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样有效阅读一本书

知识经济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勤劳的你不妨合上刚刚读过的书,想一想:书中讲了什么内容?核心价值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收获?十有八九你可能回答不出来。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收获了了,还是感到头脑空空,还是解决不了知识焦虑?

那是因为这些书你仅仅是读过而已,而“一味的读下去等于没读”。那些书充其量是在你眼前和脑子中过了一下,书中内容没有融入你的身心,书中的知识没有改变你固有的习惯和行为,没有变成你无形的财富。正如成甲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所说,不能改变人的行为的知识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所以“蜻蜓点水”式的读书,仅仅能缓解一下你对知识的焦虑而已。

那怎么才算读过一本书呢?只有把一本书掰开了,揉碎了,真正消化了,只有能记住书中核心内容,并能够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生活当中,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在享受读书的过程中塑造自我,才算真正读过这本书。否则不论你读书速度有多快,不论你读过多少本书,仅仅是满足“曾经读过”这种心理需求而已。读书速度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速度,是在有收获基础上的速度。

那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给我们开出的处方是写读书笔记。 

过运用读书笔记,读书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充满了主动性,不再是随随便便的读。能够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能够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正如作者奥野宣之所说:“这本书就是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这是一本经典畅销书,仅2016年到2018年之间,就印刷了12次。本书是作者另一本十分著名的作品《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姊妹篇”。

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是日本知名的“笔记本作家”,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自成体系,简便实用,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相关作品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奥野宣之把读书过程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化分为五环节: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应用,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这五个环节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但都是围绕读书笔记展开的。

一、选书和购书

您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本书的介绍,感到很棒,真是好书,正是自己需要的,就在网上随手下单,可收到后一看,跟自己想像中差别很大,要么书名和内容不符,要么是文风完全不是自己喜欢的等等。花了钱没买到应该买的书,仅仅满足了自己的一次消费欲望。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冲动购书的问题?

奥野宣之说:做读书清单。读书清单能够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读书清单记录什么?主要记录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等基本信息。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要有切实的收获,是要运用书中的知识改变我们的行为。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留心需要阅读和购买的书,随手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接下来,只要碰到和这本书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添加进去。这些信息既包括支持购买的意见,也包括相反的意见,直到这本书成为自己必须要购买的书,或者是从自己书单上把它划去。

以从书店购买为例。很多新书都包着一层塑料封皮儿,没付款之前,店家大都不允许你把封皮拆开。所以你根本没有机会看到书的内容,根本没有办法去比较确认。

另外还有时间成本问题。如果是在一个小书店,花上几小时也许就把店里自己喜欢的书浏览一遍。而如果在大的书城,有海量的书,我们根本不可能每本都浏览一遍。时间不允许。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读书清单,我们可以把读书清单和读书笔记结合起来。在清单上记录下一本书籍的基本信息以后,可以把书评等其它介绍信息摘录,放在这个书单基本信息之下,集中起来,以便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帮助自己去选择购买与否。其实读书清单就是最基础的读书笔记。

在确定好读书清单以后,我们就切实掌握了购书的主动权了,就可以在网上下单,或者是去书店购买了。

把书也买回来之后,接下来就进入读书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读书和记录。这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制作读书笔记。

二、读书和记录

这本书中所说的笔记就是文具店里随处可见的笔记本。它的特点是成本低、书写方便。

法国文学家鹿岛茂说:“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读书笔记阅读法,从本质上说,涉及到一个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跟传统的读书方法相比,二者目的不同。笔记读书法以是以思想输出为目的,而传统读书法是一味读下去,追求读书的过程,侧重我要读完这本书,我要读多少本书。运用这个读书方法,读书的重心就发生了改变,由原来关注是不是读过,读了多少,变成现在的思想输出。

做事之前最好明确做这件事的目的。目的不同,方法就不同,方法改变,效果就明显。读书也是一样。

我们的读书目的是思想输出。那就需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效应用读书笔记,去做思维导图,去摘抄记录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点,为思想输出积累素材,不能读过就完事儿了。

具体说来,怎么做读书边做笔记呢?阅读的时候,我们先通读一遍,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然后接着读折过角的那几页,如果仍然觉着好,再把这页的另外一个角也折起来。重新去读折过两个角的那几页,这次读的时候如何仍然觉得有价值,就在上面做记号,然后把里面的核心内容摘抄下来。

这个过程其实是通过一遍一遍的阅读,去提取有价值的,可用于做读书笔记的内容的过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不同的书签去标记不同价值的内容,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笔划线或者做不同的记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内容,方便理解,方便摘抄。

我们这里介绍的读书笔记主要包含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摘抄和评论几项内容。前三项都很简单,我们随手记下来就可以了,不必多说。最关键的是后两项:摘抄和评论。

先说摘抄,要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因为我们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进行思想输出。写作的前提阅读,是理解基础上的阅读。摘抄可以促进对书的消化,强化对所读内容的记忆,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评论方面,要写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感想。要学会抓住自己第一次读到这段内容时的想法,抓住自己产生共鸣那个点。人心同理,能打动自己的,一般情况下也能打动别人,至少能打动和你相仿的人。另外,只有和自己有共鸣,才可能有话可说,写出来的读书笔记才能为后面写书评等创作做好准备。

写读书笔记时要对摘抄和评论进行明确区分。作为一个知识生产者,我们要有最基本的操守,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引用别人的成果,一定要注明出处,所以我们在摘录的过程中,要把原文摘抄和评论区分开,这样在我们在后续写作过程中就能够明确区分哪些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造。如果做笔记的时候不做区分,随着素材越积越多,我们就很难分辨清,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摘录+评论”式笔记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笔记形式。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他形式,比如剪报式读书笔记等。

我们用“摘录+评论式”或者“剪报式”做完笔记以后,就可以去阅读这本书的相关书评了。去看一看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参考别人的观点,换个角度来审视这本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有更多的收获。

按照上面介绍的“摘抄+评论”的方式,我们不停的读书,持续的做笔记。书读的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自身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遇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本书的几率就比较大。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心情,适合读不同的书。但是人最幸运的是能够找到一本安顿自己灵魂的书。有了这本书,你就感觉到自己的灵魂有了依靠,自己的心就静下来了,读了它以后,就感觉到可以做自己了。怎么找到这样的书,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你。

三、活用

日本明治大学的斋藤孝说:“大多数人认为书是作为读物而存在的,然而在我看来,书是为了著书立说而存在的。”以思想输出为目的的读书,决定了“活用”这个环节是整个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选书、购书就是采购食材;读书、写读书笔记就是择菜洗菜切菜;而运用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炒菜。能不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那就要看厨师的炒菜功夫了,同样,能不能有效思想输出,就要看如何使用读书笔记了。

读书本身不会让我们成长。只有对书中内容主动思考,深入理解,融入自己的血液,成为改变自身行为力量的时候,知识才真正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

这其实也是我们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要写主观评论的原因。

在这里,读书笔记就是我们思想输出的工具,就是激活书本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

其实从购书清单开始,进而反复阅读、摘抄、写评论等,我们就一直在为思想输出做着准备。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本来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但在与别人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通过一遍遍的表达和阐述,我们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深刻起来,逻辑也慢慢严密起来。

为了更好的消化书中的内容,思想输出,我们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很少人有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像第一次阅读一样,把原书再读一遍。因为一本书动辄十几万字、几十万字,想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认认真真的再读一遍,不太现实。可是读书笔记就不一样,一本十几万字的书,我们的笔记可能就几页或者十几页内容,完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通读一遍。

读书笔记对思想输出最直接的作用,就数为写书评提供素材了。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很多书评就是引用原文和评论交错进行,再用自己的逻辑思路,把它表现出来的一个过程。

运用读书笔记写书评只是思想输出的初级形式。如果读书笔记和主题阅读结合起来,就可以持续的进行思想输出。

比如说我们选定“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这样做,先选出三本这个领域里的书,每本书都用原书要点摘抄加评论的形式,做出读书笔记。接下来我们就把三本书中,围绕上面话题的信息摘录出来,加上自己的评论。经过反复总结,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这就类似于一档访谈节目,请了三个专家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主持人对他们的发言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最终形成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往往还不够成熟,需要我们一次一次重读笔记,增加信息,加深理解,反复修正,最终形成让人信服的结论。

这样一来,书中的知识就不再是死知识了,就动起来,活起来,立体起来了。在一次次的重读之中,也被赋予了阅读者的生命、精神和气质。通过这种形式创造出来的书评等作品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输出的前提是输入,写作的前提是阅读。“作家都是读书家”。广博的知识源于广泛的阅读,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速度,但阅读速度的本质是理解力,如果不理解,再大的阅读量也是一个虚幻的数字。如何增强理解力?如何在兼顾阅读速度的同时提高阅读效率?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供的“笔记阅读法”不啻为一个有效手段。不论阅读前的选书、购书,还是阅读中的理解消化,以及阅读之后的输出创作综合运用,有效运用读书笔记都可以让阅读的各个阶段更具体、生动和丰富,可以切实提高我们的理解力,读一百遍也比不上用自己的话写一遍。理解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自然就快了,通过阅读产生的效益也自然越来越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读书才能将书中的思想融入自己,从而使自己升华?
如何打造干货十足的灵感笔记本
不会做笔记,读再多书也没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首先你要会读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与书可以“对话”,这一招太高明了
如何靠拆书一个月挣5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