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二)-理论研究-中国太极网 -
第六篇   太极拳名义说

    原文: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以深明乎太极之理,而后于全体之上下左右前后,以手足旋转运动发明太极之蕴,立其名以定为成宪。义至精也,法至严也。
    白话译文:拳术以太极命名的原因,应该是古时候必定有深明太极哲理的贤者,根据人体上下前后左右的生理状态,通过使手足旋转的运动形式,来探索太极大道所蕴含的奥妙,设立名义定为规矩。可以说这种义理很是精确,遵循的方法也极为严谨。
    原文:后之人事不师古,不流于狂亡,即涉于偏倚,而求一不刚不柔,至当却好者以与太极之理相吻合,盖亦戛戛乎其难矣!
    白话译文:但是后来学习拳术的人,不遵依古传的师训,不是狂妄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宗真传”,就是片面的追求与自然常规不相符合的东西,已偏离了自然大道正途。所以说现在想找到一个能够作到刚柔相济无过与不及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都能持正不偏,刚好能和太极大道哲理相符的学者,就非常难了。
    原文:然吾思古之神圣,能发明太极之理者,莫如包羲氏,夏后氏,河图洛书有明证也。
    白话译文:不过我想古时候能够发现并阐明太极道理的圣贤,只有羲皇和禹王因为在他们治理天下的时候,出现了昭示大道本原的河图和洛书,就是明确的证据。
    原文:惜乎予学识浅,未能窥其蕴奥。且其书最精深又不易阐发。于河图洛书未能道破一语。而特于羲经所著阴阳错综六爻  变化与神禹所得之五行相生相克者,引以为佐证。其泛滥肤浅,亦不过古人之糟粕已耳。
    白话译文:可惜我的学问知识太浅,不能详尽察知河图洛书所蕴含的奥妙,况且古书中所藏自然大道,往往与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不一样,很难阐述明白,所以我在讲述拳学义理时,对于河图洛书还无法说明白其中的一句话。只能从羲皇和禹王根据河图洛书所载而演绎出的阴阳八卦六爻的错综变化及相生相克的五行原理,引源导流,作为辅助的证明来说明拳道的理义,其实是很肤浅的,不过是得到了古代圣贤的糟粕而已。
    原文:杂乱无章,随意采择,于图书生生大数之序毫不相似,况其内之精华者乎?虽然,亦不必泥。古人笔墨原非为拳所设,其包括宏富。亦若为拳而设。随意拾取,无不相宜。此亦足见太极之理,精妙活泼而令万事万物,各适其宜用之者,无不各如其意以偿之。
    白话译文:而且叙述的杂乱,毫无章法。因为是随意拾取讲述,也和河图洛书中排列顺序不相同,更不用说内在的精华真义了。虽然这样,也不必太拘泥于这一点。我看古圣的著述并不是专门为后世学拳的人明白拳理而写的,但因为她的包罗万象的法则,也好象是为学拳而设置的,随便抽取片言只语,都和拳学功法无有不相适宜的地方。由此可见太极阴阳变化的法理:精义玄妙,生机活泼。可以让万事万物都能从中得到适用的营养,得到各自的需要。
    原文:事虽纤细理无惑疑。任天下纷纭繁颐,万殊皆归于一本,妙何如也。
    白话译文:以拳学功法来体悟修证自然法理行事时虽然要从细微处深研,但行动的法理却不能在行动中产生疑问,才能达到任由,万事万物变化万千,我自守我一点灵机,静待所有的一切都归于自然变化的浑元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
    原文:后之人,苟能于古人之糟粕,即其委而求其源,未始无补于身心。
    白话译文:后来的人若能够从古代圣贤的遗教中稍稍留心,即便是一些极浅薄的意思,随之而深入探究,未必不会有益身心的。
    原文:命名之学,虽曰拳为小道而太极之大道存焉?况其用最广,运动者宜留心焉。深玩细思,久之自有得也。拳之已益人,岂浅鲜哉!
    白话译文:命名的学问,对于拳学道理来说,是个小小的理法,但太极大道义理就存在于这小小的法理之中。何况太极拳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有形体运动者都可以留心参考,只要能够深研细究,必然会有心身的收获。太极拳的有益人身,决不是浅薄和稀少的。

第七篇  太极拳推原解

    原文:斯人父天母地莫非太极阴阳之气(言气而理在其中)蕴酿而生,天地固此理(言理而气在其中)三教归一亦此理,即宇宙之万事万物,又何莫非此理?况拳之一艺焉能外此理而另有一理?此拳之所以以太极名也。
    白话译文:人类敬事如同父母的天地,都是太极阴阳二气蕴育变化而产生的,天与地依据阴阳化育万物也是这个道理。儒释道三教修真功法不尽相同,而最终走到一条路上也是因为这个道理相同。其实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哪一个不是依据阴阳变化而存在的?拳术不过是其中一种技艺,难道会在这个道理外又遵循一种学说?这是拳术之所以用太极为名的道理。
    原文: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
    白话译文:拳的意为权。权在《书》中为秤锤。是秤量物体轻重的工具以权喻拳,即能权衡物体的意思。
    原文: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
    白话译文:但拳学应用的法理原本于太极的阴阳变化,形式不外乎两手的虚实表现。不过人的一身到处都具有太极阴阳变化的特性能力,就是说浑身上下都能是拳,不应该仅以一双手的变化,就认为太极拳不过是这样的。
    原文:其枢纽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能静,自保虚灵。
    白话译文:拳学体用的主宰在心。心神恭敬则不逾越规矩,心意安静则和融一切。能够长久的保持敬和静的状态和境界,则我精神肢体可长在虚灵之感觉中得到颐养。
    原文:天君有宰,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百会中极,一体管健。
    白话译文:心有所思,四肢百节都要听从命令。有形的运动生发阳气,无形的运动生发阴气,动静之间能够体现阳尽自然阴生,阴尽自然阳生的自然生机后,则清浊之气也会随其自然行清升浊降的运动。清气上升滋养身心,浊气下降排除体外,头顶的百会穴和脐下的中极穴是保持阴阳调和而能立身中正的关键。
    原文: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活,不可妄动。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白话译文:开始用功时,要先求得身手的运动能够符合于心意的要求。才能使意气的流行不因为肢体关节的阻碍而不能成为一气贯穿。手眼虽要求灵活,肢体却不能妄动。神舒体静的中气贯穿,自然能表现出超众的气势。
    原文: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集义。浑灏流行,自然一气。
    白话译文:元气的培养以直顺为畅,才能使贯满于天门(百会)地户(会阴)间。符合大道的理义,还要从义理上探求本体:当元气可以在体内浑浑灏灏、自在通畅时就达到了一气贯串的境界。
    原文:轻如扬花,坚比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行同乎水流,止侔乎山立。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
    白话译文:这时肢体的形象就象  春风扬起的花朵一样轻,又能象钢铁岩石一样坚硬。可以和老虎比威猛的气势,可以和鹰鹞比运动的速度。运动起来犹如流水一样无心自在,静止时好象大山屹立。突然进身时的速度之快速让旁人来不及知道,突然退后时,旁人也说不清快的速度。
    原文:理精法密,条理缕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而退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白话译文:太极拳术道理精严,功法谨密,举动之间条理分明,神意展放可弥漫天地六合之间,收心静意,又归于无形迹处寻找。无论大到漫无边际,小至微不足分,只有贯穿了上下的中和元气可以随意往来。大凡心意想到的地方就要全神贯注,而具体的变化则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能知道他的所以然--运用主宰于心就是真正的密诀。
    原文: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只因素裕。
    白话译文:当然在体用中还要保持身法在动静中的中正不偏,劲意的过份运用及不够地界处都不能够出现,才能得到在内能得修身养性的功效,在外可以制服强敌。随时能做到临机应变的原因是平素积累功夫多有富裕。
    原文:不即不离,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白话译文:让人觉得我不想跟紧他,可又不离开他,又想离开他却又跟着他,这是懂劲后的功夫境地,关键要在与敌肌肤相触点上细心探寻其中的细微变化,真正下功夫揣摩久了,自然可达升堂入室,证悟玄机的地步。

第八篇  太极拳著解

    原文:人之一身,心为主而宰乎肉。心者谓之道心即理心也。然理中能运动者谓之气,其气即阴阳五行也。然气非理无以宰,而理非气无以行,故理与气不相离而相附,此太极根无极者然也。
    白话译文:人的身体是由心意操纵肢体的行动。这个心指的是合乎太极阴阳变化原理的明道知理心。然而可依理运动的是气,就是阴阳变化五行相生而生育万物的机理。但气没有理就没有主意,理离开气又难以流行,所以理和气相互附合而不离分,就是浑沌时的无极状态,太极就蕴含在其中。这也是太极法理根本于浑沌无极的原本意思。
    原文:天之生人,即以此理此气生于心,必待其稍有知识。而理气在人心者,浑然无迹象。然心之中或由内发,或有外感,而意思生也。
    白话译文:上天生育人类,就是以这个意思,赋予心中,必须等待心理自然生有知识。然而理和气在人心中,原是一片浑沌状态,静蕴日久心中或内里生发,或因外感某种意思的变化,理和气的意思,才渐渐的出生。
    原文:当其未生浑浑混混一无所有。及其将生其意微乎其微,而阴阳之理存乎其中。顺其自然之机,即心拘形。仍在人心之中即中庸所谓:未发也。
    白话译文:这个意思没有生时,是浑沌一片一无所有。等到快要生的时候--这个生意极细小,但是阴阳变化的道理已经存在于这个极微细的意思中了。这时的一切则顺应自然变化的契机,随当时心中的意思化育,构造出一个形式来,仍在人心中还没有在外显现--这即是《中庸》上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的意思。
    原文:及其将发而心中所构之形呈之于外,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偏或正,全体身法,无不具备。
    白话译文:当理气在心中构成的形意,随自然机变成熟,表现在外面的运动。则无论周身上下左右前后偏正等由局部到整体,没有不具备的。
    原文:当其未发构形之时,看其意,像何形即以何物命名,亦随意拾取,初无成心,是时即形命名之为著。
    白话译文:还在构绘形意的开始,觉得这个形状类似什么,就以什么命名。也是随意由心、自然而然,并没有抱有一定的预期要成的心思。这时依据形状命名后,这个理气的意思所生发的形体运动就称之为著。
    原文:而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之气运乎其中,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白话译文:然而每著的运动、四肢百骸五官都要仍旧顺遂自然运动变化形势的要求,能让阴阳相生的五行变化气机畅通形体即每著中间,就是常说的动要生阳,静要生阴。动静怎样才能产生阴阳呢?某处形动时,另某处必有无形的静意,与此时的动形、形成表里虚实等,也是互为根本的意思,因为阴阳都不能单独存在。有阴才有阳,有阳即有阴。所以日常也说“阴中有阳生,阳中有阴生”,阴阳生生不已,这就是太极拳的本来义理所原始的表现。
    原文:如以每著之中必指其何者为阴,何者为阳,何者为阴中之阳,何者为阳中之阴,此言大滞,言之不胜其言。即能言亦不无遗漏。
    白话译文:如果要在每一著势的运行中间详尽的指出哪一动静处为阴,为阳,哪一动静处是阴中的阳,或阳中的阴,则恐怕因为言语太多而给学者造成心意或肢体运行的阻滞,何况说也说不完全,因为自然的法则是要求心身领会的。
    原文:是在学者细心揣摩,日久自悟。前贤云“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举一反三,在学之者不可执泥,亦不可偏扭。
    白话译文:这在于学者只需能持之以恒用功练习,细心揣摩,自己就可以领悟到。前辈的贤者曾经说过:能够教会人知道规矩,教不会人巧妙的技艺。太极拳道理蕴含丰富,虽然有一定的常规,但在具体的实行中仍然可以举一反三的深入发明其神意中的神意。所以学拳的人既不可执着于常规至食古不化,也不能摒弃理义行偏执妄。
    附文:七言俚语二首
    掤履挤捺须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随敌难近,四两化动八千斤。
    白话译文:掤履挤捺在体为功法,在用为技法,在形为不意。若能正确的练习。可以在形势上自然的起到立身中正后的自然形体框架支撑。所以要认真行功。引进在人也在我,落空也是一样的。我能立身中正,自然不惧敌人侵袭。敌引我进也可使敌落空跌出,是敌引的意思落空;敌引我而我妄进又失中正身形则我跌出是我进的身势落空。所以说,引进落空时时都在都可以施,要在能否作到无论动静都能立身中正,支撑八面。周身相随指的是我全身上下,无论内外左右,形体神意,只在某处一动,即是全体都在动,而局部反而不觉其动。这是肢体和心意有机结合而趋于自然运动的境界。人视我肢体毫无形动,但接触某处之后,亦不见哪一处在动,而他的无论肢体及心意都会觉到我确在运动,这种运动又无始无终,完全因人来意,随势而动,所以也察不清意图(原来没有意图),无法攻击。这是周身相随敌难近的意思。四两拨动八千斤是一种理念。也是功夫的境界。小力可以破坏大力,在太极拳使用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小力是依据太极阴阳变化而产生运使的,在运使中仍然可以据情变化,大力均本强硬气力产生,遇强则折遇弱则显,没有刚柔两性,所以遇柔则即被连随,终至于无用武之地。这是理念。小力成为功夫,不在于力小,而在于意小,甚至无意,诚思:若身手上无任何意思与力气,谁能找你的麻烦?即是拳经中: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妙手空空之境。妙手空空是说:技艺绝高的人一向被称为神手或妙手等等,他们所表现的功夫即能空掉一切来意或技巧招数包含功力在内,而并非只有手上是空无一物的意思。
    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
    译文:这些部位都是人体的薄弱及要害所在。既不能被人所攻击,也不可轻易攻击人。在行功练拳的过程中,就要保养守护这些部位,增强它们的各种体用功能,才能有备无患。这当是陈公当初的本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一)
陈鑫太极拳理论经典十三篇——7太极拳推原解
陈鑫太极拳论经典十三篇白话解(八)
《王宗岳太极拳论》原文与白话对照(转载节选)_武派太极人
太极与太极拳的关系是什么?
太极拳的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