一年前的旧大祓注连绳。虽然我算不上虔诚的人,但在大祓注连绳这件事上,我想规规矩矩遵守习俗。上代也一样,无论工作再怎么忙,每年两次的大祓仪式都绝不缺席。”

       大祓是日本神道教的一种仪式,含有驱邪、净化之意。注连绳是秸秆绳索上有白色"之"字型御币「ごへい」(gohei)。它表示神圣物品的界限,可能在鸟居门上,在神树和石头附近等。《山茶文具店》中所说的是镰仓的鹤岗八幡宫每年举行的大祓仪式。因此,“每年领取大祓注连绳”这一仪式中,上代和鸠子只是遵循者。就像海洋生物的垂直迁徙一样:虽然执行这一仪式的是这些海洋生物,但它们也只是遵循着日出月落的规律而已。

注连绳

       类似的还有如七福神巡礼、春之七草等地方民俗。相比遵风俗所形成的仪式,更高级一点的大概是自己创建一套仪式吧。例如,鸠子每写完一封信,都要把它立在佛龛上静静地放一晚。这样做当然有实际的用途:“以便在充足的失眠后,能以冷静的头脑重新检视所写的内容”。此外,“书信供养”也是《山茶文具店》自创的一项仪式:

       “过年后,便开始受理要放在文冢供养的书信。”所谓“供养”,即帮别人处理他们自己难以处理的书信。广告信函可以一丢了之;对情书、明信片、贺年卡等承载了双方心意、情感的信件,一般人恐怕都下不了决心就这样付诸东流吧。因此,雨宫家推出了“书信供养”仪式:“在农历二月三日当天举行永久供养仪式,代替书信的主人供养这些书信,然后付之一炬。这是雨宫家代代相传、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仪式。”

       供养的仪式并不复杂,但是会有些枯燥,非常需要耐心:“首先,将明信片和信件分开;信件的话,要把信纸从信封里拿出来,将信纸和信封分开放。至于贴在明信片和信封上的邮票,则小心地沿着周围剪下,以免剪到齿孔。”“书信基本上都是纸张,但材质还是有微妙的差异,焚烧时的情况也不相同,所以在堆放时,要避免将相同的纸质堆在一起。”处理、分类完毕之后,把这些书信付之一炬,仪式就算完成了。

       这个仪式同样有着实际用途。这不仅是山茶文具店发现的一个商机,而且“将日本和国外的邮票分开后,再捐给公益团体,这些团体会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当然,作为仪式,书信供养也有一层象征含义:借助焚毁书信,来放下书信中承载的、双方的心意或情感。这事儿似乎有些矫情,但我非常理解。对我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正式的“结束仪式”,很多事情我都放不下来:没有上线验证过的项目都算没结项,没有完成复盘的需求都算没做完,没有写完书评的书都算没读完,没有通过考试的学习都算没毕业……无论什么事情,总得有一个工工整整的句号。否则,就像另一只靴子没落地那样,心里总会有一种什么牵挂。

       不过,这层意义是针对信件的主人们的。对鸠子来说,“书信供养”的象征意义恐怕就没有那么强了。焚烧时往书信堆里添加落叶、用焚烧书信的火焰来烧烤各式各样的食材、把这一仪式“变成了篝火料理的试验场”,不知道书信主人们知道此事之后会作何感想。当然,书中这么写是有其用意的。芭芭拉夫人、上代、“现在最幸福”,这些都是借助“篝火料理”才引出来的。也许,这也是“书信供养”仪式的一种形而上意义吧。

       这种周期性的仪式,应该说最具有仪式感。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说:“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但是,周期性仪式有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周期太短,则仪式性会显著降低;周期太长,仪式的影响力又会显著降低。

       所以,相比这种周期性的仪式,我更喜欢《山茶文具店》中的另一类仪式感很强的描写:鸠子的工作。鸠子会极尽细心地对待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这种细心也许源自于日本的工匠精神,但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仪式感也蔚然可观。我稍微花了点时间,把书中相关描写整理成了一份表格:

代笔工作措辞字体信封印章邮票封蜡
鱼福店的盛夏问候卡毛笔
邮局发行的夏季明信片


鱼形印章

权之助的吊唁信毛笔反向磨墨、淡色墨水素白色信纸避免使忌讳的文字
单层信封、素白色信纸有“梦”字的封印章

报告离婚的信铅字印刷J.Herbin的珍珠彩墨,并且打开瓶盖,放上一整晚,让水分蒸发,加深墨色美国Crane&Co. 生产的棉浆信纸

Crane&Co. 生产的、横式的西式信封
十五年前推出的邮票封蜡选用的是土耳其蓝色的封蜡;封蜡章则是'M’字封蜡章
 向青梅竹马报告平安的信用玻璃笔写信件正文;用黑色油性细头马克笔写信封上的收件人姓名和地址深棕色墨水比利时制造的奶油帘纹纸;尺寸则选用和明信片一样的大小收件人的名字写成了平假名加汉字的平假名“ さくら样”
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信封
贴纸型邮票,并且挑了一张苹果图案的邮票
拒绝借钱的信用万宝龙的“大师杰作系列149”钢笔写信件正文;用毛笔写信封上的收件人姓名和地址漆黑色的墨“满寿屋”稿纸
很有气势的大字
“吾唯知足”使用了金刚力士图案的邮票
给婆婆祝寿的信用圆珠笔:“是我从小爱用的Romoe No.3”
顾客专门准备好了卡片





来自天堂的信从餐厅店员处借来的圆珠笔
店员为客人点餐时使用的回收纸





匿名小姐的绝交信羽毛笔虫瘿墨水羊皮纸
镜像文字



小舞的绝交信毛笔无限接近漆黑的墨汁用“立文”来折信纸在老师的名字旁边写上'御许’两个字
包信时,加上了一朵庭院里盛开的花韭。外头再用相同的纸把信与花包在一起,写上地址。


       这张表格里的每一项都写得比较简略,但大部分都是鸠子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至于空白处……不排除书中有提到但是我忽略了哈哈。

       相比前面提及的那些周期性的仪式,我更喜欢这种渗透进生活每一处缝隙中的仪式感。如果说周期性仪式是生活中的诗意,那么这种渗透性仪式就是诗意的生活:看似随性但是庄重,看似矫情又很率性,让我不禁心向往之。

       所有,把《山茶文具店》读过两遍之后,我就一直想:怎样能给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增添一点仪式感呢?开始时,想来想去,似乎只有添置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这一种方法。在列出上面那个表格后,我突然觉得它很像我们做各类评审时的CheckList。这么一想,仿佛遵守规范地写代码——哪怕只是变量命名或方法注释——也变得仪式感十足了。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好像所有的行为都充满了仪式感。吃饭前要摆好碗筷,饭菜上桌要摆成一个品字形,吃完饭要及时收拾碗筷和剩饭,这是吃饭的仪式。睡觉前要刷牙洗脸,要认真洗澡,要上厕所。工作前要把桌面收拾整洁,要把当日工作列出优先级。下班前同样要收拾桌面,把当日未完成的工作做一个备忘。这些看似很稀松平常的事,其实都是一种仪式,一种在完成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好的仪式。

       这种仪式可以有周期性,例如我们可以每天洗一个热水澡,每周吃一个大餐,每个月写一份工作小结。也可以没有周期性,例如写完代码随时review,吃完饭随手收拾等等。

       归根结底,我所追求的仪式感是为了让把工作或者生活做得更好。不是为了制造神秘感,也不是为了创造优越感,而是为了提升处理问题时的状态或心态,或者直接影响我所面对的事情。如果抛开这一层内核去追求仪式感,就有些舍本逐末,甚至缘木求鱼了。例如,如果写代码只是简单的粘贴复制,而不做任何的优化改进,其实用最好的电脑,我也觉得这工作乏善可陈;如果吃饭只是胡乱的泡两桶面,而不考虑卫生或健康,即使在五星级酒店吃面,我也只觉得很滑稽。马虎凑合做出来的事情,通常都只令人望而生厌,而毫无仪式感可言。

       想想看,鸠子写信时思来想去那么多,其实都是在想着如何把“代笔”这项工作做好,而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这样的意识。但是,就如专注工作的女性非常美一样,专注于“做的更好”的工作、生活方式也非常具有仪式感。

       我想,这大概是最适合我的仪式感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山茶文具店》
《山茶文具店》:闪闪发光的信,带给你见字如面的温暖
悦读荐书:山茶文具店
《山茶文具店》:我曾经也想开一家这样的店
古人写信是这样式儿的
山茶文具店,一本非常治愈的书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