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肠无蒂锯齿状病变内镜诊断、ESD治疗及术后电凝综合征1例

DOI:10.3877/cma.j.issn.2095-7157.2023.03.015

作者单位:100091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消化科)1; 病理科2

通信作者:宋秀江,Email:drsxj@sina.com


大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 SSL)是一种外表类似于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 HP)但具有独特组织构造特征的大肠息肉。SSL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可通过“锯齿状肿瘤途径”导致结直肠癌,占散发性癌发生率达15%~30%[1],目前已被公认为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之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因此,内镜检查早期发现和切除SSL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非常重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1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切除SSL的内镜诊断具有典型性,因处盲肠,ESD治疗难度较大,且切除后出现电凝综合征的并发症,经过适当处理后很快恢复,能全面反映SSL内镜诊断、ESD治疗及并发症处理的全过程,故报告如下。
患者男,50岁,2022年7月10日于当地行结肠镜检查,盲肠可见一20 mm侧向发育型病变,建议行内镜下治疗。患者于2022年8月16日收入我院。既往史:高血压。体格检查:无特殊发现。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术前讨论:长径约20 mm盲肠扁平病变,符合侧向发育型病变诊断,根据外院报告初步诊断良性病变,因病变较大,基本不考虑增生性息肉,鉴别诊断需考虑通常型腺瘤或SSL,可于内镜治疗时根据实际病变大小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ESD切除。8月17日经麻醉镇痛下行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盲肠外侧见一约30 mm大小侧向发育的无蒂病变(LST-NG-F),表面覆盖淡黄色难以冲洗的黏液(图1A),NBI及放大观察可见开-Ⅱ(open-Ⅱ)型腺管开口(pit),pit内部可见小黑点(图1B),靛胭脂染色后,病变轮廓边界更清晰(图1C),放大观察open-Ⅱ 型pit亦更明显(图1D)。根据以上特征考虑SSL可能性大。未见Ⅳ型或Ⅴ型pit,整体未见隆起或凹陷,故不考虑伴异型增生或癌变,亦不考虑通常型腺瘤(ⅢL型或Ⅳ型pit)。予以ESD切除(图2):体位选择平卧位为主,辅以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手术选择“隧道法”,剥离过程暴露血管予以凝切,遇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刀电凝止血(均非面向或接触肌层的止血操作,故未使用凝血钳,共3处活动性出血,其中一处反复出血,止血时间较长),最后完整切除病变,检查创面无出血及肌层损伤,金属夹完全缝合创面,病变大小约33 mm×24 mm,标本大小约40 mm×28 mm。手术时间:160 min。[注:ESD手术器械及耗材:①高频电刀ESG-400(日本Olympus公司),模式及参数设定:间断慢切(PulseCut Slow),功率30 W,功效2;多功能电凝(PowerCoag),功率30 W,功效1。②一次性使用黏膜切开刀(DualKnife,日本Olympus公司)]。术后予以禁食,补液,卧床休息。术后第2天(2022年8月19日)下午诉右下腹疼痛,并出现低热,T:37.7 ℃。查体:右下腹局部压痛及反跳痛。急查:血常规:WBC 7.00×109/L、N% 78.80%;CRP 53.77 mg/L;立位腹平片未见结肠穿孔征象。考虑电凝综合征可能性大,予以继续禁食补液,静脉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患者腹痛及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逐渐减轻,3 d后基本缓解,复查血白细胞、CRP基本恢复正常。恢复进食后症状未反复,于2022年8月24日出院,嘱继续口服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至7 d疗程。术后随访2周,未再出现腹痛及发热。术后病理诊断:(盲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息肉,基底及两侧切缘净。免疫组化结果:P53(野生型)、MSH2(+)、MSH6(+)、PMS2(+)、MLH1(+)、Ki67(增殖区+,图3)。

讨论 大肠锯齿状病变是指具有特征性锯齿状腺管结构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旧版WHO将其分为3种:增生性息肉(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 SSA/P)、传统锯齿状腺瘤(TSA)[2]。2019年新版分类中将SSA/P变更命名为无蒂锯齿状病变(SSL)[3]。
SSL的内镜下特征主要包括[4-5]:更常发生在近端结肠,通常>5 mm,经常有被称为“黏液帽”的黏液覆盖,云状表面,边界不清,NBI放大观察可见小黑点和曲张微血管,染色放大观察则可见比普通Ⅱ型pit更扩张一些的open-Ⅱ型pit。SSL的组织学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增生性和成熟异常,可能还有形态学异型增生表现[6]。典型组织学表现可见隐窝扩张和不规则分支,隐窝底部出现水平方向的变形(倒T形、L形隐窝)[4]。免疫组化可见特征性的Annexin A10阳性。SSL特别是伴有异型增生灶的SSL,很可能是散发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结肠癌的前期病变[7]。
荟萃分析表明SSL与并发进展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近端结肠病变较大的患者面临更显著风险,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结肠镜监测[8-9]。丹麦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SSL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3倍相关,而伴有异型增生的SSL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近5倍相关[10-11]。
SSL的临床处理与腺瘤型息肉相似,推荐完整切除。由于其无蒂且边界不清,所以需小心谨慎以确保在内镜下将病灶完整切除。临床和分子学证据表明,这类病变占间期大肠癌的比例过高,可能是由于漏诊、切除不完整所致[12]。为了达到整块完整切除的治疗目的,应根据病变大小选择EMR或ESD切除。
本例病变位于盲肠,病变较大,表面覆黏液,且观察到open-Ⅱ型pit和小黑点,考虑SSL可能性大。由于病变直径约30 mm,EMR无法一次性完整切除,故选择了ESD治疗。盲肠病变因易伴随纤维化、电刀容易面对固有肌层且极易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而ESD难度较高。大肠ESD时,为了让手术容易以缩短操作时间,常需根据重力方向和操作性选择合适的体位。本例选择平卧位为主并采用隧道法进行操作,成功完成了病变切除。病理诊断验证了我们的预判,实现了治愈性切除。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EMR和ES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和电凝综合征。因过度电凝导致固有肌层损伤和热损伤,造成不伴穿孔的腹膜炎,称为电凝综合征,ESD术后发生率更高,称之为ESD术后电凝综合征(post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lectrocoagulation syndrome, PEECS)。由于具体定义不同,发病率在4.8%~40.2%不等,多数在10%左右。多变量分析显示,PEECS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3 cm和切除部位不在直肠乙状结肠[13]。另一项研究报道,ESD胃肠壁内的焦耳热积聚与PEECS的发生有关 [14]。有荟萃分析显示,年龄、病变直径、病变位于盲肠和手术时间是PEECS的危险因素[15]。
PEECS的临床表现类似迟发性穿孔,也会出现发热、腹膜刺激症状(压痛、反跳痛)和明显白细胞增多,但一般情况下,禁食、给予抗生素、保守治疗就能痊愈,几乎不会进展为迟发性穿孔,但需要谨慎观察,必要时行腹盆腔CT检查以除外穿孔。有研究报道,完全缝合创面可降低PEECS的发生率[16],也有RCT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可降低PEECS的风险[17]。
本例ESD高频电参数设置在合理范围,止血过程未发生过度电凝情况,考虑发生PEECS的原因主要与病变位于盲肠和手术时间较长有关。盲肠壁薄,更易受电流透壁损伤,同时,盲肠作为内镜操作难度较大的部位,增加了手术时长,导致电凝总时间增长,增加了透壁损伤的风险。为降低PEECS的发生率,未来ESD治疗应不断提高操作技术,做好术前准备,以缩短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略)
宋秀江,李媛媛,安晓静.大肠无蒂锯齿状病变内镜诊断、ESD治疗及术后电凝综合征1例[J/CD].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2023,10(3): 213-215.
来源: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阑尾生了肿瘤,做次肠镜就治愈?
大肠锯齿状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大肠锯齿状病变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与内镜治疗进展
【注意事项】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指南
肿瘤已占据肠腔四分之三,他却没有任何感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