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之谜:老子出关去哪儿了?

中华历史上的谜与痛

老子出关去哪儿了?





若不是别人求他写字,五千言道德经,后世便不会有;
一部几千字的书,却影响中国的思想文化二千多年;
我们无从知道他出关去了哪里,是否还有更多的思想建树无传于世?


 
        《史记·老子列传》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写道德经,仿佛点亮了后世中国思想文化的一片天空。但他自己却隐身于中国历史的深处。以自隐无名为务的老子,为历史留下了一个谜——老子出关,莫知所终。

         那么,老子去了哪里?
        《列仙传》在写到老子时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知有异人来,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老子也知其奇,为著《道德经》五千言,老子至流沙之西,服具盛食,莫知其所终。” 《甘州府志》有记载:“老子骑青牛入流沙,不知所终”。
          假如老子骑青牛入流沙是真的,那么流沙在哪儿?
          《西游记》里的流沙河位于焉耆县开都河南岸。 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然而, 焉耆在今新疆境内,恐老子骑牛难以到达。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又有诗云: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假如作者是以流沙与弱水互证,则弱水作为河流解,即黑河(又称额济纳河),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这样,我们能说老子走到了今甘肃境内吗?能说老子出关在河西走廊一带隐居吗?

       一切都只能是猜测。若让世人知道所隐处,老子就不是老子了。

         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便放弃了周朝图书馆的馆长职务,不在周朝的首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呆着了。他一路向西,出关了。出函谷关是秦国;经秦国再出散关,是散国。
        要到秦国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函谷关时在今河南灵宝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老子出关为大散关。散关为周朝散国(即国宝重器散氏盘出生地的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从地理位置来看,大散关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当山川之会处,扼西南西北交通之要道,亦称为崤谷。
        史书的记载,仅限于出关,而出哪个关并没有交待清楚(史家一般公认是出函谷)。

西周:散氏盘-台北故宫的十大镇馆之宝
 

         今有论者称,根据有关史料、实物和民间祭祀风俗推断,老子出关后在甘肃等地修身传道,最后在甘肃临洮县‘飞升’”。
        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这种说法属演绎性质。

         其实,老子的隐居处,他自己在《道德经·八十章》交待过了: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秦是大国,故老子不隐于此;散国是小国。周朝散国的封疆,在大散岭一带。在这里,秦岭山势有所中断,与自甘肃西来的陇山之间形成了一条隘道。古人利用这条隧道,开通了连结巴蜀与关中的陈仓道。这里高山大岭,是理想的隐居之地。所以,老子出关,必经函谷,一路向西,再出散关,入“小国寡民”散国。

        安东老王认为,这就是老子最后隐居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出关图
西出函谷关——老子不知所终之谜
在紫气东来这个典故中,老子出的很可能不是函谷关!
函谷关下寻老子
老子,突然在历史上消失的人,至今杳无音信,你知道他去哪了吗?
老子出关之后去了哪里,什么时候能够解开这个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