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质朴优于文采

我读《论语》(210)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论语·先进》第一章:“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对于这一章,争议比较多,焦点是对“先进”与“后进”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到后一句中“用之”的解释。综合不同的理解,把它们理顺为两种观点,一是质朴优于文采,一种是学而优则仕。

质朴优于文采
 
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谁是前辈,谁是后辈,也有争议,有代表性且有说服力的有两种。
第一种说法,先辈是指最早创立发展礼乐的人,也可以理解为礼乐创立发展的早期,指西周初期及以前,礼乐还不完备,显得很质朴,就像乡野之人那样朴实,质胜文;后辈就是指西周后期及以后,礼乐从内容到形式日益完善,这时人们看重不再是礼乐的内容,更重视礼乐的形式,追求形式完美,只重视文而忽略了质。

朱熹、张居正持这种观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了程颐的话:“先进于礼乐,文质得宜,今反谓之质朴,而以为野人。后进之于礼乐,文过其质,今反谓之彬彬,而以为君子。盖周末文胜,故时人之言如此,不自知其过于文也。”
张居正《论语别裁》:“前辈之于礼乐,专尚简质,不事浮华,恂恂然却似郊外野人的模样,何其朴也。后辈之于礼乐,威仪习熟,文采可观,彬彬然却似贤人君子的气象,何其美也。

第二种说法,先进与后进分别是指先跟孔子学习的和后跟孔子学习的,钱穆持这种观点,按照跟随孔子时间上先后而划分的。《论语新解》:“孔子五十以前,有用世之志,当时诸弟子相从,所讲多重实用。自周游返鲁,已值晚年,用世之心稍淡,后进弟子于礼乐文章研讨益精,然渐有文胜质之风。”孔子早年,积极入世,教育弟子的礼乐注重实用性;到了晚年,无力救世,后来的弟子注重对礼乐深层次的研究,把礼乐做得很精致,文胜质之风逐渐盛行。

两种说法,一致之处就是先辈的礼乐重质,后辈的礼乐重文。“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如果让孔子选择哪种礼乐,孔子说他愿意选择先辈的礼乐。有人说,这样做,就不太符合孔子自己的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要求。

文质得宜,是孔子最高的要求,但是如果做不到二者兼顾,他主张还是质朴一些好。礼乐质朴,虽然形式表现得不圆满,但它体现了礼乐的本质,瑕不掩瑜;后进的礼乐,看起来完美,却是形式的表演,忽视了内容,只剩下花里胡哨的热闹罢了。在这里,质朴比文采重要。
 


学而优则仕
 
另一种认为,先进是指先学习礼乐,学好了再做官,就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后进是指先做官后学礼乐,也就是“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
对于这两类人,孔子是“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如果让他选择用哪类人,孔子说他选学而优则仕的那类人。

第一类,都是出身乡野,没有社会地位,为人质朴无华,但学习积极上进,是真学,修德养性,培养完美人格。早期跟孔子的人,大多是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跟着孔子学习,颠沛流离,不离不弃。
第二类,出身贵族,有身份有地位。孔子名满天下后,慕名而来的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真学的少,他们把学习礼乐当作一种流行时尚,装点自己的门面。

孔子重视德行的培养,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前提,只有道德品质好了,才能以公心为天下,才能治理好国家天下。立德是做官的基础,必须把基础夯实,才有资格做官。所以,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进”与“后进”
洗却浮华尚质朴——《论语》悟读【251】
孔子语录: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
【第263期】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1章》孔子因何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论语》之教:先进与后进之辨
论语日课258:阶层自古就有,寒门也多俊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