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道德经第62章,就明白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义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闻了道,懂得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不觉得遗憾,把“道”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说明了“道”对人的重要性。那么,“道”对人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老子在《道德经》第62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为什么是天下最贵重的东西呢?老子从3个方面说明了“道”的用处和好处。

01 “道”是活在世间的重要保障

老子认为,任何人都离不开“道”,“道”是人活在世间的重要保障。

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奥”,指人居住的屋子的西南角,在古代是专门用于祭祀设置神位的地方,是最尊贵的位置;西南角在房子的最深处,最隐蔽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引申为蔽身之处的意思。大道是万物的蔽身之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道是万物的保护伞,可以庇荫万物。

“道”对于自然而言,它含藏万物,育养万物,庇荫万物;对于人而言,大道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世间之人无论善恶贵贱,都需要它。

老子接着说:“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意思是大道既是善人的法宝,也是不善之人的保护伞。不仅善良的人将他视为修身立命的法宝,就连不善的人也要依靠它来保护自己。

“善人”是指那些善于遵道、循道之人,“不善人”是指那些不太善于遵道、循道之人,不是指作恶多端的人。当人们的行为与“道”完全契合时,便是“善”;所做所不不符合“道”的要求时,便是“不善”。

作为普通人,可能达到处处都好的大善人的标准,也不可能样样都不好,一般的都是介于善人和不善人之间。如果我们学习了“道”,把“道”当作行为的法宝,就会向善人无限靠近;如果背离了“道”,就会滑向不善的人。

为什么说大道是“善人之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美言”,就是善言,是合乎大道的语言;“美行”,就是善行,是合乎大道的行为;“市”,买来、换取。“加人”,处于人上,就是受人尊崇,居于统领的地位。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善人行大道,说出的合乎“道”的至善至美,便能够获得人们的尊敬;行为合乎大道,比较高尚,便能得到人们的看重,可以成为人上人。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善言”不是花言巧语的话,“善行”也不是虚伪的作秀,而是符合“道”的语言和行为。

老子在《道德经》第81章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话听起来不一定很顺耳,而顺耳的话不一定就是真心的话。

一个人说话能否取得别人的尊敬,绝不在于是否将话说得好听,而在于你说话是否客观、公正。说话客观公正,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而空话、假话、套话,反而让人厌恶。

学道悟道,使人能够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尊重,所以说大道是善人之宝。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看重,就是“道”对善人庇荫的方式。不仅对好人是这样,对不善的人也是这样。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意思是说,人有了不善的行为,怎么能拋弃他呢?不善人也不会被道所抛弃,道可以来拯救他,所以叫“不善人之所保”。

“道”是公平无私的,并不刻意区分善人还是不善人,“善人”与“不善人”都是一样的。

善人明白了道的玄妙,所说的话是符合了“道”的美言,行为是符合了“道”的美行,便可以凭此赢得人们的尊重,这是“道”对善者必然的褒奖。

“道”对不善者是包容的,言行与背道而驰,就要承担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用咎由自取来警告他;当他明白了大道,就会改变错误的做法,浪子回头,走上正道,就可以保全无咎。

02 “道”是万物中最尊贵的礼物

老子认为,“道”是天下最贵重的。

老子说:“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立天子”,是天子登极;“三公”,周时指太师、太傅、太保,是朝廷里地位最尊贵的官员;“拱璧”,需要手环抱捧着的玉石,指比较大的玉璧;“先”,在这里是指在礼物外另加上的见面礼;“驷马”,四匹马驾驭的大车;“坐进此道”,坐下来讲给他听作为进献。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即使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王位,设置了文武百官前呼后拥,即使奉献稀世的玉璧和高车大马,也不如把大道进献给他。

在世俗的人眼里,天子、三公,尊贵之至;拱璧、驷马,贵重之至,但是于国无救。赵国拥有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却招来了秦国的欺凌;齐景公有马千驷,他死了之后没什么可以让人称道的。所以,它们都不如“道”贵重,向天子、三公献宝物不如献道,他们拥有宝物不如拥有道。

03 “道”是天下最贵重的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人为什么要把大道看得这么尊贵呢?老子说:“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不曰”,是“不就说的是”的意思;“以”,因为;“求得”,有求可得。“免”,消除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就是道可以立身,有愿望可以实现,有罪恶可以消除吗?所以说,“道”是天下最尊贵的了。

司马光解释说:“有求而循道者,无不得。有过而从道者,无不免。”

“以求得”,指的是上文的“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按照道的要求去做事,才能实现自己所求;“有罪以免”,指的是上文“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悟道后按道行事可以免除以往的罪过,所以“道”才被天下人尊贵。

老子认为,“道”可以平等待人,但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对待,也有奖有惩。

按“道”行事,尊重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顺应时势,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出现了过错,按照“道”的要求去改正,过错可以得到纠正,回归正道,就可以得到人们的谅解;如果知错不改,一意孤行而自取灭亡,这都是大道的效用。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持道而行时,不一定马上就能得到回报,但起码不会让马上遭到坏的结果。就像老实本份的人做生意,一定能发大财,但可以保你平平安安。

结束语

“道”对人特别重要,善人和不善人都离不开它,它是人世间最贵重的礼物,按照“道”去做,有求可以得到,遇到灾祸可以避免。正是由于“道”有2个方面的作用和好处,所以是天下最贵重的,也是人们应该最重视的。

老子告诉人们,无论是善人或者不善人、君王或者百姓,体悟了道,掌握了道的精髓,按道行事,就不会有差错,道保全人以平安。

老子和孔子都讲“道”,虽然,但内涵有所不同。老子更多的是强调客观规律,是天道;孔子更多的是强调人事,是人生的大道。

老子和孔子所讲的“道”虽然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道”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是人生在世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正如孔子所说的,不能须臾离开“道”,把“道”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承文化之真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62章解读
道德经: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所保,不善人之所保,到底有何玄机
道是万物保护神
了空居士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二章)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二章
管窥《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