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孩子,根本用不着花那么多精力

可能是被我传染的吧,儿子也发烧了。

医生开了一种很苦的冲剂,喝的时候他竟然没有哭,也没有反抗。

我真的特别惊讶,这个小家伙平时一身反骨,不管大人说什么,他一定要往反面怼一句。

还有,上周我们去杭州玩,晚上20点多还在园区排队,我几次提出抱他,都被拒绝了,说他自己可以。

晚上回去洗澡,才发现脚后跟都磨破了,也没吭声。

最近吃饭,也不让喂了。

接近四岁的他,仿佛一夜长大般变成了一个讲道理,守规矩的大小孩。

不由让我感叹,孩子真的是一个很有灵性的生物。

而作为家长,确实没必要那么焦虑。

1、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的孩子13个月会走,有的孩子1岁半开始自主进食,也有的孩子15个月刚开口讲话,4岁还在穿尿布...

为人父母每一个都对孩子充满期许和珍视,差距产生难免会有焦虑和担忧,但是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人说:小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这句话其实不对。

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带着满满的基因配置而来,他的性格,天赋,甚至野心,喜好,饮食习惯均不同程度地被安排被影响。

拿我家两娃来举例吧,姐姐安静,不挑食,需要很多的睡眠,有耐心能等待,哭起来是那种嘤嘤嘤的不歇斯底里但没完没了;

弟弟呢,从一出生就睡眠很少,吃饱了一口都不多吃,爱动、急躁、易怒,哭起来地动山摇但很快止住。

所以我更倾向于孩子是一粒种子。

而且基因对我们的“控制”贯穿终生。

大家尽可以去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任他身在职场或是公众场合多么优雅淡定,刻在骨子里的底色依旧存在。

老祖宗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通过大数据沉淀下来的总结,只不过当时没有统计学而已。

而科学育儿的诞生就是要求我们在基因的基础上去做因材施教,绝不是照本宣科,死板硬套。

没有用很正常,孩子发育晚一点也很正常,不要怪罪自己,也不用怀疑孩子。

尊重他,无条件爱他,陪伴他就够了。

2、成长的路要靠他自己去走。

所谓孩子,不是成年后才要自己去走,而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是要靠自己了,从学翻身、练习坐、站立迈步、交朋友,上幼儿园就开始了。

家长给予他的只是辅助,是精神上的鼓励,学习的主体一直是他自己。

他要一次次跟随着自己的本能,克服阻力,突破自己。

安宝幼儿园开学前的一周我几乎天天失眠,我担心自己教得不够多,担心她应付不来,但无论我怎么样,她终究都要自己去面对,她要一次次尝试着与老师同学相处,她要去排队上厕所,吃饭,睡午觉,她要去拒绝,去看守自己的边界...

是的,孩子总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偷偷长大。

家长真正该做的就是信任她,自己过好自己。

甚至,毫不客气地讲,家长应该懒一点,不去关注她,不过度代劳,不讲道理,不焦虑重重,才是真的在帮她。

3、大人有超过一半的担心都是有余的

怕她丑,怕她呆,怕她慢,又怕她漂亮,怕她心思太活,怕她跑得远...做家长的,似乎总有操不完的心。

但有几乎都是多余的。

哈佛教授Pinker曾做过一个研究,两大影响孩子智商和性情的因素分别是:基因和环境。

如果担心真的有用,那我个人认为应该学习孟母,三次搬家给孩子以更好的邻居。

我活到三十几岁,悟出来最大的道理就是,爱情、感觉、担心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想要,忍不住,实际上却一点用处都没有。

如同农村的父母不想让孩子远走,从小进行再多的孝顺教育,培养再多的愧疚都是枉然,对真有能力在城市生存的娃来说反而落了一个情绪压抑的罪名。

所以,既选择了生孩子,心大点,给孩子以轻松温暖的家庭才是王道啊。

4、凡事不要抓着一个点来看

越来越觉得互联网正在制造一批又一批神经敏感的家长,不停地喊孩子的头三年很重要,又天天在讲这样会毁了孩子那样会惯坏孩子,近几年又流行起坐高铁给整个车厢的人准备礼物...

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噢,大家不要被屡屡调动情绪了,鸡汤存在的意义是提醒,不是教人焦虑,让人产生我不亲手带娃就是罪孽,我做错了一点事就不配为人父母,我带孩子出个门孩子吵一句就十分丢人。

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我家二宝6个月开始就是爷爷奶奶带,和我依然很亲;爷爷奶奶两个人喂饭,哭一声就赶紧满足也没惯坏,现在午觉偶尔还抱着睡我依旧相信他上了幼儿园能自己独立...

中国有千千万万我这样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都在健康阳光地长大,并且其中一部分还十分优秀。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媒体也好,鸡汤也罢,都是幸运者偏差的重灾区,他们需要去举那些极端的例子以儆效尤。

但普通的人,就该用普通的方式去过一生。

过日子是这样,带孩子更是这样。

盲目地选择全职妈妈,追随中产、富豪的脚步,到最后只会让全家更被动。

还是,就是,下了班你可以先休息一下缓一缓,让孩子自己玩不会怎么样。

5、鸡娃的尽头是鸡自己。

就算被打,我也要站出来敞亮地说,孩子们现在学的技能将来大概率用不上。

小学阶段上的培训班一多半坚持不到高中,更别提作为终生的爱好。

有人说,我们是应试教育啊,都是被逼的。

没错,为了学习成绩去针对性地补课非常有必要,总要探一探孩子的极限去博个那个读高中的可能。

那提前抢跑呢?是为了满足什么?开发孩子的大脑,锻炼孩子的思维,抑或着家长的虚荣,家长想要证明自己孩子很聪明的功利心呢?

我们回到第一条,真的,别焦虑,他是那种有读书天分的娃,学校教授的再加上课外资料足够吸收了。

若不是,到头来,费心费力鸡娃还是一场遗憾。

倒不如,努力给他攒下点社会经验、攒几套房实在。

所以,鸡娃的尽头是鸡自己,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你的认知、你的状态、你的为人处世、你的思考方式、你对市场对人生的理解、你的经济实力、你的朋友圈、你的生活方式,你的一切一切都是对他的托举。

6、养育没有标准,真正的出路是她活成自己。

考上大学,考上编制,进入外企,月薪十万...成功没有标准。

我的女儿她十分佛系,对任何事任何人,无欲无求,不知道青春期她会不会变,但我十分肯定,假如她考不了大学,没有美好的未来,也会很幸福。

因为她是一个很容易接纳的人,低欲望,不执拗。

所以,我只相信一个真理,那就是每个人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罗翔老师说,我从来不认为人可以狂妄到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又不能消极到等待天上掉馅饼,我们需要在两者中寻找一种合乎中道的平衡,就是我们相信命运的神秘莫测,同时,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尽好自己的本分。

对于养育,也是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想做焦虑的父母,这3种方式可以试一试
超强攻略|开学季,幼儿园放学回家聊点啥
孩子上幼儿园老是哭闹?可能是“分离焦虑症”的表现,家长别忽视
孩子上幼儿园又哭又闹,专家:别怕,不哭的孩子才最该担心
9月入学,分离焦虑了解下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36+W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