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步"大观园"(上):苏州行记六




  许是雪芹在苏州期间,对拙政园等园林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在写作《红楼梦》之时,便以之为背景写出大观园。并且,他把金陵十二 钗安排在大观园里,演绎出一出出美丽的故事来。我是相信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以拙政园为模本的。拙政园在中国园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园林之母”,其建筑特色、艺术成就,轮不到我一外行来说,更重要是它的建筑理念,中国文化人的思维。

       中国古代的官场文人有两种,一种是官员化的,一种文人化的,后者以文名,如白居易、韩愈、苏轼、范仲淹等,他们秉承儒学传统,刚直中正,身在官场,却出污泥而不染,有着文化人的气节与胆气。这种精神一直传继下来。王献臣虽官至巡察御史,但文化人的本分并没有丢。所以他会在奉命巡察京都东安门北东厂期间,执法无私,得罪太监,被诬陷,遭廷杖、被谪贬岭南当驿丞。回老家苏州养老,则以文化人的情趣修为,打造园林。拙政园筑成后,王献臣常邀姑苏名流韵士雅集宴饮,吟诗作画。连文征明这样的大文人也在其中,真是谢却官场累身事,退隐拙政乐融融。

        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拙政园中漫步,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部大书,值得多花点时间来读。可惜,我们此行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 

    自明代正德年间王献臣因仕途失意,乃弃官还乡,在苏州原大弘寺旧址拓建拙政园,距今有五百年。资料称,初建时的拙政园,规模约是现在的三倍。经王献臣几十年苦心孤诣的经营,拙政园“广袤二百余亩,茂林曲池,胜甲吴下”。可惜在王献臣死后,其子在豪赌中,一夜工夫竟将一个如锦似绣的拙政园输了出去,此后的拙政园四分五裂,多易其主。现在的拙政园面积,已由最初的两百亩减少到如今的七十亩了。

     据史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出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曹寅便购下拙政园的一部分供家眷居住。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妻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曹雪芹的母亲怀孕后途经苏州,在李煦家生下了曹雪芹。少年时的曹雪芹常随家人到苏州小住,拙政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也深深的根植于曹雪芹的脑海里,并被他移到了红楼梦的大观园里,由此演绎了一段不朽的篇章。此是可信的。 照片于 4月5日下午拍摄。

 

 

 

 

 

 

 

 

  吴门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能诗会文善画,饱览过名山大川,应拙政园园主王献臣之邀参与造园并为拙政园作记。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写道:“簧竹阴翳,榆槐蔽亏,有亭翼然而临水者,槐雨亭也。”

  《红楼梦》十七回里写道: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说:“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取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该亭最终依了贾宝玉取的“沁芳”之名。两处“翼然”,不仅仅是巧合。

 

元代古井

 

    《红楼梦》里贾政领着诸人在大观园里“一面说一面走,忽见清山斜阳。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数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虽系人力穿凿,却入目动心,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拙政园名就系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因此,拙政园建有“秫香馆”,因地近北园,原来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这和大观园中的“稻香村”岂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为巧合的是就在“秫香馆”的旁边,就有一座“天泉亭”,亭内有一口元代古井!

 

 

     从中园的“荷风四面亭”经“柳阴路曲”廊,转北即至“藕香榭”(又名“见山楼”)藕香榭建在池中,楼上三间,四周配以合窗;楼下前后有落地长窗,两侧为月洞门;左右有回廊,北临水流,有曲桥相通彼岸。到了夏天,四周一片“莲叶何田田”的景致。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描写湘云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薛姨妈等进园来,凤姐因为“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有碧清”而将宴席安排在了藕香榭。书中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回廊,也是跨水接峰,后面又有曲折桥”。两处不仅名字一字不差,就连建筑风格也是惊人的相似。

 

    荷风四面亭。亭有一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与大观园里的“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相类似。

 

 荷风四面亭

 

 留听阁 

  拙政园内的留听阁,是体型轻巧两面临池的单层阁,四周开窗,内为船厅式,阁内有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的“松、竹、梅、雀”飞罩,其构思之巧妙,雕刻之精美,令人称奇。因此处临荷池,故借唐代诗人李商隐“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而给阁命名。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会”中写道: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刘姥姥,一行人到了荇叶渚,那姑苏选来的几个驾娘撑船载着大家在水上游玩。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宝黛之情由此可见一斑了。

 

 

 

  留听阁旁的卅六鸳鸯馆的水面上嬉戏着成双的鸳鸯。《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里写道:“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玩耍。可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玩笑,被雨阻住,大家堵了沟,把水积在院内,拿些绿头鸭、彩鸳鸯,捉的捉,赶的赶,缝了翅膀,放在院内玩耍”,好一幅热闹的画面。

 

 

 

 

  

  

 

 

 

 

 

文字资料引自:苏州人家小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万没想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来竟是苏州园林的精华浓缩版!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造园理念
《红楼梦》第81回存疑
听,《红楼梦》中流淌的大运河之声
【游在苏州之四】拙政园(下篇/高志明)
寻“梦”大观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