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稿】【研究生院30年】周恒院士谈高层次人才培养

  ——勇于改革 再创辉煌

  日前,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研究生院院长周恒。他回顾了我校研究生院建院之初的改革举措,提出了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周恒院士于我校研究生院刚建院时担任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谈起那时的研究生教育,他娓娓道来:“1984年,天津大学成为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当时学校都没有现成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对于所有的研究生教育工作都是我们自己在摸索。”

  建院之初3项改革领先全国

  周恒介绍,建院之初,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他说:“首先,我校最早制订了硕士生导师的评选标准。上世纪80年代,全国导师的评选标准主要是看论文。鉴于当时刊物水平参差不齐,我校在全国率先试行了将刊物分类的管理办法:即要求各系自己拟定3个具有一定水平的刊物,教师们只有在这3个刊物上发表论文才够资格评选硕士生导师。

  其次,我校率先打破了“能上不能下”的常规。鉴于当时有些硕士导师工作成绩不高,我校第一个在全国取消了某些硕士生导师的资格。为此,美国的一些报纸还专门刊发了这条消息,并在当时的海外华人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再次,我校大胆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那个年代,国家还没有设立科研资金。学校为鼓励年轻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就设立了专门的科研基金,学校所有年轻教师都可以来申请。这在当时来说也是史无前例的。”

  深化制度改革 抑制不正之风

  对于当今的研究生教育,作为老前辈的周恒院士也畅谈了自己的思考,他指出:“今天学校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比从前大很多,硕士生招生数量多了近30倍。总体来讲,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呈现出一种不断发展的趋势。但是,比起国外先进的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第一,博硕生入校后开课量不足,有些课程安排也不尽合理。第二,研究生教育基本没有淘汰制。虽然研究生是通过考试进来的,但这并不能保证在培养过程中所有的人都能合格。第三,目前研究生工作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曾有一个导师所带的2个硕士生在毕业前竟然发表了20多篇文章,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一个研究生若真有创造性,能写出1 ~ 2篇文章就很不错了。国家规定,1个导师只能在1个二级学科当博士生导师,而有部分导师居然在3个二级学科当博士生导师。此外,我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水平尚需提高。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独立开展工作和科研的能力不高。”

  周恒最后谈到了学风问题。他说:“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现在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着不正之风问题。我认为,纠正不正之风关键在各单位负责人。只有管理者重视,不正之风问题才能解决。”

  (周恒: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84年11月至1986年5月担任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1986年 5月至1993年12月担任研究生院院长。)

  (本文为《天津大学报》独家特约稿件,将刊载于2014年4月19日出版的《天津大学报》第3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校200多名新增研究生导师集中参加岗前培训
我校成功举办2023年研究生教育大会
我校召开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陕西师范大学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结果公示部门: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16-09-08   ?为深入推进研究生学风建设,弘扬我校研究生导师优良师德,展现导师人格魅力,营造尊师重教、爱生敬
清华大学第四期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专题培训”环节顺利举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全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