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读《论语》
userphoto

2023.10.10 北京

关注

前言

    这是发表在2008年4月15日,北邮研究生报上的一篇文章,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有印象。今天找出来的时候我自己都很惊讶:原来我还写过这样的文章。哈哈。

    以下正文,配图是新的。


我自己的那本《论语》居然找不到了……网上找了个图来当封面了

    近年来仿佛孔家店又兴旺了起来,书店里随处可见《读论语》、《论语心得》这样的书。身陷潮流,我也不能免俗,也来斗胆写一写我从孔夫子的言谈举止间学到的一点东西。

    孔子的时代,“周文疲敝”,“周室日失其政”,诸子百家“各思以其道易天下”,孔子便是其中追求重振周礼、重兴周室的一人。为着这个目标,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直至暮年还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宣扬其仁政主张。《论语》一书中也处处反映着这种积极有为的追求。在学习上,孔子要求“温故而知新”,要求“举一隅”“以三隅反”,要求“闻一知十”;在个人修养上,他要求“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要求“克己复礼”;在为政上,他要求“子帅以正”,要求“先之劳之”,要求“尊五美,屏四恶”。这些都是积极有为的要求,也只有努力进取才能做到。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人生就是在积极有为、努力进取的追求中度过的。这是一种人生观,一种积极有为、努力进取的人生观,也是我从孔子身上学到的第一点。

孔子像

    然而,人生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是否积极进取,而更在于追求的方向。古代的商纣王、近代的希特勒,他们在通向地狱的道路上甚至连头都没有回过。孔子的一生都在积极地追求,他追求的目标就是“仁”,是“爱人”,是“克己复礼”,是“刚毅木讷”,是“先难而后获”。但是,求仁仍然不是他的最高理想,他还要行仁,要“安人”、“安百姓”,要让“老者怀之”、“少者安之”、“朋友信之”,要还天下以“大哉尧舜”的理想世界。作为一名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孔子有着非常强烈的社会人文关怀,从他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这是一种“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是心怀天下、行为天下的价值观。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了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和天下在心的价值观这两个方面更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去,孔子还提出了“中庸”的方法论思想。《论语》一书中“中庸”这个词只提到了一次:“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意思相同、相近的表达出现了多次:“中行”、“允执其中”、“叩其两端而竭之焉”,并在如“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中有所体现。“中庸”虽然不是孔子的发明,却是经过他及其弟子的整理、论述与身体力行而发扬光大。“执两用中”的方法论尽管给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并因此而饱受责难,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中庸”这种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于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认识和解决矛盾时应采取的方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些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即使像孔子这样的“至圣”,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糟粕。例如,孔子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责想“学农”、“学圃”的樊须为小人,他的弟子子夏也认为农、工等“小技”“致远恐泥,故君子不为也”,这些都反映出孔子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孔子对“孝”的表述,如“无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等,表现出了他思想上的保守性,正如鲁迅先生批判的那样,“(三年无改)正是退婴的根本”;此外,孔子过于强调“礼”、“义”等上层建筑,而忽视劳动生产等积极基础的为政思想也不可取。如他的弟子冉有曾问他,如果迫不得已,一个国家该先放弃粮食还是信义?孔子回答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以及保守的“孝”和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虽然有其历史必然性和一定的时代合理性,但是今天我们读《论语》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大胆的扬弃。

鲁迅:这话我说过?没说过?我也记不清了……

    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录孔子及其几名弟子言行的《论语》也体现着这些根本方面。如果我们读《论语》不能从这些根本方面进行把握,而只是满足于几条名言警句、几点人生哲理,那么《论语》怕要失去其真正的意义,而读《论语》的我们也不免要沦为“小人儒”了。

老报纸一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视界】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精华(赵吉惠)
文言名句集锦
《论语》如此厉害,竟然统领中国数千年,听听百姓是如何评价的
何谓“四书五经”?
黄河文化:《论语》与水
传统国学文化中,这四部儒家经典影响深远,2000多年来传承至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