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果园常见木虱类害虫的鉴别与防治技巧
果园常见的木虱类害虫主要有龙眼角颊木虱、柑橘木虱、梨木虱和中国梨木虱,都属于同翅目木虱科昆虫。
一、为害对象(见表1)
表1  几种木虱类害虫为害对象
龙眼角颊木虱
龙眼
柑橘木虱
柠檬、雪柑、桶柑、芦柑、红橘、月月橘、柚和黄皮等。
梨木虱
中国梨木虱
二、为害特点(见表2)
表2  几种木虱类害虫为害特点
害虫名称
为害特点
龙眼角颊木虱
主要以若虫在龙眼嫩芽幼叶背面刺吸汁液,致使受害部呈钉状向叶面突起,若虫即藏身于钉状部的叶背面凹穴中。虫口密度大时,叶片皱缩变黄,提早脱落。成虫亦在龙眼嫩芽、新梢幼叶、花穗嫩茎上刺吸为害。龙眼角颊木虱为龙眼鬼帚病的传毒介体。
柑橘木虱
主要为害新芽嫩梢,是嫩梢期的一种主要害虫。成虫在叶和嫩芽上取食,若虫群集嫩梢幼叶、新芽上吸食为害,被害嫩梢幼芽干枯,新叶畸形扭曲。若虫从腹末排出有糖分的白色分泌物,洒布枝叶上,能引起煤病,影响光合作用。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媒介。
梨木虱
春季成虫、若虫在幼叶、果梗、新梢上群集吸食汁液,影响叶片生长而卷缩。在花蕾上寄生多时,不能开花,接着变黄、凋落。在为害时排泄出的大量甜液上,常聚集许多蚁、蝇,并易诱发煤污病。
中国梨木虱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嫩绿部汁液。春季成、幼虫多集中于新梢、叶柄为害,夏秋季则多在叶面吸食为害。受害叶片叶脉扭曲,叶面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提早脱落。且若虫分泌大量黏液,常使叶片黏在一起或黏在果实上,诱发煤污病,污染叶和果面,果实发育不良,被害枝条生长停顿,不充实,易受冻害。
三、分布区域(见表3)
表3  几种木虱类害虫分布区域
龙眼角颊木虱
分布于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省(区)。
柑橘木虱
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省(区)。
梨木虱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安徽、河南、新疆等省(区)。
中国梨木虱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安徽、宁夏等省(区)。
四、形态识别
1.龙眼角颊木虱。成虫体背面黑色,腹面黄色。颊锥极发达,向前侧方平伸,圆锥形。雌成虫体长2.5~2.6毫米,宽0.7毫米;雄虫体长2.0~2.1毫米,宽0.5毫米,触角略短于雌虫。翅透明,前翅具显著的黑色条纹,后翅稍短,狭条形,无黑色条纹。卵初产时乳白色,渐为黄褐色,近孵化时黄黑色,长椭圆形,表面光亮,长0.22毫米,宽0.1毫米。卵的一端尖细并延伸成弧状弯曲的1根长丝,另一端圆钝,腹面扁平,有1个短柄突起以固定于寄主上。若虫共5龄, 1龄、2龄若虫浅黄色,体形略长;3龄若虫体色红黄,体形椭圆,翅芽出现,但不明显;4龄、5龄若虫体黄色,椭圆,翅芽明显。末龄体长0.2~0.9毫米。复眼红色。体周缘有分泌管,能分泌玻璃丝状物。
2.柑橘木虱。成虫体青灰色而有褐色斑纹,被有白粉。头部前方的2个颊锥凸出明显。复眼暗红色。单眼3个,橘红色。触角10节,末端具2根不等长的硬毛。胸部略隆起。前翅半透明,散布褐色斑纹,近外缘边上有5个透明斑。后翅无色透明。体长(至翅端)2.8~3.0毫米。卵橙黄色,杧果形,表面光滑,长0.3毫米,有1个短柄。若虫体黄色,自第3龄起各龄后期体色变为黄、褐色相杂,扁椭圆形,复眼红色,背面略隆起,共5龄,末龄体长1.59毫米。翅芽自第二龄开始显露。各龄若虫腹部周缘分泌有短蜡丝。
3.梨木虱。成虫体污黄色,有黄褐色斑纹,体长约2.5毫米。头顶基部凹下呈黑色。触角黄色,自第3节起末端黑色,第9、第10节几乎全为黑色。胸部黄色,胸背上有不规则的黑褐色纹,中胸前盾片具2块黄褐色斑,盾片上有褐色纵条,胸侧自前胸沿翅基下方有1条黑褐色纵带。
4.中国梨木虱。成虫分冬型和夏型两种。冬型体灰褐色,前翅后缘臀区有明显褐斑,体长2.8~3.2毫米。夏型体黄绿色,翅上无斑纹,体长2.3~2.9毫米,成虫胸背均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静止时,翅呈屋脊状叠于体上。卵初时淡黄白色,后黄色,圆形,一端钝圆,其下有一刺状突起,固定于植物组织上。另一端尖细,延长成1根长丝。初孵若虫淡黄色,扁椭圆形,3龄以后呈绿褐色,扁圆形,翅芽长圆形,突出于身体两侧。
五、发生规律
1.龙眼角颊木虱。在福建、广东1年分别发生4代、7代,以若虫在钉状孔穴内越冬。成虫白天羽化,上午羽化最多。羽化后雌雄虫并排成对栖息于嫩梢上,1天后始交尾,交尾后3天开始产卵,每天雌虫产卵26~43粒,散产于嫩梢叶背上,此时幼叶为紫红色,若叶片转绿,则不再产卵其上。雌虫寿命4~8天,雄虫3~6天。成虫取食嫩芽、幼叶时,头端下俯,腹端上翘,身体与寄主成45°角。一般午间较高温时较活跃。若虫一般午后羽化,18~21时为孵化高峰。孵化率96%左右。初孵若虫在叶背爬行一段时间后选择合适部位插入口针,先分泌唾液注入叶肉组织,破坏叶肉细胞,然后吸取叶肉汁液。2~3天后叶面上突,叶背凹入,出现钉状孔穴。若虫一直在孔穴内生长,不迁移,直到羽化前才爬出孔穴外蜕皮,蜕皮壳常留在孔穴旁。
2.柑橘木虱。其又称东方柑橘木虱,以成虫密集在叶背越冬。在气温8℃以下,多不活动。至翌年3~4月,气温达18℃以上时,开始在新梢嫩芽上产卵繁殖,此后虫口密度渐增,为害各个梢期。在浙江南部1年发生6~7代,四川、福建、广东、台湾1年可发生8~14代,但由于一般柑橘园最多只能抽4~6次梢,所以田间也只能发生5~6代,世代重叠,全年可见各个虫态。在4~5月(春末夏初)至8月(初秋),每一世代经过23~24天(温度22~28℃);10~12月(秋末冬初)一代经过53天(19.6℃)。在温暖季节,成虫产卵前期为7~12.5天。卵期3~4天(26~28℃)至7~14天(18~21℃)。若虫期12~34天(19~28℃)。成虫产卵前期在温暖季节为7~13天。越冬代成虫寿命长达半年之久,温暖季节成虫寿命约1个半月以上。冬季发育迟缓,但无明显的停育。冬季成虫一般体内无成熟卵,早春柑橘发芽时卵子开始成熟。但月月橘、枸橼和柠檬等冬季仍有新芽,在这些柑橘类上的木虱冬季多怀有成熟卵,严冬稍微和暖之日仍有成虫交尾活动,并在幼芽上还有少数卵和若虫。成虫平时分散在叶的背面叶脉上和芽上栖息吸食,头部朝下,腹部翘起成45°,能飞会跳。产卵于嫩芽的缝隙里。1个芽多者可以有200个卵。1头雌虫产卵量最高1893粒,平均632~1237粒。调查结果表明,黄龙病发生与柑橘木虱发生有密切相关。黄龙病流行区常多见木虱,海拔高和病轻果园未见或偶见木虱。
3.梨木虱。俗称梨虱子,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春3月成虫在梨树枝梢上交尾,经过2周至2个月,在幼芽、幼叶、花蕾上产卵,产卵量由百多粒到1000粒不等。卵期约7~10天,孵化若虫群集 到幼叶、花蕾上吸食为害。稍大若虫集体转移到新梢或幼果上为害,这时的为害状犹如层层叠叠的鳞片。若虫期约20天,共5龄,5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初为绿色,以后变成黄色或黄褐色,翅透明。羽化后,暂时群集在叶背或小枝上,不久便飞离梨树。
4.中国梨木虱。又名梨木虱,年发生世代因地区而异,辽宁年发生3~4代,河北、山东4~6代,世代重叠。各地均以冬型成虫在树皮缝、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1年发生4~5代地区,越冬代成虫在3月上旬梨树花芽萌动时开始活动。3月中旬,鸭梨花芽鳞片露白为出蛰盛期,出蛰末期在3月下旬。成虫出蛰后,在1年生枝梢上取食为害,并交尾产卵。第一代卵始见于3月中旬,盛期在4月中旬,末期在5月上旬。第一代若虫大量出现以后,世代重叠,栖居场所不一,叶片茂密,以若虫为害为主,且若虫常淹没于其分泌的黏液内,或潜入蚜虫为害的卷叶内为害,药液不易接触虫体,给防治造成困难。各代成虫发生期大致为:第一代成虫出现在5月上旬,第二代在6月上旬,第三代在7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中旬。第四代成虫即发生越冬型,但发生较早时仍可产卵,并于9月中旬出现第五代。越冬代产卵于1年生枝梢、果台、短果枝叶痕及芽腋间,以短果枝叶痕处较多,排列成断续的黄色线状。以后各代多产卵于叶面沿叶脉的凹沟内,也产于叶缘锯齿处或叶背面,散产或2~3粒产在一起。平均每雌产卵290余粒。成虫活泼善跳,若虫有群聚性,喜阴暗,多栖居于卷叶或重叠叶片的缝隙内。一般于旱年份或季节发生较重。
六、防治技巧
1.龙眼角颊木虱。①农业防治。结合采后修剪,剪除、烧毁角
颊木虱虫口密度高的复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新梢抽发整齐、转绿,增强树势,减轻受害。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木虱跳小蜂等天敌,控制龙眼角颊木虱。③药剂防治。有四个施药阶段,花芽形成至春梢萌发期(2月份),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混加90%敌百虫(毒霸)晶体800倍液混加0.1%硼砂喷雾;花蕾期(3月),选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25%辛·氰(扑雷灵)乳油1000倍液喷雾;幼果生长期至果实发育期(6月至7月),可交替选用80%敌敌畏(二氯松)乳油1000倍液、25%噻嗪酮(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高灭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果实成熟期(9月),可用10%顺式氯氰菊酯(高效灭百可)乳油3000~4000倍液,用WSJ-6型便携式动力喷雾机均匀喷雾。
2.柑橘木虱。①农业防治。加强检疫,防止从疫区调入苗木及其他芸香科寄主植物。橘园内种植同一柑橘品种,使其枝梢抽发整齐,造成不利于柑橘木虱发生的环境条件。橘园四周建造防护林,增加一定的荫蔽度,减少柑橘木虱发生。及时砍除弱树,减少木虱虫源。加强树冠管理,促使新梢抽发整齐,并摘除零星嫩梢,减少柑橘木虱产卵繁殖场所。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木虱啮小蜂、木虱跳小蜂、瓢虫、大草蛉、蓟马、花蝽、螳螂、蚂蚁、食蚜蝇、蜘蛛等天敌,控制柑橘木虱。③物理防治。气温高时,在橘园内设置荧光黄板,诱杀柑橘木虱。④药剂防治。有三个施药阶段,柑橘采果后,用20%丁硫克百威(好年冬)乳油2000~3000倍液喷施封园;春梢萌芽前(2月份)或秋梢期,选用99.1%矿物乳油200倍液、25%噻嗪酮(扑虱灵)1500倍液混加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8000倍液、0.9%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2500倍液喷雾;各代若虫为害期,选用20%除虫脲(敌灭灵)胶悬剂2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000倍液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份混加25%丁硫克百威乳油2份或48%毒死蜱乳油1份再混加柴油7份搅拌均匀后,用6HYC-35A型喷射式动力烟雾机进行喷烟。喷烟时,应在无风或微风的清晨(早上8:00之前)或傍晚(18:00~19:00),且有下沉气流、平均温度在20℃时进行施药。作业时,操作人员应迎风或侧风匀速行走,步行速度为50~60米/分钟。若有多个烟雾机同时作业时,烟雾机间隔距离为15~20米。
3.梨木虱。①农业防治。秋末灌水,消灭梨木虱的越冬成虫。
越冬前,清理梨园内和周边的残枝、落叶、杂草,消灭越冬成虫。萌芽前刮除老翘皮,降低越冬虫源基数。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角纹瓢虫、花蝽、草蛉、寄生蜂等天敌,控制梨木虱。③药剂防治。有七个施药阶段,休眠期(11月至次年2月),用2~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梨树萌芽期、成虫出蛰盛期(3月中下旬),可交替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高灭灵)乳油1000倍液、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喷雾;花蕾期、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4月上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混加2.0%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落花后(4月中旬),用2.0%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混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混加20%吡虫啉浓可溶剂2000倍液喷雾;套袋前、一代木虱产卵盛期(5月中旬),用2.0%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混加混加20%吡虫啉浓可溶剂2000倍液喷雾;果实速长期、若虫孵化盛期(7月上旬至8月中旬),交替选用20%双甲脒(双虫脒)乳油3000倍液、5%啶虫脒(乙虫脒)乳油2000倍液混加1%甲维盐2000倍液喷雾;秋梢嫩芽期、成虫尚未大量产卵时(10月),可用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用3WZ-15/25型动力喷雾机均匀喷雾。
4.中国梨木虱。①农业防治。早春刮除树皮,清除并烧毁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越冬成虫,压低虫口密度。幼果期前(5月份),剪除并深埋虫梢和停止生长的新梢叶片,减轻害虫为害。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花蝽、寄生蜂、肉食性螨类、蓟马等天敌,控制中国梨木虱。③药剂防治。有三个施药阶段,越冬代成虫出蛰盛发期,选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10000倍液喷雾;卵孵化盛、末期,可交替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混加1.8%阿维菌素(齐螨素)乳油2000倍液混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28%水胺硫磷(梨星1号)乳油1000倍液混加20%双甲脒(双虫脒)乳油1000倍液混加1%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混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初孵若虫为害时,选用1%苦参碱醇溶液1200倍液、5%氯氰菊酯(安绿宝)乳油1000~1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00~3000倍液、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6000~8000倍液、0.9%阿维菌素(害极灭)乳油2500倍液,用3WZ-34型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均匀喷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种柑人注意!这些害虫虽不起眼,危害却很大【关注】
柑橘木虱秋梢受害最重!当下正是木虱防治的重要时刻
梨园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梨木虱
紫薇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山地杏的主要害虫及防治
危害棉花的害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