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东旧忆:甲午战争在安东
中日甲午战争在安东


 北洋舰队官兵

  1894年7月爆发的中日战争,因正处于中国农历的甲午年,因此,国人称其为中日甲午战争。今年又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期间整整过了两个甲子。当时,中日甲午战争分为陆战和海战两部分,涉及的交战区域含盖了朝鲜半岛、辽东半岛、黄海北部和山东的威海。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发生在今丹东境内的中日甲午战争战况。

  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进行的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朝鲜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突破口。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便诱使清朝出兵朝鲜。作为中国附属国的朝鲜在向清政府乞援之际,日本也通过驻朝公使馆探知清廷将要出兵朝鲜的消息,于是,便全力着手挑起战争。是年6月2日,伊藤博文内阁决议出兵朝鲜。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

  控制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悍然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中日甲午战争。

 大东沟附近的中日黄海之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北洋舰队提督(司令)丁汝昌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靠近今东港市大鹿岛附近),与清朝北洋水师爆发的一次海战,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的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大战。

  据《安东县志》记载,中日之间的平壤战役后,北洋水师(县志称海军)各兵舰奉调护送招商轮船,装运总兵刘盛休铭军八营陆兵赶赴大东沟。9月16日(农历八月十七日)凌晨丑时,由大连湾开行,午后抵达大东沟,即派镇中、镇南两舰、鱼雷四艇护送商轮进入港口。平远、广丙两舰在港口外停泊。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等十舰距港口外12海里下碇。9月17日中午,清军舰队发现西南方有浓烟向东飘来,知是日舰。清军即令十舰起碇迎战。清军以夹缝雁行阵势向前直驰。日军以十艘军舰鱼贯猛扑。双方距离渐近后,清军朝日舰开炮。日舰忽分忽合,舰快炮快,子弹纷纭而至。清军整队迎敌,舰队左侧有一艘雷艇也赶到。清军各舰循环攻击日舰,双方战斗长时间呈胶着状态,一直持续到未正二刻(14时30分)。

  这时,清军平远、广丙二舰及福龙雷艇相继赶到。清军定远舰猛发右炮攻击日军大队各舰,又发左炮攻击日军尾队三舰,并击中扶桑舰。日军尾队三舰旋即逃离。这三舰归队后,日军又马上采取夹击之势包抄清军舰队。日军向清舰发射的枪、炮子弹如雨般密集,清军各舰均以船头抵御。日军忽以鱼雷快艇直攻定远舰,尚未驶到,清军致远舰便开足机轮跃过定远舰,迅速将来犯的日舰击沉。日舰便以鱼雷攻击致远舰,致远舰遂被击伤,并迅速沉没。管带邓世昌、大副陈金揆同时落水。经远舰随致远舰驶到海战区后,管带林永升奋勇督战,但突然被敌弹击中而阵亡。

 中日甲午海战之战况

  期间,清军济远舰先被日舰拦在阵型外,之后,当其看见致远舰沉没时,便率先逃离战场。继而,广甲舰跟着退出战区。这时,经远舰因管带阵亡,船又失火,便也随济远、广甲二舰撤离战区。日军发现这一情况后,开始以四舰尾追济远、广甲,但因距离太远,又返回围堵经远舰。经远舰先以鱼雷阻止日舰进攻,继而用密集炮火还击。但战斗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后,经远舰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日舰击沉。

致远号舰海战效果

  此时,清军超勇舰舱内又中弹起火,并很快燃起大火而焚烧沉没。清军扬威舰在被日舰炮弹炸伤后,又被清军济远舰在慌乱中当腰撞裂,致使扬威舰驶至浅水海域后沉没。扬威、济远两舰上的管带黄建勋、林履中随舰焚溺,一同殒命。清军另两艘舰来远、靖远已苦战多时,来远舰舱内又中弹过多,大火燃烧船舱数十间。靖远舰的吃水线部位被日舰炮弹所伤,进水甚多。于是,这两舰均暂离自己的舰队,回旅顺港抢修。战斗中,平远、广丙两舰及福龙雷艇一直尾追装载日兵的军舰,但被日舰阻断,未能回归到自己的舰队。

 
  此时,清军仅剩定远、镇远两舰与日军各舰奋力拼搏。战斗持续了一小时左右,清军两舰上的大炮均被日军击中受伤。定远只有三炮,镇远只有两炮尚能发射。提督丁汝昌同各将领誓死抵抗,没有半点退缩之意。于是,日舰向清军两舰发射了丛弹。清军每舰受伤部位千余处,并被火烧数次。清军一面救火,一面抵敌。激战中,丁汝昌受伤严重,总兵刘步蟾代为督战,指挥进退,随时变换着战舰行驶的方向,因而,日舰不能瞄准。趁此时机,清军两舰又发射炮弹击伤日军松岛督战舰,还合力击伤其左侧一舰。被击伤的日舰冒起了数丈白烟。

 定远号

  靖远、来远两舰抢修后,又归队作战。平远、广丙两舰及鱼雷各艇也一同返回战区。此时,日舰多数遭受重伤,又看见清军各舰重新聚集,遂当即向西南一带海面逃离。清军尾追数里,但日舰行驶速度太快,瞬间已拉清舰很远。清军遂收舰队驶回旅顺港。

  黄海海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舰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军遂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吉野号


境内的陆地战

  1894年9月中旬,日本军队猛攻平壤。清军总兵左宝贵坚持抵抗,但不幸中炮阵亡。清军统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放弃平壤,狂奔500多里,退入鸭绿江西岸(即右岸)中国一边。
       10月,日本陆军逼近鸭绿江。日军的作战部署是:由陆军大将山县有朋指挥第一军为右翼,从朝鲜义州郡渡过鸭绿江,入侵辽东地区;由陆军大将大山岩率领第二军为左翼,在辽东东岸登陆,攻占金州、旅顺、大连,入侵辽南地区,进而侵占全东北。其中,山县有朋指挥的第三、第五师团编成第一军于10月20日到达朝鲜义州。10月23日,山县有朋亲率幕僚到义州统军亭,观察清军在鸭绿江西岸的布防形势,决定从九连城及其附近的虎山进攻。第一步先攻占虎山,之后全力进攻九连城。
 
        平壤失守后的第四天(9月19日),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力保沈阳以固东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复大举,以为规复朝鲜之地”的作战方针。清廷同意这一作战方针,并采取措施加强辽东地区的防御。抽调各省驻军加强鸭绿江下游防务,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鸭绿江防线各军总统,负责指挥前线战事;令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镇边军驻扎九连城,与宋庆合作,联络各军策划防御。至10月下旬,集中在九连城附近鸭绿江西岸的清军达80个营,共28000余人。除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所率的镇边军和侍卫倭恒额指挥的黑龙江齐字练军外,其余各军统归宋庆指挥。

         清军在鸭绿江的防守是以九连城为“扼要”。九连城南临鸭绿江,东枕爱河。从九连城逆江而上为虎山、安平河口、蒲石河口、东洋河口、苏甸河口和长甸河口。九连城顺鸭绿江而下为大东沟、窟窿山、北井子、黄土坎、大孤山等城镇,构成一条带状防线。虎山是九连城的门户,虎山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0月24日,宋庆探知日军已做好进攻准备。遂率聂士成、宋德胜、马金叙等诸将再次查勘了虎山地势,并传召各将,有能守此险要者受上赏。马金叙自告奋勇,愿守虎山后要隘。同时由聂士成、宋德胜率精锐为侧应,加强对虎山阵地防御。
        与此同时,日军按照预先计划,开始向清军鸭绿江防线发动进攻。日军先派一小部分兵力选择九连城上游清军左翼防线倭恒额齐字练军防守的安平河口进攻,以迷惑和牵制清军,其主力则在九连城、虎山一线展开进攻。24日上午11点,由佐藤大佐率领的日本步兵第18联队由朝鲜水口镇附近徒涉过江。守安平河口的倭恒额齐字练军稍作抵抗,就纷纷退逃,清军鸭绿江防线右翼安平河口阵地很快被日军攻破。日军占领安平河口之后,怕孤军深入被清军吃掉,当晚在此露营,以待后续部队跟进。

        当佐藤支队由水口镇向平安河口进攻时,驻朝鲜义州的日军大队正紧张地筹备架桥材料,当晚乘夜黑在江上设浮桥,准备大部队渡江攻虎山清军阵地。一夜之间,日军在虎山对面中江支流和东侧的支流上架起两座浮桥,而驻守在江对岸的清军竟未发现。浮桥建成后,日军即派第五师团长大迫尚敏率一部分兵力为右翼,于25日早4点由桥上渡江与先期渡江部队向右迂回,抢占虎山东侧高地;另派第三师团于6时渡过浮桥,从正面向虎山阵地发起进攻。日本炮兵也在朝鲜统军亭附近向虎山阵地疯狂轰击。

          战斗开始后,马金叙激励部下:“今日之战,关系甚大,虎山存亡,悉赖尔等”。清兵感奋皆大呼:“愿效死,保守此山”。战斗从早晨打到中午,日军三次进攻均被打退,但清军伤亡太大。宋庆又派人率2000余人驰援虎山阵地。此时,日军统领也派人组成援军在炮火掩护下绕过虎山西侧,截击出援的清军。清军炮台用炮还击。此时战斗十分激烈,日军三路炮火夹击,清军伤亡过半,马金叙身体受伤20余处,最后不得不放弃虎山。上午11时,日军占领虎山阵地。宋庆率清军坚守虎山北侧阵地,继续抵抗,一直战斗到12点30分。

        日军占领虎山后于26日拂晓向九连城发动进攻。清军已在前夜弃城而逃。不久,大东沟、大孤山也相继失陷。清军重兵布防的鸭绿江防线在几日之间全线崩溃。

        九连城失陷后,日军很快侵占了宽甸、长甸和凤凰城等地。日军在进入宽甸境内后,曾遭到宽甸乡团的阻击,并鏖战数日之久。农历乙未年(1895年)春二月,该县乡团又在香炉沟等处与日军续战,并颇获小捷。日军在攻打凤城地界时也遭到了驻守当地清军的反击。清军曾在草河城、林家台和通远堡等处与日军展开大小战斗十余次,双方互有伤亡。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虽然连连获胜,但毕竟国力有限,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百姓的负担。自1894年底以来,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为此,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2月2日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谈要求。但日方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议和”条件。这时,清政府也为战争所累,国库空虚,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彻底战败而告正式结束。

  文字:市委党史研究室  房月生;文同时载《丹东广播电视报》2014年第三十八期、三十九期)图片为安东老王所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午战争史32
血战辽东(照片珍档)
大英图书馆馆藏的日本鬼子画的甲午战争彩图
甲午战争失败探索,清廷最大恐惧不是日本,而是一人
中日甲午战争之辽东战役【上】
辽东半岛之根本辽阳,却是经营朝鲜半岛的大本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