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烽火重峦:意大利与奥地利的雪山争锋

一、1915年战火初燃

  1915年春季,在经历了漫长的谈判之后,原先作为同盟国一员的意大利,在发觉奥匈帝国无法满足意大利王国的巨大野心之后,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王国安东尼奥·萨兰德拉政府同协约国达成《伦敦协议》,协约国允诺在战后将奥匈帝国名下的南蒂罗尔、特伦蒂诺、伊斯特拉、的里雅斯特和达尔马提亚等地转让给意大利。尽管参战一事在意大利国会在部分议员看来是欠缺考虑的,但意大利收复旧土的热心已被点燃。1915年5月20日,意大利众议院以407票的多数优势,通过了授予政府完全紧急权力的决定,5月24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宣战之后,意军开始就进攻奥匈帝国作出军事部署,1915年意军共有总兵力90万人,编成4个集团军,共计35个师,拥有轻型火炮1750门,重型火炮200门。意军总参谋长路易吉·卡多尔纳意识到意军实力相对于他的敌人奥匈帝国而言较为弱小,因此,卡多尔纳在1914年8月-9月就开始制定一份新的“进攻计划”。

(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卡多尔纳)

  这份进攻计划考虑到意大利同奥匈帝国边境的复杂性,自然全线进攻绝非可能,因此卡多尔纳在他的进攻计划中着重指出将在意奥边境的北段实施积极的防御,作战的重心则是放在伊松佐河地区。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指出的是奥匈帝国并非在1914年因为意大利是同盟国的成员而放松警惕,奥军在世界大战前只有45万人的部队,但是随着世界大战的逐渐深入,奥匈帝国的战争机器加快运转,进行总动员后,奥匈帝国的军队数量达到了200万人之多,但是奥匈帝国同时要多条战线,实际上到意大利边境可以使用的部队被稀释了。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计划通过特伦蒂诺和伊松佐对意大利可能的叛乱做惩罚性进攻,但是由于1914年奥军接连在塞尔维亚战场和伦贝格战役(又称加利西亚战役)中战败,导致奥军不得不抽调其他战线的部队来缓解其的另外两个战线,如此一来,在意奥边境,奥匈帝国就只有8个师组成的第5集团军共计11万人的部队,随后,奥军得到了一个德国的巴伐利亚山地师的支援,但仅仅依靠这些部队是无法支撑康拉德宏大的作战构想的,再加上此时奥军还面临着俄国和塞尔维亚两个战场的威胁,贸然发起进攻对奥匈帝国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奥军的作战方案便有最初设想的宏大进攻,转化为实施防御作战。

(奥匈军队总参谋长康拉德)

  1915年5月23日夜,意大利军队在尚未完全完成集结的情况下开始对奥军防线进行渗透性进攻,意军的这次进攻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展开:北部的特伦蒂诺、东北部的卡尔尼克阿尔卑斯山脉、东部的伊松佐河,在相关协约国战史书籍中将这次试探性进攻称为意军的大捷。诚然,意军的突袭取得了其突然性的效果,但是这也和奥军主动撤离有关,意奥边境的奥军指挥官欧根大公(也翻译为尤金公爵)在考虑到己方与敌方的军事差距后,主动放弃了一些据点,将他们的防线撤到了更适合防守的地方。在经过了一个月的进攻后,意军夺取了伊松佐河东岸的一些据点,这样对其渡过伊松佐河发起攻势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而在特伦蒂诺方向,意军推进到博尔戈-里瓦一线,至于进攻卡尔尼克地区,意军在这里遭遇奥军激烈的抵抗,最终导致其进攻无果。一个月后,意大利军队开始有计划地发起他们在世界大战中的第一个攻势。6月23日,意大利军队以19个师在伊松佐河发起大规模进攻,而负责这一地段防守的奥军部队只有13个师。

(意奥边境的奥军指挥官欧根大公

  意军从托尔米诺、戈里齐亚两个地区发起进攻,猛攻奥军的桥头堡。首先在托尔米诺地区的攻势,意军于6月初就开始了,意军动用其手中的山地部队在此处发起猛攻,最初的攻势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战绩,夺下了几座山峰,可距离真正掌控这一地区还差的很远,但是随着奥军山地部队加大回防力度,意军的攻势在托尔米诺的攻势最终被奥军阻止住,在戈里齐亚方向的意军部队也多次发起进攻,但是均被奥军的要塞和火炮击退。这样就理解了在5月23日意军渗透攻势中,奥军选择了主动撤离而非坚决死守,因为奥军在意奥边境只有一个博罗耶维奇的第5集团军,而他的对手则是意大利第2和第3集团军。因此灵活转进对奥军来说是必要的,同时在第一次伊松佐攻势中,意军动员训练程度和其装备水平极为低劣,完全无法支撑起卡多尔纳的庞大攻势。因此这一轮攻势在7月7日被叫停了,卡多尔纳免去了其麾下27名上将的职务,以此来惩罚他们进攻不利,但是他并没有想过意军是为什么无法取得突破的。7月18日,卡多尔纳再度集结起25万人,对前线发起进攻,而奥军的兵力只有区区7万8000人,可以说,意军享有极高的兵力优势,鉴于在戈里齐亚和托尔米诺地区的攻势未果,这一次意军把攻势放在了最右侧的卡索高原的圣米歇尔山。

(意奥战线变化图蓝标是意军部队,红标是奥军部队)

  意军和奥军围绕此处展开了多轮激烈的交锋,意军山地部队在攻势之初短暂拿下山脉,但是随后又被奥军山地部队击退;7月25日,意军再度拿下圣米歇尔山,随后又被奥军击退,第二次伊松佐河战役再度演化成了意大利军队的一次灾难。诚然,意军较上一次已经准备充足,但是奥军也同样展现出了他们优秀的作战素养。8月3日,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之后,意军暂停了第二次伊松佐河的攻势。目前意军已经进行了两次毫无意义的进攻了,卡多尔纳不得不让部队暂时休整一阵子,好为下一次进攻做好准备。1915年10月18日,卡多尔纳再度组织起新一轮的伊松佐河攻势,这一次的攻势目标是戈里齐亚,意军再次点燃了他们的攻势,但是结果依然是无疾而终,虽然在部分地区,意军已经打到了戈里齐亚的外围,但是就总体上而言,意军的攻势还是一场徒劳的进攻。11月2日,第三次伊松佐河战役结束,而短短7天后,意军就再度发起了进攻,11月20日,意军步兵短暂地打下了奥斯拉维亚村和附近的一些山头,但是因为意军的后备队没有及时赶到,遂再度被奥军击退,第四次伊松佐河战役在12月11日落下帷幕,意军在1915年并没有取得多少让盟国满意的战绩。而这一年的交战结果是,意军损失了28万人,而奥军的损失则是12万人(也有的观点认为奥军损失是13万)。

(奥匈帝国第5集团军指挥官博罗耶维奇

  为什么奥军仅仅使用8个师(后续可能部队增加到25个师)的力量就可以守住这条战线呢?原因并不单一:首先,意奥边境的奥军统帅欧根大公和他下属的第5集团军指挥官博罗耶维奇二者在意大利参战之初便提前将奥军部队从边境的复杂地形中撤至利于奥军防守的地段,从而以逸待劳对进攻方实施无情的打击;其次,自19世纪以来,奥地利对意大利的战争,在没有其他国家干涉的情况下,奥地利未尝败绩,这自然也在奥军中流传了一种荣誉感,输给俄国人都不可以输给意大利人,这种荣誉感驱使奥军积极地反击意军,保卫自己的领土;除此之外,意军自身的缺陷也是他们无法突破敌军防线的重要原因。

二、1916年战况激烈

  时间进入到1916年,此时奥匈帝国维持着一支230万人的庞大军队,但是对于奥匈帝国而言,已经进行了两年大战的奥匈帝国,自然感觉到了一些力不从心,两年的世界大战,已经使奥匈帝国损失了73万名军官和200万名普通士兵(数据摘自弗里德里希·明克勒《大战1914-1918》),军官的损失尤为重要,这对哈布斯堡君主国的军队作战素质等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奥匈帝国就必须要想办法尽快结束一个战场,在1915年,塞尔维亚战场结束,奥匈暂时能够脱得出手去应对其他战场的威胁,而现在,奥匈帝国需要再次打击一个国家,来缓解帝国的压力。那么,是时候实施康拉德在大战前制定的针对意大利的进攻计划了。

  康拉德计划对意大利展开进攻,这样一来就需要德军帮助奥军防守来自俄国的威胁,但是此时的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沉迷于对法国的“重点进攻”(指凡尔登战役),对于支援奥匈的方案不感兴趣,再加上法金汉有意识地向奥匈帝国隐瞒了德国进攻凡尔登的计划,因此,康拉德也向德国隐瞒了进攻意大利的计划。可以说,同盟国的两个重要国家此时已经开始产生间隙了,由于没有得到德国的援助,康拉德为此次攻势便不得不从东线抽调一些部队来支援他的意大利攻势,但是又因为二元帝国的另一部分:匈牙利王国并不愿意看见自己前线的部队减少,从而导致康拉德也没办法从东线抽调太多人。这也就注定了他的这次进攻将会和之后卡波雷托这样的歼灭战缩水很多。而在意奥前线,意大利军队正在调集部队发起第5次伊松佐河战役,1916年3月11日的第5次伊松佐河战役,依旧是以意军第2和第3集团军为主力发起,就像他们之前发动的所有伊松佐河攻势一样。意军的第5次伊松佐河攻势取得的战果平平,唯一的战果就是越过了奥军的前哨线,3月29日,第5次伊松佐河攻势结束,如果说第5次伊松佐攻势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坚定了康拉德在意大利发起一个攻势来打垮意军的信心。

(第五次伊松佐河攻势的意军战壕)

  1916年5月15日,等待了两个月后,康拉德终于开始进行他那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了。由于原本计划是在3月间进行,结果因为抽调部队和防御意军第5次伊松佐河攻势,导致这个计划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5月份才进行。康拉德计划使用的部队是两个集团军,由第1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担任此次进攻的主力,第11集团军指挥官是邓克尔将军,在1914年的时候他在东线的克拉希尼克战役中领导奥军击败了俄军,但是最后还是亲眼目睹了伦贝格之战中奥军的溃退;第3集团军的指挥官是克韦斯哈扎将军。担任这场进攻的总指挥依然是欧根大公,奥军的计划是从特伦蒂诺地区对意大利军队发起进攻,迫使意军撤退后再猛然发力直扑威尼斯,最后达到切割意军前线与后方,将伊松佐河附近的意军部队一网打尽。此处,负责特伦蒂诺地区防务的是意大利第1集团军,由于意军主要攻势都是集中在伊松佐河附近展开的,这就导致在特伦蒂诺方向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并没有经历多少战斗,此处的意军部队也被称为“恢复期的军队”,同时,作为第1集团军的指挥官,意军将领吉拉尔迪将军获得了奥军可能进攻的情报,但是吉拉尔迪本人却认为奥军不可能实现这份计划,因此并没有对奥军的进攻给予重视,这也就导致意军部队基本上没有修建有效的防御工事。吉拉尔迪并不知道,康拉德为这场进攻筹划了2000门火炮,其中有280门为重型火炮,一旦开始进攻,那么意军防线势必灰飞烟灭。

(意军第1集团军指挥官吉拉尔迪

  5月15日,奥军在拂晓中发起了攻势,由于奥军火炮准备充足,因而对意大利防线进行了猛烈且连续的炮击,随后奥军在炮击的辅助下发起了他的进攻,这一场进攻在初期非常顺利,意军不得不放弃其原本占据的领土。意军的左翼撤退到了帕苏比奥和波西纳的山谷,中间的意军部队正在穿越塞特科穆尼进行退却,在总的距离上,意军两翼部队撤退了三到十二公里,中间的部队则后撤了二十公里。特伦蒂诺攻势给意大利军队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打击,如果康拉德手中有更多的预备队的话,那么1916年的特伦蒂诺战役就有可能会演化成一场提前的卡波雷托灾难,我们将有可能看到意军部队被奥军分割包围最终消灭,但是,由于先前德奥之间的互不信任,再加上奥军还有部队集结在俄国战线上的关系,导致奥军的进攻最终在5月27日开始减弱,5月30日,左翼意军的第37师和其他友军的帮助下,守住了帕苏比奥和波西纳等地区,同时不到5万人的意大利第5集团军开始从后方赶来支援意军前线,6月3日,奥军停下了他们的攻势,但是很快在东线,由于俄军发起了一轮进攻,被削弱的东线奥军部队被俄军击退,俄国的攻势被视作一个天赐良机,6月16日,意军开始在特伦蒂诺地区发起反击,由于康拉德将部分的部队抽调回俄国前线,这也就减轻了意军在进攻时候的压力,6月26日意军夺回阿夏戈,27日夺回阿尔谢罗,尽管如此,意军并没有将防线完全推回5月15日奥军发起攻势时的样子,奥军的新防线停留在他们的出发点和最远的推进点中间的位置。

(特伦蒂诺战役图)

  特伦蒂诺战役中意军损失了14万人,而奥军的损失却只有8万人,可以说,奥匈帝国还是取得了一些战果,损失并没有大于防守方,而他们也成功地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一些(以霍兰·汤普森为代表的协约国史观作家恬不知耻地将奥军损失夸大到近15万之多,实在是令人作呕)。特伦蒂诺战役还导致了好战的萨兰德拉内阁倒台,迫使意大利政府换届。但是,特伦蒂诺战役却在侧面上坚定了卡多尔纳对伊松佐河进行进攻的决心,同时因为奥军此刻正遭受着俄国人在东线的摧残,一个对意大利而言突破奥军防线的天赐良机正在到来,1916年7月9日,意军暂停了特伦蒂诺攻势,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将部队从第1集团军中抽调,划拨到第3集团军,这使得第3集团军的力量开始壮大,第3集团军除原有的8个师以外又得到了9个师的支援,卡多尔纳的计划主要围绕戈里齐亚而展开,位于卡尔索高原方向的第3集团军负责向北穿过卡尔索高原北部,进攻戈里齐亚的南部,而隶属于第2集团军的第6军则需要攻克伊松佐河西岸的萨巴帝诺山、奥斯拉维亚等地区,最后渡河夺取戈里齐亚。从8月1日开始,意军对萨巴帝诺山的奥军据点进行了猛烈的炮击,但是真正的攻势却是在8月6日开始,意军部队开始发起进攻,负责进攻萨巴帝诺山的第6军攻势相当的顺利,得益于火炮打击的帮助,8月8日,意军抵达戈里齐亚旁的伊松佐河河岸并且开始连夜修筑渡河设施,8月9日,意军进入戈里齐亚,随后,意军继续向东发起进攻,8月12日,意军控制了部分卡尔索高原,但是此后意军的攻势便在奥军的激烈抵抗下逐渐放缓,8月17日,第6次伊松佐攻势结束。受第6次伊松佐攻势的影响,意大利在8月27日向德国宣战,这一行为为德军在1917年直接参与对意提供了条件。当然,拿下戈里齐亚对意大利来说确实足以弥补其于特伦蒂诺的失败,此时意军距离的里雅斯特仅一步之遥,只有12英里的距离了。

(意军进入戈里齐亚的宣传画)

  随后的时间里意军又陆续在9月14日发起新一轮进攻,但是除了俘虏了几千个奥军士兵以外毫无战果,10月10日意军再度发起正面进攻,将防线向斯洛文尼亚以东推进了近1英里外没什么战果,11月1日,意军发起了1916年末的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依然是毫无建树。在1916年的时间里,意军的损失达到了48万人,而奥军的损失则是达到了26万人。此时对于意军也好,奥军也好,战争已经到了双飞拼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很明显的是,如果没有其他国家来干预,那么很有可能,1917年将会是结束南线战事的一年。

三、1917年筋疲力尽

  1917年5月,随着伊松佐河暮春的洪水退去,卡多尔纳随即开始进行他的第10次伊松佐攻势,他集中戈里齐亚集群和第3集团军共28个师,在普拉瓦到戈里齐亚一带发起进攻,向前推进了二至三公里,23日意军的攻势转向南部第3集团军处,意军一直处于进攻状态,可惜的是由于炮弹供应速度过慢,意军在29日停止了攻势,意军的攻势使得博罗耶维奇不敢再继续维持防御状态,因为此时意军已经是离的里雅斯特越来越近了,6月4日,博罗耶维奇试图转为反攻,但是他们所做的也仅仅只是将意军逼退了一段距离。8月18日,意军以第2和第3集团军为主,再度发起进攻,日后这场以“巴因西扎攻势”而出名的第11次伊松佐河攻势,意军以巴因西扎高原为主要进攻方向,第2集团军的主力负责进攻巴因西扎,左右两侧则实施佯攻,第3集团军在维帕科河到海边展开进攻。8月18日夜,意军开始在普拉瓦河修建渡河工事,8月19日清晨意军成功渡河并且开始对奥军发起奇袭,8月21日意军拿下了巴因西扎高原的大部分地区,8月23日,意军拿下了圣山镇,8月29日意军停止攻势,9月4日,意军进行了后续的行动,拿下了圣加布里埃莱山的部分地区,尽管南线的第3集团军并没有取得多少大的战果,但是第2集团军的胜利足以弥补第3集团军的暗淡。第11次伊松佐河战役是继第6次伊松佐河战役后的又一次成功,意军已经控制了伊松佐河绝大部分的流域,此时,任何一个奥匈帝国的军官都开始意识到奥军必须要通过一次反击来恢复军队作战的信心,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向德皇威廉写信请求帮助,1917年8月26日卡尔一世在信中坦露对伊松佐前线的担忧,认为解决这种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反攻,但是单靠奥匈帝国很难做到这一点。信中话外之音就是请求德军帮助,而且从鲁登道夫的记录中我们也看得出来,支援奥匈帝国十分必要。1917年8月29日,此时意军的第11次伊松佐河攻势刚刚结束,奥军总参谋长奥尔兹·冯·施特劳森布格(他在1917年3月接替康拉德)带着一份奥军计划的原始草案前去德国参谋本部,施特劳森布格的想法是向德国真诚的展现他的计划,以得到德军对奥军攻势的大力支持。

(奥军总参谋长施特劳森布格

  先前笔者所说,战争已经到了意军和奥军拼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了,这一点所言非虚,此时的意军在经历了多次进攻之后损失也很惨重:第10次伊松佐河战役让意军付出了16万人的损失,而奥军的损失只有12万人;第11次伊松佐河战役更是让意军付出了16万6千人的损失。同时,再加上意军内部实行的严苛的战场管理制度,意军残酷的军事法庭在战争期间处决了729人,尽管与奥匈帝国相比(奥匈帝国处决人数为754人),意军处决人数并没有奥军多,但是占比则高于奥匈。同时,卡多尔纳强推残酷的军法纪律,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十一抽杀令”在20世纪初的意大利军队又再度恢复,高压政策产生的不满,伴随着俄国革命之风在意大利军队中蔓延,如果第12次伊松佐河战役不是以意大利来发动,如果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奥匈帝国手中而非意大利手中,那么意军很有可能会爆发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灾难。此时德国出于对奥匈帝国的回应,也在向奥匈帝国提供支援。

  一个专门由德国将军冯·贝洛指挥的第14集团军在奥匈境内成立,第14集团军由7个德国师和8个奥地利师组成,该集团军还配备了大量的火炮:1621门火炮、301门迫击炮和1000门毒剂抛射炮。第14集团军还得到了来自奥军的支援,他的北部由奥军的第10集团军进行支援,南部则是部署着著名的奥军第5集团军,同时,当德国人发起进攻的时候,部署在特伦蒂诺的第11集团军也将发起支援行动,进攻特伦蒂诺方向的意大利守军。德奥军的计划是从奥军在托尔米诺的一处桥头堡出发,随后翻山越岭突破意军的防线,而博罗耶维奇的第5集团军和克罗巴廷的第10集团军则负责向进攻的德国第14集团军进行辅助进攻,在德奥第14集团军进攻的同时,这两个奥军集团军从各自所在的出发点发起进攻。1917年10月24日,第14集团军在进行了四个小时的毒气进攻和一个小时的常规炮击之后,开始了进攻,值得一提的是,德奥军起初并没有计划对意大利进行大规模进攻,他们只是希望将意军赶回1915年5月24日的始发地。但是很快,同盟国军队发现进攻的速度超乎了他们的预料,在一个半小时之内,意大利军队的防线被撕开,两个地段被突破,随后在突破了第一防线之后,德奥军很快绕过意军的据点,向意军的后方穿插,由于北部地区遭到德奥军突破,部署在巴因西扎高原的意大利军队也马不停蹄地在25和26日向后方撤退,同盟国对卡波雷托的突袭就像火药桶中的一个火星,将意大利军队对卡多尔纳的不满以一场惊人的失败表现得淋漓尽致,10月26日,鉴于德奥军不断对意大利军队取得突破,卡多尔纳下令要求部队继续后撤,撤至塔里门托河。

(卡波雷托战役地图)

  10月28日,德奥军夺回戈里齐亚,而卡多尔纳此时则将希望寄托在塔里门托河,希望意军可以在塔里门托河继续作战,但是很快这便被证实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德奥军攻速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意军根本来不及在塔里门托河组织起防御,再加上意军底层士兵对卡多尔纳这种暴戾的指挥官越来越不满,意军士兵成批的向德奥军投降,没办法,卡多尔纳只能继续下令要求意军从塔里门托河撤退,10月30—31日,得益于奥匈帝国自身补给系统的不足,意军在慌乱中踏过塔里门托河,继续向后方退却,11月2日,德奥军跨过塔里门托河,对意大利部队继续展开追击,11月9日,位于特伦蒂诺的奥第11集团军发起进攻,当天便夺下阿夏戈,10日,奥军又拿下贝卢格。此时意大利军队已经将他们的防线撤到了皮亚韦河一带,同时由于卡多尔纳的无能,11月8日,意军总参谋长换人,阿尔曼多·迪亚兹担任意大利军队的总参谋长。11月12日,德奥军开始了他们在卡波雷托的最后一轮攻势,此时英法为了防止他们的意大利盟友崩溃,也派出了援军试图帮助意大利军队,不过此时他们还在后方集结,准备随时赶赴前线,因此,意军只能依靠自己来完成皮亚韦河的保卫战。11月13日,博罗耶维奇指挥的奥军部队已经横渡了皮亚韦河,为了防止皮亚韦河防线的崩溃,位于上游的意大利工程兵打开了皮亚韦河的防洪闸,意军利用突如其来的洪水逼退了德奥军的进攻,11月14日,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再加上意军的不断防御,德奥军暂停了他们的攻势,11月29日,皮亚韦河的局势终于稳定,在协约国联军的帮助下,意军守住了皮亚韦河。12月初德奥军在阿夏戈地区再度发起攻势,但是此时协约国联军已经赶来帮助意军巩固阵地,12月30日,同盟国停下了阿夏戈地区的进攻。在次年的1月21日,被誉为“伊松佐的狮子”,指挥第5集团军多次挫败意军进攻的奥匈名将博罗耶维奇被提拔接管整个意奥边境的军事作战,他接替了他的老上司,欧根大公。

  卡波雷托对于意大利而言是一处伤心之地,尽管在德奥军进攻之初,意军在他们的第一防线曾做了激烈的抵抗,但是由于意军不熟悉德奥军的渗透穿插战术,导致他们在第一防线被突破后迅速崩溃,再加上长期以来积攒在意军士兵心中对卡多尔纳的不满,最终让意大利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军事灾难,意军不仅放弃了1915年5月24日以来的所有成果,还退到威尼斯附近,意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严重,1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30万人被俘还有40万人在溃败的时候不知所踪。但是,卡波雷托也推动了意大利人更加紧密的联合,如果说在1915—1917年的时候,意大利人还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而战,那么自卡波雷托之后,民族团结的意识终于开始大踏步的发展,意大利人将以更团结的状态去迎接大战的最后一年。

四、1918年最后一搏

  有了1917年卡波雷托的胜利,对奥匈帝国来说,意大利的崩溃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在去年,奥军与德军联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如果在新的一年里奥军继续恢复对意大利军队的攻势,那么是不是就完全有可能一口气击溃意军呢?

  此时意军与奥军沿着皮亚韦河进行对峙,奥匈帝国方面部署着第10、11、6、5四个集团军,其中,第10和第11集团军由前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指挥,第6和第5集团军则由博罗耶维奇指挥,此时康拉德正在计划着对意大利再度发起一次进攻,他的想法是以他的第10和第11集团军对阿夏戈高原继续恢复攻势,而由博罗耶维奇的部队在皮亚韦河地区进行佯攻,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博罗耶维奇的拒绝,博罗耶维奇认为应该由他的部队在皮亚韦河进行进攻,而让康拉德的部队进行佯攻支援。二者为谁先进行进攻闹得不可开交,但是最终参谋总长施特劳森布格在权衡之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宣布两个人的军队都是主攻,如此一来,重点突破就变成了全线进攻了。而这样一来也造成了二者之间无论是哪一方的进攻,都无法获得充足的预备队,可以说,这场皮亚韦河进攻从他的开始就注定是要失败的。6月15日,奥军开始主动出击进行进攻,康拉德的部队在进攻的第一天迫使意军丢掉了他们的前哨阵地,并且开始在多个地点攻进意军的防线,博罗耶维奇的部队也在进行跨过皮亚韦河的尝试,6月16日—17日,博罗耶维奇的部队已经跨过皮亚韦河,并且在皮亚韦河对岸控制了5个据点,然而康拉德的部队却在这段时间里遇到了麻烦,尽管在作战的第一天他的部队同样也取得了突破,但是随着协约国联军站稳脚跟并发起反击,6月18日,康拉德的部队放弃了进攻。同时,随着皮亚韦河开始涨水,导致奥军不得不放弃他们在皮亚韦河已经拿下的据点,6月22—23日,奥军撤回到了河对岸。

(第二次皮亚韦河战役)

  第二次皮亚韦河战役是奥军的最后一次进攻了,哈布斯堡君主国在意大利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以如此惨淡的结尾收场,对奥匈帝国而言是极为惨痛的。而此时,意大利也在计划他的反攻,迪亚兹并没有打算在奥军反攻失败之后就立刻转入反攻,他在等一个时机,等到这个二元制的哈布斯堡君主国自身都已经崩溃得无药可救的时候,给这个腐朽的帝国献上意大利人华丽的反击。10月6日,南斯拉夫地区的萨格勒布临时政府成立,14日,捷克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16日,奥地利宣布将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奥匈帝国开始走向崩溃,利于意大利反攻的时间已经逐渐到来。此时意军前线一共有57个师,编为如下7个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12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0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而与意军对峙的奥军共有58个师,分别是第10、第11、第6、第5四个集团军。此时,面对崩坏的奥匈帝国,意军参谋总长迪亚兹也做出了他的作战计划。迪亚兹打算,在布伦塔河和皮亚韦河之间的格拉巴山地区实施突击,达到突破奥军的正面,然后在皮亚韦河附近粉碎剩余的奥军。

  10月24日,在卡波雷托一周年之际,迪亚兹开启了他的攻势。意军第4集团军向格拉巴山发起进攻,而第8集团军则向皮亚韦河发起进攻。格拉巴山的攻势并没有意军想象的那么容易,尽管这个时候奥匈帝国已经是分崩离析,但是占据在格拉巴山的奥军部队仍然在拼死抵抗,意军利用火炮优势对奥军发起进攻,但是奥军同样也使用火炮和机枪向意大利军队进行反击,格拉巴山的阵地在二者之间反复易主,直到10月29日,由于意军实在是无法拿下格拉巴山,并且其他战线的进展需要意军第4集团军抽调部队前往,最终意大利人停止了他们对格拉巴山的进攻。另一侧的第8集团军则相对来说比较顺利,同时也是得益于协约国联军的帮助,10月24日,英军部队跨过皮亚韦河,随后意军部队在三天的交锋后,确保了皮亚韦河桥头堡的安全,10月28日,见军队已经开始拒绝作战了,奥军第6集团军眼见军队已经崩坏到无可救药,遂不得不让部队撤退,10月29日,意军抵达维托里奥·维内托外围,10月30日,意军拿下维托里奥·维内托,同一天,最南端的意军第3集团军也开始发起进攻,又过了几天,意军其他几个集团军也同时转入全面反攻,11月3日,意军部队已经抵达塔里门托河,在国内局势已经完全分崩离析的情况下,奥军已经没有能力继续作战,遂与意军在1918年11月3日签订停战协定,11月4日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结束。这场战役最终使得意军损失了3.8万人,而奥军则损失了52万8000人(其中3万人死亡,5万人受伤,剩下的均是被俘)。

(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图)

五、总结

  一战的南线相较于其他战场被人们忽视,促使许许多多的谣言的产生。但是从整体方面来看,南线战场中特别是在山地和高原进行的一系列战斗,依然影响着今日的地缘边界。

  至于后人津津乐道的有关卡多尔纳是否应该主动出击的问题,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卡多尔纳手中的意大利军队在整体素质上并不如奥军部队,而1915年的情况恰恰是奥军主力尚未抵达,意军必须分秒必争,去夺取战场的主动权,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意军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等到博罗耶维奇集结起足够的兵力对意大利发起进攻,那么意军会是怎么一种情况?事实就是孱弱的意大利军队很有可能会在奥匈帝国的攻势下溃不成军,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因而对卡多尔纳而言,意大利军队必须发起进攻,通过进攻来突破奥地利人的防线,最终意大利军队也确实在第11次伊松佐河会战的时候做到了这一点,尽管意军死伤无数,并且濒临崩溃,如果第12次伊松佐河仍然是由意大利军队发起,那么很有可能意军就会一鼓作气最终达到击败奥匈帝国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意军发起进攻恰恰才是正确的,如果在一开始就保持守势,那么就只能是将大好的战机拱手让给敌人。

  从奥军的角度来说,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的战争也同样的说明了奥匈帝国的将领并非蠢才,实际上就像他们的德国盟友一样,奥匈帝国也在特伦蒂诺战役中打出了较为不错的战绩,就好比德国人的第二次伊普尔会战一样,奥军突如其来的进攻打乱了意军的计划,造成意军第1集团军前线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很可惜的是,和德国人在第二次伊普尔会战相同的是,由于预备队不够,这一次进攻最终并没有达到康拉德饮马威尼斯的想法。特伦蒂诺攻势并没有达到奥军的预期,但是至少说明奥匈帝国并非如部分慕德学者(例如李德哈特)和协约国作家(霍兰·汤普森)所说的那样,奥匈帝国上下充斥着无能,多元民族帝国完全靠着德意志人和马扎尔人在进行世界大战。

  随着维内托战役的结束,意大利王国取得了其梦寐以求的胜利,19世纪以来意大利终于击败了其宿敌—哈布斯堡君主治理下的奥匈帝国。然而由于巴黎和会上先前允诺的领土被列强“遗忘”,战后的意大利迅速右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参考资料

1、《剑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一卷)

2、《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英)李德哈特

3、《高清一战全史》(美)霍兰·汤普森

4、《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苏)罗斯图诺夫

5、《大战:1914-1918的世界》(德)弗里德里希·明克勒

6、《命运之力:现代意大利史》(英)克里斯托弗·达根

7、《一战全史》张卉妍

8、《第一次世界大战全记录》(英)威尔默特


文字:黑郁金香

审核:心海酱

编辑:满城尽带黄金甲

配图:十月仲秋

校对:天师酱

发布:轴心合作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罗马之名:一战中的意大利王国
“背信弃义的意大利”——卡波雷托战役
战役揭秘——第一次世界大战,多国矛盾挑起的非正义战争(下)
一战不能忘记塞尔维亚老元帅,最伟大的军人之一
战争史上最投机的国家,打仗负责搞笑,一万人向25人投降
这支欧洲大帝国打仗比意大利还弱,曾被意大利军队虐到崩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