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雄不问出处

我读《论语》(118)

雍也篇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英雄不问出处

一个人的出生是自己不能选择的,是否成才,与家庭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家庭出身,能够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但不能决定能否成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出身决定未来的“唯血统论”,春秋时代的孔子就不称赞。孔子并不讳言自己的出身卑微,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自惭形秽。

常言说,英雄不问出处,出自明代诗人杨《感怀》:“邓禹南阳来,仗策归光武。孔明卧隆中,不即事先主。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孙曹与更始,未可同日语。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君子当识时,守身如处女。”说的是一个人成名了,就不要顾及其出身。

当一个人出名后,人们习惯追根求源,想了解他的过去,为其成为英雄找注脚。如果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具备成为英雄的先决条件,觉得理所应当,也为自己没有成为英雄找借口;英雄出身平凡,成为英雄之前也很平凡,心理难免有落差。人们常用“成王败寇”来评价一个人,也就忽略了英雄的出身。

不问出处,前提是要成为英雄。成了英雄,人们就忽略其出身,在古代更绝,可以为成功人士造一个漂亮的出身,使其出身蒙上神奇的光环。比如刘邦,标准的农民家庭出身,成名前叫刘季,季不是名也不是字,因为他排行老三,通俗地说他叫刘三,或者刘老三,成名后才叫刘邦。《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样一说,刘邦是龙子,后来能做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了突出刘邦不一般的出身,不惜把他母亲说成不守妇道,他是淫乱的产儿,这些都可以忽略。

孔子的弟子冉雍(仲弓)出身低微,却很优秀,他用“犁牛之子骍且角”作比喻鼓励他,虽然出身卑微,只要杰出,即使得不到重用,上天也不会舍弃他。他认为,只要是人才,就不应太在意自己的出身,即便出身低微,只要他自己有才干,受到重用是迟早的事。孔子一直强调:“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一个人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要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给了一个职位能不能做好。一个人能否得到重用,关键是要培养好德行和能力。

冉雍出身虽然卑微,不善言辞,人们认为他具有仁德,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认为他“可使南面”,可堪重任,这在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极高评价。这是基于冉雍的好学与才干,孔子离死前还说:“贤哉雍也,过人远矣。”

冉雍向孔子问仁,他说:“出门如见大宾,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孔子告诉他说要做到知礼、敬民、仁爱、无怨四个方面,要求很高,冉雍说他愿意按照老师的教诲去做,努力实践。冉雍虽然有才干,像孔子一样生不适时,他做了季氏家臣,但是季氏“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他做了三个月,“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在《论语》中,有关冉雍的记载并不多,只有6条,却生动地勾画出了一个修身立德的贤者形象,孔子极高的评价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后世给了他极高的荣誉,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冉雍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融奕論語新解】英雄不问出处
#每日学论语#6.6【2016-11-9】
【辉光日新1407】天天读经典:(原思、冉雍)当仁不让与英雄不问出处、圣贤不问出身
论语6.1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2—1,讲于2021年9月20日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