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论语》(49)

八佾篇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功利的中国人

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宗教,目前在中国承认的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是舶来品,算不上中国本土的宗教。

中国人对神灵的信仰是多神论的,没有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但是什么都可以成神,天地可以是神,山川河流可以是神,花草树木可以成神,人也可以成神,神无处不在。

最初人类对神的崇拜,是因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有限,觉得大自然神秘莫测,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对不可知的现象无法解释,就拟想出诸多的神灵。人们对神灵是发自心里的敬畏,献上祭品,希望通过祭祀求得神灵的庇护。最初的祭祀带有巫术的色彩,“礼”也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自然现象逐渐被认识,对神灵的崇拜逐渐减弱,神灵的“神”性逐渐下降,对神灵的崇拜日趋世俗化,人们对神的祭拜不再那么敬畏。对神的祭拜,则是“信则有”,“宁可信其,不可信其无”,觉得多拜拜神无坏处,这时的拜神更多的是希望神灵降于恩惠。

于是信神带了更多的功利性,不管是中国本土的神,还外来的神,只要拜者觉得对自己有用,就会去拜,“进庙就磕头,见神就烧香”。一个寺院,供奉的神也是五花八门,既有中国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会有佛教的弥勒佛、观音蒋,还有历史名人,可以全拜,也可以拜一个。

中国人信仰更多的是功利主义的,想发财的就拜财神,财神还有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赵公元帅,武财神是关老爷;想要子嗣的拜送子观音;想高考得中的拜文昌君……总之是想要什么拜什么神,很功利的。

拜神有些人也很敷衍,对神许愿很认真,还愿不见得认真。很多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长工在地主家干了一年活,所得却不多。回家过年的路上,心中郁闷,遇一座庙,就进去拜了拜,祈求神赐他来年发财,一定会献上馒头一百,猪头一个。第二年,这个长工果然发了小财,就去庙里还愿。他走到神前,拿出一个馒头掰开,大声叫道:“馒头一百(掰)”,接着脱下帽子,把自己的光头向前一伸,叫道:“猪头一个。”这个故事很能说明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对神的态度,不但功利,还胡弄。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风俗称为祭灶。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主家怕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影响自己来年的好运,就烙糖火烧,让灶王爷嘴巴甜甜的,多说好话。

祭灶的风俗在中国很早就流行了,《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说法:“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古代指房屋的西南角,古人奉神的地方,指家神;灶,是灶神,就是灶王爷。奥神的地位比灶神高,虽然尊贵,但是灶神主管饮食事物,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讲,灶神比奥神有实权,用一句俗语说就是“县官不如现管”,献媚于奥神还不如献媚于灶神来的实惠些。可见,对神灵崇拜的世俗化由来已久了。这也间接说明了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仪式严肃、程序规范、人心虔诚的宗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过年习俗 古画完整版(附文19篇)
春节传统习俗大扫盲
【中国民俗】盘点流传至今的春节习俗
关于过年的一些习俗,都在这里了,建议收藏
【戎林】 过年的故事
明日年初四,记得:1要扔,2要迎,3不做,4不忘,老传统不能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