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恒的画面(上):《寻梦录》卷十六

T君:“我遇到你,其实交往时间也不长。我朦朦胧胧感觉到了……好像在脑海里有一幅像油画般的画面:一个生着火炉的屋子,一张长桌,放着两杯咖啡,这头坐着我,我想,那头一定是一个异性,那个异性也许是你。”我说:“他必定是我,不会是别人。”“可能。但人生很长……而且我对面那个人,将永远坐在那里--是一幅永恒的画面。”……

 

本卷目次 

●倾吐心底的使命   ●永恒的画面   ●致T君(八则)   ●你在我哲学中的使命   ●我心永恒   ●我看蒙娜丽莎   ●纪念清平日   ●永恒的期盼   ●一个童话 

  

倾吐心底的使命/日记之一一二 

 

1992年3月25日,星期三

簿雾。

又一新日。

好好调整自己。呼唤智慧。 


生命的意义有三重:一、生存意义;二、健康意义;三、创造意义。

这三重意义构成完整的意义世界。

在儿童眼里,这世界是完整、充实的意义世界。儿童永不厌倦地在意义世界中游玩,创造自己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有趣,一切都是儿童生命之光的投射--动物是他们的朋友和伙伴,玩具是有灵性的生命,山水天地是他们的家园……而这一切在儿童眼里是有意义的东西,在成年人那里则变得毫无意义。成年人把意义世界割裂开来,局限于功利目标,从而局限了自己的生活。成年人把意义世界抛向冷漠的去处,以扩张的占有欲破坏着人生宇宙的完整,背离生命的完美目标。请看看我们的世界吧,多少无益的劳作、说教,意识形态,所谓的事业,镀金的圣殿背离生命本质啊。而鲜活的生命又是怎样在非生命的秩序里痛苦挣扎,不得舒展啊。我们多么需要重建生命价值目标,改造民族文化精神,为生命的展开而拓创一个广阔的空间啊。

 

下午。

终于拿起电话,拨通了熟悉的号码。没人接。心跳得厉害,砰砰作响。自嘲了一下:“这是怎么啦?”片刻,又拨通电话,熟悉的声音传来。我激动地询问:“好几天没有你的音信,是否病了?”

“没有。”

“上次来,你说胃疼……我以为……我净往坏处寻思……”

“谢谢你的关怀。”

电话这边我又自嘲地笑道:“是该关怀一下了吧?”谈了点别的,勿勿将电话放下。几日穷思苦想的重负释然。

 

现实与理想仅一步之遥。理想,只要付诸行动,便化为现实。但大多数人则因自我束缚而无勇气化理想为现实。由是理想的声音在心中渐渐衰弱下去、乃至消失。

理想的冲动,最初总是表现为心底微弱的声音,但只要善于扑捉,逐渐加大这声音,理想的冲动便会化为行动的勇气,最终变为现实。这也就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下午约4:30分,我静立于室中,看阳光照射的花卉,宁静自处。T君出乎意料地推门进来,笑问:“看太阳啊?”

 

  (见她来了,我心欣喜异常,心中萌动一种声音:倾诉一切……)

 

于是相约找个时间聊聊。

我说:“我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思想已近成熟,想找个机会跟你宣布一下。”

“很严肃吗?”

“是,这些思想我思考了十年,关于我的使命,当然也包括你的--有兴趣听吗?”

“很想作为第一听众。”

我叹了口气说:“唉,我总被形而上的问题困绕着,人生问题一再缠绕着我,迫我寻那最终的答案。”

“你其实活得挺累,是另一层次的累。你总在世俗和神性之间摇摆,世俗的一切拽着你,让你乏累痛苦。有三种境界,一种人彻底世俗化,一种人超脱,出尘俗为道为僧,还有一种人在这两种境界中徘徊,你属于这一类,所以格外痛苦。”

 

(她的话让我心存感动,我还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理解过,透入灵魂里的理解,因此我心变得圣洁而庄严--)

 

“我心理上情感上确实存在类似宗教般的感觉。”

“那是自然的。”

“为什么我总被一些像是无病呻咽的问题,诸如我为什么要活着的问题困扰着,别人大概不这样吧?”

“那是因为他们麻木了。”

 

后记:一席对话,T君归结了我的灵魂本质。从此,不仅因了她的美,更因与之心灵相通,我在超越,她在探宝,相互激励着不知不觉地走向人生的高潮。这些日子,似乎我们已经丢失了世俗的外套,去直接面对灵魂的赤裸。一场对灵性知音的寻找,已经找到,只待揭下那最后一件面纱。真的不是那儿女私情,这生命的全部投入,只任灵魂燃烧。人在玩火,兽在呻咽,神在舞蹈。人性中的良知已将欲心烧焦,却不经意地炼出了神性的光耀。

想起来,与T君的全部交往,我情欲之欲始终蛰伏着,几乎连潜意识也察觉不到,在梦中也无人性中情欲的渲泻。我最大胆的想象,不过是以情眼欣赏一尊圣洁的玉体。至于想象拥伊人入怀,也只是她离我而去之后。也许,最初的交往起点已经很高,我们彼此都很难降下来,像人们一样重复情的缠绵,欲的饱足。然而,我们却在寻觅心灵朋友,那一生一世的心灵朋友,所以没有勾引者与被勾引者,没有肉体的交融。灵魂在精神界周游,确乎神在舞蹈,人性却溶炼着,将欲的呻吟之声淹没。最后,神的人格降临。 

  


永恒的画面 /日记之一一三: 

 

1992年3月26日,星期四

几日来思维活跃,情感之流奔涌。头右侧沉重,背疼,寒症,消化不良。

今天是入春以来难得的好天气,风静日暖。大自然又以其博大的慈爱情怀拥抱生存界。

昨天暮晚时分,登铁矿沟后山,看江城灯火,望天上孤星,顿生博爱众类、怀柔天下之情志。我或许生来就是要成为一个心灵的大师的,对人类、对自己的心灵的关注、窥探、开掘,于我有那么大的魅力。我生来是要创立一种“生命哲学”的。这便是以虔敬之心尊重生命界、完善发展生命个体的“哲学”。我要从传统宗教中汲取养料,以道学的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佛教的慈爱万类、普度众生的情怀,以儒家的天人合一和宇宙和谐统一观,以基督的不断升华精神界的思想,来完成重生、养生、完善生命的目标。

中国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将会愈来愈感到精神的饥渴。世事的发展将一切阶层、大众推向商品经济大潮中,物欲之流冲决了传统精神。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在以奔小康奔富裕的目标中,在为挣脱传统束缚、显示个体力量的存在而进行自我推销中,在竞争的环境引发的心灵撞击和心理焦虑中,中国人必将陷入新的精神迷惘、空虚,走向心灵的枯竭。那时,人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及苦苦奋斗而赢来的一切,并将发现,原来自己所据以为信仰的一切已诱引自己偏离了生命目标和人生正确的轨道,如同迷途的羔羊。

我的生命哲学,实是我以心灵力量终生不渝的深切呼唤,唤回一个时代的生存意义。我要在人类与自然界、个体与社会、物质和精神之间建立起生动的、现实的、丰富的意义联系。我要警示世人,重新回到生活的起点上,以全新的精神辉光照亮生命世界的一切。

今日,这个古老的土地上商品经济大潮刚刚兴起,我的生命哲学之光尚在孕育,过早出世的婴孩必将虚弱。因此,我的现实的使命,仍是深扎世俗生活之根,长成精神之乔木,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人类需要一个大脑以冷竣审视和反观全部生活,而我则将充当这样一个大脑,并寻得同道。

 

中午饭后,到锦江山散步,与春女约会。柔弱的青草探出丛丛新绿,自然界又春风一度,无限生机。依着老橡树,看清澈的蓝天,环视这整个生存界,好大的宇宙啊。在直拔的落叶松下,我发现了它的创伤--深深的洞体,便轻抚它永不能愈合的伤痕,满怀悲悯。又以它于重创中仍不曲自己的灵魂,直拔地向高空生长而赞叹不已,感受万木丛中大自然涌流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心底升腾起一种声音,约T君于簿暮时分深谈一次,将我的生命思考种种作一小结。

必须是心灵之约。 

 

 

(我与T君的大部分对话,均是心灵之约。我们很少打电话约会对方,而是自然地相见,交谈。每当我心有所寄、心有所动的时候,往往能候到她的到来。尤其是当我心灵中的声音非常强烈的时候,则她必来。我不知道世上有没有心灵感应,但那段时间,在我们之间仿佛有一种心灵感应,这是我一再体验到的。)

 

或出于心灵的共振,下午一时许,T君果然打来电话。当我回话时,她竟停了半天没有回音。于是我不得不鼓起勇气,先约道:“如果你有时间,下班后来一趟。”

“干什么?”问。

“有点事与你商量?”我义无返顾、坚定地说。

“什么事?”

“怎么一定要先知道?你来吧。”我语气仍很坚定。

“还挺神秘的。不大好说?”

“是的。--下班你来,就这样。”

“明天上沈阳,你帮我开张介绍信。”

到这时,她才说出打电话的内容。我知道,这是更巧妙的心灵之约。

一下午,T君又打来两次电话,当然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最后一次,她有些自嘲地说:“你别嫌小T罗嗦……云云。”

 

下午的时光在宁静的等待中度过。精神兴奋,肌体活跃,有一种极为充实的感觉。

下班铃声响后,独在办公室中静立约50分钟,导引体内寒气。约5时50分,T君来电话:“你等我?”

“我等你!”语意坚决,是相识以来最畅直的对白。

晚约六时,T君来。

坐下,问:“找我有啥事?那么严肃,弄得我一下午心神不定。”

我笑笑,掩饰内心的激动:“是吗?我找你来是想……”我一下子卡住了,不知说什么,拍拍脑袋说:“意识障碍!”

T君说:“你瞧,一严肃,反倒不自然了。要不你把问题提出来,我带到沈阳去,或者现在说。”

其实,我们都朦胧而又清晰地知道要谈什么,但揭破这最后一层面纱,还真费心力,因为我所要表述的已不是世俗的爱情了,而是……

我停顿了片刻,立起来,喝了一口水,渡着步,缓缓道:“其实,你知道,我一直在想……我思考成熟了的思想……我的使命,当然也包括你……一生的设计……这个主题,我们相识以来一直在谈,不是吗?我内心有一个越来越强的声音,此生要完成一种精神文化使命。我们面临的这个世界,正是商品经济萌发之时,传统的价值体系必将崩溃,人的心灵从依托一种权威到依托物质的富裕,终有一天会重新寻找生存的意义,而且我断言这种寻求将在二十一世纪初叶明显地反映出来。我的使命就是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确立生存的价值。为确立这个价值,我需要一个精神支点。我把生命的意义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存意义、健康意义、创造意义……这是一个完整的意义世界。要悟得这份完整的意义世界,我需要找三个精神支点:一是我与世俗世界的关系--世俗的一切都是我生命的养料,我爱这世俗的一切,包括痛苦、空虚、孤独……病弱,但我的精神之根必须从这腐土中生长出来,而不是腐烂;二是我与自然界的关系--我深爱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牵动我的情怀;三是我与人类的关系--我深爱人类……你则是我寻找的人类的代表。人类本是抽象的,我必须通过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人来爱人类,向她无障无阻地展开心灵的一切……” 

  

T君含笑且带深情道:“你这样一说,我感到太沉重了。你为人类而活,可是我……与你相差一个层次,而且世俗。”

“因为我们活在世俗中,难免带有世俗之尘。不过,你是脱俗的。这是我见到你第一印象的深刻感觉。”

“也许你感觉错了。”

“不,不会错。其实,就印象而言,我给人的印象是世俗的,你却是脱俗的。”

“那你最初见到我时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想:这是一位非凡的女人,如果与她能够交往……下面我就不敢设想了。”

“你将我拔高了。”

“不,是你具有的发展倾向,那么一种内在的东西。其实,从最初的交往起,我在心底一直……一直在唤醒、在呼唤你。你记得吧,我对你说过,‘你生来是负有使命的人’,还点化过你说,你心底有没有一种声音……还说,你将有第二次觉醒。怎么样,你觉醒了吗?”

“没有。我的感觉还没有与你同步。不过我记得你的话,思考过很长时间。我心底也有一种声音,就是我要广泛与人交往,将社会人生看得更透些,想写一部有关人性的书。这样,我选择记者的职业对我是最合适的。”

“那你还是没有从使命的高度,从终生需要的高度,或者说是从生命本体论的高度来设计自己的一生。”

“所以我仍然摆脱不了世俗。”

“但是你不是为世俗而活的女人。我一直在呼唤,我期盼了多少风雨历程,才遇到你。这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我曾怀有宗教般的感情,感谢天地宇宙,感谢上苍,把你推到我的面前。我的心灵历程……现在,当把一切情愫过滤之后,我可以用这样理性的语言来描述了:我这个人最初是做当作家的梦,从十几岁开始写小说,直到大学,不务正业,看小说--直到毕业头两年,但都没有成功。后来到党校,我立志做一个理论家、教授,这期间写了一系列文章,包括《宣传学》。但是写过之后,我开始怀疑这理论的价值,尽管我为之付出了数年的心血。到机关工作后,我痛苦地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逐渐开始悟到自己的精神文化使命。最初的心底的声音是微弱的,以后愈来愈强烈,以致今天我能坐在这里,以理智的语言向你倾诉。我的使命是要建立一个“生命宗教”,或者叫做“生命哲学”,而你将是我这个使命的支持者、支撑者。事实上你已经在帮助我完成这个使命,支撑着我的最高的精神生活。你这个人,符合我生命哲学追求的三个目标:力--生命力,美--不用说了,从外到内,你是美的,智--智慧。”

“我的生命力是什么?”

“自然。你自然无伪。”

“我想,我还算是自然的吧,比如我喜欢和谁交往,就愿意和谁交往,不愿意就难得理睬他。可是,我有时也很世俗,厌恶自己,说些违心的话。那智慧呢?”

“就是我说过的‘灵气’--你的灵气,一种与生俱来的慧根。”

“我倒不觉得。我理解问题挺慢,得思考半天。”

“这几点符合我的哲学目标,也就是说,你把我的生命宗教对象化了,我寻找了多少年啊,终于遇到你,真是感谢上苍有眼!” 

 

“经你这样一说,我……好像感觉到,我也在寻找一个人。我的朋友不多,但都是能谈得来的,有的也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可达不到最深层次心灵沟通的程度。有的于工作无所不谈,处得很好,可是有些话很难说出来;有的相处,时间一长,他们就产生了那种感情,令我讨厌--不是讨厌人,而是讨厌那种‘情’。于是我反问自己,男女之间真的不存在友谊了吗?--也就是说不存在那种永恒的友谊?接触了几个,我便怀疑起来,心想也许人性就是这样,没有人能够超越。”

“对这一点,我却深信不疑。不过一般人难以达到真正的人性高度,那是近乎神性的交往。”

“我遇到你,其实交往时间也不长。我朦朦胧胧感觉到了……好像在脑海里有一幅像油画般的画面:一个生着火炉的屋子,一张长桌,放着两杯咖啡,这头坐着我,我想,那头一定是一个异性,那个异性也许是你。”

“他必定是我,不会是别人。”

“可能。但人生很长……而且我对面那个人,将永远坐在那里--是一幅永恒的画面。”

“是。永恒的审美距离。”

“我想起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我想,达·芬奇与‘蒙娜丽莎’之间就是这样的永恒距离,否则他画不出这幅传世之作。面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果你想走近她……这就破坏了画面的完美。”

“永恒的微笑--永恒的诱惑--永恒的美丽--永恒的距离。”

“我是在找一个心灵朋友。有什么话都对他讲,无所不谈。但在生活中很难找到这样层次上的朋友。一般人找不到。”

“可遇不可求啊。”

“如果我找到了这样一个朋友,作为心灵知己,那么我想我的一生都会感到充实。”

“你已经找到了。”

“但愿如此。”

“时间将会证明。”

“快到点了,太晚了。真想和你再聊一会儿。”

“以后时间长着呢。走吧。”

“以后再谈。”

“--那幅油画--咖啡屋。” 

  

T君依恋不舍地迈出门去,片刻又回转过来。“对了,我到沈阳是去帮刘部长买点书。”

“我知道。但她没有告诉我让你陪她去。”

 

此日,3-26/1992是我心灵解放的节日,一生的节日,或者说是我以全新的目光看世界度人生的精神节日。

此后的岁月,我的心灵将完全自由地通过T君向人类宇宙敞开。而敞开的心灵拥有不尽的创造力。此后的岁月,每天的太阳都将是新的,每时每刻我都将是充实的,而每时每刻我都是真实的。

我最终达到了我追求的生命境界:“真实的生活就是一切”。我丢掉了对尘世世界的一切幻想,最终解放了自己。

 

后记:是一场精神情恋拓开了我的灵魂视野。我觉得在遇到那个女人之前,我的一切对人生的沉思默想,都是为这场相遇中的对话做铺垫的,而其后我的一切文字也都不过是这场事件的某种灵性的关注。也许世上本无永恒的事物,但是,我所能把握的也只有那持续不到一年的“永恒的画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货交易的三十六“记”(十九)
流浪与回归
世俗就是红尘
陆水听潮||柳运洲:我为人生寻找意义
设定目标的秘诀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