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考场:一百零二岁竟成举人!
华大地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科举制度曾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发掘了无数人才。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规定考生的年龄,导致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
乡试之际,一百岁老贡生
康熙三十八年,京师顺天府举行乡试,一位广东贡生黄章踏入考场,可惜他已届百岁高龄。在这个年迈的考生进场时,他的孙子手持灯笼引导,灯笼上赫然写着“百岁观场”四个大字。这位百岁老贡生并非志在中举,而是想通过这一行动展示自己高寿仍能参试,颇具幽默风趣。
姜宸英:文坛屡败屡战的老士子
相较于黄章的幽默,康熙间的名士姜宸英却是一位屡败屡战的老士子。姜以布衣身份修撰明史,但屡试不中,直到七十岁才一举中探花。这位老士子用坚持和执着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科举故事。
乡试逸事:岁寒有老童生
乾隆年间,广东番禺涌现出一位名叫王健的老童生,年已九十九岁,依然挥毫参加考试。此事被人传颂成佳话,甚至有人为他题咏。在另一年的广东乡试中,三水县的考生陆云从年逾百岁,庙堂钦赐举人,其坦然的回答和顽强的毅力成为时人景仰的对象。
父子同榜:科举之路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科举场上,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年龄相差数十岁的老者与少年在同一场考试中同台竞技。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科举制度的包容性,也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
乾隆时期,广东生员谢启祚年近百岁,他与十五岁的刘彬华一同参加科举考试,最终两人同榜,成为了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谢启祚近百岁的年纪依然坚持参加科举考试,显示出他一生都对学业的追求和执着。而他与刘彬华的同榜,也说明了在科举制度下,年龄不是限制一个人成就的因素,只要热爱学习,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另外一场嘉定名士王光禄的考试中,更是出现了父亲与儿子同场竞技的传奇一幕。这不仅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展示了父子之间对知识的共同追求。在这种氛围下,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和竞争,无疑会使家族的学识水平得到提高。
这些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科举场上独特的一面,那就是无论年龄大小,人们都对知识有着极高的渴望。这也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学识的敬仰。在这个舞台上,不仅有着激烈的竞争,也有着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
岁月流转,科举场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这些老者虽已白发苍苍,却仍然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荣誉的追求,展现出岁寒知松柏的坚韧品格。在这些逸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岁月的痕迹,却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息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科举中的舞弊奇案
明朝的科举制度
从蒲松龄作品《王子安》看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古时入贡院考生“如丐似囚” 带粮食锅碗瓢勺
古代科举不仅有延期,还有停科和补科
明』对于科举考场上考生“夹带”作弊,明朝是如何防范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