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分珍爱必定付出巨大代价,珍藏越多损失就越惨重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道德经》第44章

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喜欢某种东西,这是兴趣爱好,很正常,但是“甚爱”,爱得过分,超出了正常人的喜爱程度,这种嗜好成痴成癖,就不一定是好事。

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人们因为太喜爱某种东西了,心里惦记、眼里看到的只有这种东西,往往会爱不释手,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在这种东西上,也甘心情愿,在所不惜,为了得到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甚爱必大费”。

有人喜欢玉石,有人喜欢字画,有人喜欢古玩,为了满足自己的雅好,不惜花费重金收买。买穷了,抱着金碗要饭吃。

台湾作家林清玄有个朋友爱玉成痴,口袋里、腰带间、皮包内随时可以掏出几块玉来,天天抱着一件价值昂贵的白玉狮子睡觉。见到一块好玉,总想据为己有,为了收藏玉投入了全部的家当,房子卖了,车子没了,工作丢了,家徒四壁,到了节衣缩食、三餐不继的地步。

生活急迫时,他把高价买来收藏的玉一件件低价卖了出去,最后连廉租房的房租也交不起。被房东逼得急了,他就把玉狮子拿出来抵押,可是在房东的眼里它再名贵也只是一块石头,坚决要现金不要玉。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有的想望子成龙、成凤,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砸锅卖铁也愿意;有的溺爱孩子,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自己可以吃糠咽菜,也不愿孩子受一点点委屈。

有的人追求财富,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乐趣,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去追逐无穷无尽的财富,有时候钱挣到了,命却没有了。

有的人名利权势,想尽一切办法,投入时间、金钱,降低人格对权贵卑躬屈膝。

越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要获得它,付出的就越多。所付出的代价,包括有亲情、友情、爱情,有健康、天价之乐、生活情趣,甚至生命。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皋鱼的人,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等到他想要赡养双亲时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在壮年时,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本来有要好的朋友,由于忙于事务与他们来往越来越少,慢慢就断绝了关系。到晚年时,看到自己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就特别后悔,最后痛哭而亡。

不管喜好什么,积攒什么,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不可失控,让爱好泛滥成灾,给自己带来伤害。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喜爱,由好人变成了坏人。

清末杭州知府陈鲁原不贪财不好色不嗜酒,是个受百姓拥戴的清官。但他喜爱古字画,他治下的余杭知县送了一幅唐伯虎的真迹让他欣赏,他爱不释手,就收下了。过了不久,余杭县报上来一桩大案,就是震动朝野的杨乃武、小白菜冤案。他明知有蹊跷,却碍于情面照准了。案发后,朝廷追究涉案官员的责任,陈鲁原羞愧难当,悬梁自尽。

还有的人,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惜去偷去抢,甚至杀人越货。

凡此各种,都是过分喜爱惹得祸。

人们牺牲很多,得到了许多财富,是不是牺牲也值得呢?

老子说,“多藏必厚亡”。付出了巨大代价而获得的东西,并不一定能长久地属于你,很可能会迅速地丧失。收藏得越多,失去得就越多。

不要以为过多的财富和过高的地位是幸福的不,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往。过多的财富容易遭到别人的垂涎,往往是守不住的;高贵的地位往往骄横,为自己留下祸根。历史上因财富过多、地位过高而丢掉性命的人数不胜数。

西晋石崇富可敌国,连晋武帝国库里的藏品都没有他的藏品好和多,也正是因为其钱财遭人嫉恨,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明朝江南首富豪沈万三,富到可以帮助明太祖朱元璋修筑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墙,并且还要拿出大量的钱财犒劳军队,惹恼了朱元璋,发配云南充军。

清代和珅从一个破落的八旗子弟一步步升为清朝第一权臣,尊贵无人可及,在一般人看来应该十分满足了。但是,他并不满足,运用种种手段敛财。他被查抄时,总资产达11亿两白银,相当于大清20年的财政收入,被嘉庆皇帝没收,和坤积累起来巨额财富瞬间失去,民间就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老子的“多藏必厚亡”也告诉我们,收藏得越多,一旦失去,失去的就越多。这实际上是告诫人们,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获得了,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过分追逐,也可能在瞬间失去,最终得不偿失。

对于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追求和得到的往往是小名小利,不大可能有性命之虞,但是,如果过分追逐名利,像皋鱼那样牺牲亲情、友情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人生的幸福不只是钱财,还有天伦之乐,还朋友之情,还有自己的生命健康,如果把一切透支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后,而失去了许多,也就失去人生的乐趣,像皋鱼一样后悔时已经晚了。

以过多耗费自己的生命、亲情、乐趣作为代价来换取财富和名位,无福消受,也是不值得的。所以,追求名利虽然是人生存的一种需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必须把握住度,要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老子在第44章结尾时教育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足的人不会受到侮辱,懂得适可而止,不会有危险,可以长长久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告诫人们爱好不能过分,过分必然付出巨大的代价;聚积财富要有度,懂得适可而止,聚积得越多失去时就越惨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向世人泄露了三条“天机”!越早知道越好
解析《道德经》,知足不辱—探讨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应该是什么
《道德经》第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四点,而不是名利
《道德经》:懂得知足的人,就不会有什么损失,这是老子的智慧
轻轻松松读《老子》(4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