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记录】每日一题五十天小结

    不知不觉,每天一道应用题,竟也做了50多天了。

【收获】

    在这50天里,我们先后过了三个行程问题里边的重点应用题:火车过桥,相遇,追及。解决了之前一看到这类题型就畏难,不愿画图,不愿去做的问题。尤其是学会了画之前追及问题一直不会画的行程图。这是看得到的收获吧。

看不到的比如学习态度比如读题能力,也许也是有些许转变和提升的吧,只是目前还看不到。

【数学里的阅读理解】

   在这陪伴的50多天里,陪着她一道题一道题的过,一道题一道题的分清楚各种情况。越发的感觉到数学题目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第22天的时候遇到的这道追及题。

    小红小丽两人绕周长为1500米的椭圆形广场竞走,已知小红每分钟走100米,小丽的速度是小红的1.2倍。现在小红在小丽后面300米,问小丽追上小红还需多少分钟?

    这道题,她刚开始做的时候做错了。追及路程按操场的周长来做的。而实际上和操场周长没有关系,追及路程就是300米。需要认真读题,并且画出图来慢慢理解。

    还有第24天遇到的这道题:一种导弹的前进速度是每秒340米,巡逻时我军发现前方1500米处一敌机同向飞行,我军巡逻机的速度是每秒220米,敌机的速度是每秒190米,我军发出导弹后多长时间可以击中敌机?

    读第一遍的时候,她都读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百度了下导弹的图片和介绍,先弄清楚巡逻机和导弹不是一回事。然后再做题,有追及路程,找速度差,弄清楚找谁和敌机的速度差,就会做了。这里边就不只数学了,还有关于导弹和巡逻机的知识,不弄明白区别,这道题是不好做的。

“数学语言的三特征,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语言就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这就是数学的语言。”

    这是伟爸指出的数学语言的特征。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文字能力呢?

   这50天的经历也让我发觉伟爸博文中讲的方法是没错的。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就是要练习学会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读题,找到关键字。第二就是学会画图。(尤其是行程题,不会画图几乎做不出题目的)还有第三点就是注意微小的细节,比如单位。这个曾经有一道题,我俩怎么做怎么觉得思路是对的,但是最后得数却除不尽。最后才发现是单位没换算。(以上是我根据陪伴经历和伟爸的博文用自己的话总结的。详细具体的伟爸版参见伟爸博文《讲座,数学那些事(小-初)》)。

  以前没去做的时候,这些都只是博客里的理论,读到了,也知道了,就算了。只有自己亲自带着孩子走过了这个过程,才真正明白伟爸的真知灼见和良苦用心。

  还是执行力啊。理论和方法再好也终归是别人的,做过走过一遍才是自己的,才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家孩子的路和方法。

  认真读题,审题的能力有多重要呵。

  我们今年四下的数学期末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家庭用水量最大的卫生用具是马桶,一个三口之家,旧式马桶每天平均用水量是117千克,而新式节水马桶每天平均用水量是54千克,照这样计算,用节水马桶一月份可以节约水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有多少孩子看成了一个月?一月份是31天。一个月是按30天算。答案自然不同。失分也就成了必然。家里有四五年级的孩子,不妨也让孩子做做这道题,看看自家孩子的读题能力如何。

【每日一道题的感悟】

   重新去读校长(聪爸)的点评才发现原来早在给谕妈的点评里,校长就已经开过“每天一道题”的方子了。“可以试试每天一道题,让孩子慢慢静下来学会审题,学会和题目交朋友,学会按照规矩和步骤做题。理念和做事,左腿和右腿。”。

   有了50多天陪伴的经历,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跟不疼不痒的大致过一遍感受是不一样的。孩子真的会慢慢静下来学会审题,学会和题目交朋友的。我记得十多天的时候,她就说好像有点喜欢火车过桥的题目了。现在我们在做列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而解列方程真的是需要规矩和步骤的。刚开始的时候不太会列,也不太会解。现在做了也有十几道了,她说觉得自己会找等量关系了,也可以看出来解的越来越熟练了。

   所以这真的是一道好药方。适合所有数学出现问题的孩子们。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都是向好的。只不过能力不足,学习定力,自我约束什么的也都还做不到。所以表现的差强人意。这时候如果我们一味的抱怨,责备,就有可能让孩子破罐破摔,觉得反正我就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少说多做,不动声色的提高孩子的能力,真正起到督促和陪伴的作用,孩子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就拿霖的应用题的问题来说,之前我一看到她哼哼唧唧不愿做,就火大,气个半死。道理讲了无数,一点用没有。现在,就是什么都不说,反正就是督促陪着她一道题一道题的往前走,一道题一道题的过。哪有问题解决哪的问题,比如不读题,就带着她一字一字读。比如不记公式就每天拿个小本,把常用的几个公式做题之前先复习过,不理解题意就一点点帮她抠。现在她看到应用题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抗拒,反而因为有了小小的能力而愿意做某些题型了。所谓的优势和擅长,不过就是接触的多,熟能生巧。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熟的过程中的陪伴和坚持。而不是自乱阵脚,彻底的封死孩子把不擅长变成擅长的可能。




【关于孩子的粗心】

    之所以要说这个,是因为这段时间不断有妈妈在请教一些数学问题,而说到孩子数学问题的时候,不约而同提到了,孩子其实都会,就是马虎和粗心类似这样的话。这里边的潜台词是,说这句话的妈妈是觉得自家孩子挺聪明,挺有能力的,可是成绩没有体现孩子的能力。所以家长和孩子就都需要一个“不过是粗心马虎点”来找个理由和安慰,同时也是逃避自己责任的借口。成绩不好是孩子自己粗心跟家长没关系。

    真的有“粗心”这回事吗?没有!

    伟爸写过关于粗心的两种情况:“这个要视情况而论,如果是看错题目中的某一个数,或者是漏掉某个数,那就是性格问题,说明孩子心浮躁,不能静下来。如果是算数错误,那么就是孩子的能力问题。”

   而无论哪种情况,要改善,都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真正的付出心力。前者要学习培养孩子不急不躁的性格。后者要督促孩子多做计算练习,并且养成多打草稿的数学学习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其实,我也曾经是对孩子的计算错误不以为然的妈妈,我们都别再躺在“哎呀,没事就是粗心”这样的理由和借口上睡大觉,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任凭孩子的学习自生自灭,靠天收了。真正的尽到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督促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最后以双子姐《与孩子一起成长》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为了你唯一的孩子,为了自己的责任。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每天用一点点时间,为孩子的明天打一点基础“。

附前文【学习记录】每日一题十天小结

重温快乐童年,爱上悦读美好时光,这里是我和女儿的“爱悦时光”  ,记录成长,交流育儿,阅读,生活感悟种种,谢谢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退休老教师:小学数学无非就这20题,孩子吃透,再笨也能考100!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追及问题”讲解 基...
30年老教师自述:小学6年我只教这份“歌诀”,全班43人考进重点
“鬼才”数学教师的教学法宝:仅用“歌诀”,教会孩子解12道超难应用题!
数学老师:小升初无非就考这21道题,孩子吃透,再笨都能考145
一年级数学想考100分,这些简单题,还最容易出错!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