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氟节胺在棉花打顶后化学扫群尖上的应用技术

棉花进入花铃期后,除了及时打顶促进棉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以外。打群尖、摘边心、抹赘芽等工作同样重要,打群尖可以有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棉株中下铃和内围铃发育、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增加光合速率,从而提高棉花成铃率和棉桃单铃重等优点,对棉花最终实现高产意义重大。

棉花花铃期后的扫群尖分为人工打群尖和缩节胺化学扫群尖两种,但在实际应用中缺陷很多,人工打群尖的缺点有工作量太大、投入成本过高、漏打比例高、造成棉花伤口、传播病虫害等等。而常规我们使用缩节胺进行化学扫群尖使用很难掌握,用量少了难以达到控制的效果,用量大了易造成棉花早衰、抑制棉桃膨大。加上花铃期棉田需要大水大肥保证棉桃营养所以打顶后的扫群尖就成为棉农比较头痛的问题,接下来就介绍下氟节胺在棉花化学扫群尖上的技术方法。

氟节胺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接触兼局部内吸特点,主要作用机理是氟节胺与植物生长点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使得动力分子马达无法运送微管蛋白,控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速度,同时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氟节胺在棉花化学扫群尖的应用是上有以下优点。

四大特点:

一是氟节胺可以有效控制群尖、果枝边心、赘芽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延迟田间封垄时间,大大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棉花早熟、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二是氟节胺的有效持效期在30天以上,大大长于其他植物生长延缓剂,在后期打药次数减少的棉田比较实用,在喷施脱叶剂前一直可以有效抑制群尖。

三是氟节胺对棉田没有不良影响,氟节胺的控制机理和其他植物生长延缓剂不同,只控制生长点,不影响棉花内部激素平衡,尤其不会抑制棉桃膨大需要的细胞分裂素、A4A7赤霉素等。

四是氟节胺使用不会造成棉田早衰,由于氟节胺对长成的叶片、花铃没有影响,不会造成叶片灰白,蕾铃非正常脱落,后期棉桃夹壳吐絮不畅等现象。

编者:从近期棉田调查来看,一部分棉田水多旺长明显,加之立秋日临近,棉农急需控旺的方法。从近些年来看,由于7月下旬的高温,以及高频次灌水,棉花宜造成田间郁蔽,行间密不透风,群高1米左右,极大的影响棉株中下部棉铃的发育,以至生长失调,当前小铃脱落严重。由于高温还宜着生赘芽。一部分棉田采用氟节胺+甲哌鎓,结合水控,实现控旺目的是可取的,利用甲哌鎓控棉株纵向生长即长高,氟节胺控制果枝和叶枝伸长,以及赘芽着生。在棉花打顶后,旺长棉田可亩用量50-100克(25%氟节胺悬浮剂)与98%甲哌鎓重控一起配合使用,个别水肥充足旺长的地块可使用2-3次。无论是人工打顶还是化学打顶棉田均可以使用。合理有效的使用氟节胺扫群尖可以帮助棉田达到7月增铃数、8月增铃重的管理目标。

天山植保不建议一次高剂量使用甲哌鎓,甲哌鎓用多了(每亩10克以上的98%甲哌鎓)又会造成棉株中上部蕾铃脱落率增加。而使用烯效唑类促转化的产品,又易造成早衰,此类促转化的产品可再往后放放。

一家之言,难免偏激和不足,请文后留言交流!

部分来源于浙江禾田化工技术部(张浩康),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棉花脱铃脱蕾预防新技术
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技术
【农业讲堂】为什么很多人棉田老管不好——棉田管理需要因时因、地制宜,管理措施不能生搬硬套!
种棉花
棉田升级管理两要领
棉田除草要注意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