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浚县淇门升仙塔(清)



鹤壁浚县淇门升仙塔

安东老王编录

 

年代:清代;形制、特点:塔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高十米;现状:保存良好,市保?

 

        升仙塔,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淇门村。塔建于清代。塔八角七级,高十米,砖砌。底部周长十四点四米,设东、西二门,西门题额“升仙塔”,东门题额“风雪避”,外雕八卦。塔内掘井,井上覆石,石碑立其上,题字曰“四仙碑”,刻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碑原置淇门全真观,好事者取“仙镇邪”意将碑移淇门升仙塔内。碑阴横额“唐杜天师忽惊之图”,并有符号。碑阳书道教邱、刘、谭、马四真人成仙之秘词,碑名源于此。塔取四真人升仙故事,名“升仙塔”。很久前,淇门村居住人非常少,村外有一面积非常大道观,由于道观发展时间较长,里边道士僧人很多,建筑数目也非常多、非常古老。当时在这些古老建筑里,就有这座“升仙塔”,这座塔底部有一口大井,塔名由来跟这口井有密切关系。一天,井突然出一怪现象,据说有老鳖精,一年冬天,来四个云游道人制止井里老鳖精害人,这四人念咒把老鳖精制服,这四人原地不动,四股清烟飘到天上,仙家升天了,就在这修了升仙塔。
         升仙塔塔身正面刻“风雪避”三大字,风雪避在民间流传故事很多,但说最多还是光武帝刘秀有关一传说。风雪避是王莽篡朝时,王莽为斩草除根,一定要把刘秀铲除,从很远地方追到这儿,刘秀在这里边避雪,象上苍保护刘秀,风雪避这地方不刮风不下雪,成后人佳话。


 

升仙塔的传说

 

 

  升仙塔又名风雪避,位于淇门村西南隅,传说在严寒冬季,北风凛冽大雪纷飞之际有风雪不入之神奇。在《淇门村志》中这样记载:西汉时期,刘秀兵败于王莽,退逃途经黎阳淇口镇(今浚县淇门村附近),时值北风凛冽,大雪纷飞,人行不能睁目,刘秀被困在了淇门西南的“全真观”(古道教住所),饥寒交迫的他心情极其哀伤,仰望苍天喟然长叹“此地得能无雪乎?”哪知话音刚落,观内风雪即止。事后,每逢冬雪之际,道观所在之处便不再落雪。 

  至北宋靖康之变后,浚境沦为金土,社会动乱,人心沉浮,追求“无为、隐世”的道教一度盛行。全真派创始人丘处机等人来到淇卫两水交汇的淇门,隐居“全真观”内,论文对举,把酒放歌,析经释卷。忽有一日,观院东北角一口深井内喷出红光,瞬间变成彩莲,花朵竞放,鲜艳异常,众人皆近前观看。稍许,只见一人踉踉跄跄跌入井内,与莲花一起顿消不见。后此事竟再三出现,被附近村民疑为妖孽作怪。在道观隐居的四位道士谭、马、丘、刘乃用一长石将井盖住,并镌一碑刻立于石上。碑成后,惨剧不再,四道士却悄然飘逝。村民皆曰其升仙而去,那块石碑就被誉为“四仙碑”。清乾隆年间,“全真观”因年久失修废为瓦砾,“四仙碑”也饱受伤损,有人遂围碑建一巨塔护之,并将塔定名“升仙塔”。又因刘秀于此处避过风雪,塔又得名“风雪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塔名“风雪避”周围几丈不落雪 全真道“四子”隐居此处升仙
淇河寻踪
淇门飞雪
民间故事:永丰塔下镇河妖,未解之谜
唐河县无事冢道观
安阳市安阳县浚县名胜古迹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