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番茄常见细菌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由于种植番茄的价值较高,效益好,所以其栽培面积越来越大,特别是越夏番茄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此时番茄的生长正处在春末夏初的高温、强光直射、雨水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同时也为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这些病害对番茄生长危害极大,严重时可造成绝产。因此,做好细菌性病害的预防工作很重要。
      1 番茄常见细菌性病害的种类与识别
      1.1 溃疡病
      该病系国内检疫对象,一旦发生对生产影响极大,且难于防治。番茄各个时期都能发病,危害叶、茎、果,多发生在幼果和茎部。幼苗发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叶缘及叶脉间逐渐变黄、变褐,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使苗矮化或枯死,但至枯死病叶不脱落。成株期发病在茎部的韧皮部及髓部迅速扩展,初期下部叶卷缩、萎蔫,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外部看茎节部位变褐发黑,后期病株常出现长条状坏死斑。纵向剖开茎秆,会发现茎内髓部变为褐色疏松的海绵状,长度由一节至几节,后期腐烂成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并长出许多不定根。多雨潮湿时,病茎处溢出白色菌脓,形成白色污状物,最后植株死亡,上部顶叶呈青枯状。果实染病后,畸形皱缩,生长迟缓,果实表面可见圆形“鸟眼斑”,即周围略隆起的白色晕圈,晕圈中心褐色木栓化突起,犹如“鸟眼”,有时许多鸟眼斑堆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病斑。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特有症状,病果内种子很少或无种子。
      1.2 青枯病
      青枯病显症较晚,主要侵害根茎,引起全株呈青枯状死亡(即植株枯死后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褪色,故称青枯病。一般病株顶端叶片先萎蔫下垂,然后是下部叶,最后中部叶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晚上恢复。病株叶片稍褪绿,病茎表皮粗糙,中下部表皮产生许多不定根或不定芽。高湿时病茎上可见水渍状褐色病斑,髓部在潮湿时呈“空心”,干燥时仅木质部变为紫褐色。横切新鲜病株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可见从维管束溢出乳白色菌液,这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株根部常变褐腐烂。病情发展迅速,7~10 d病株即可死亡。
      1.3 疮痂病
      叶、茎、果均可感染。下部老叶先发病,初生水渍状暗绿色斑点,后期经扩大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边缘明显的褐色病斑,四周具黄色晕环,内部较薄,具油脂状光泽。茎发病先呈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稍隆起,裂开后呈疮痂状。果实主要是幼果和青果受害,初生四周具隆起的白色小圆点,后中间凹陷呈暗褐色或黑褐色隆起环斑,呈疮痂状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1.4 细菌性褐斑病
      也称细菌性斑疹病,可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尤其以叶缘和未成熟的果实病症最为明显。一般先由下部老叶发病,再向上部叶蔓延。发病初始叶片上先有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斑点周围常具黄色晕圈。叶柄和茎上症状与叶片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部变黑。幼嫩果感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绿色,这有别于其他细菌性斑点病。受该病侵染后果实不腐烂,茎和叶片维管束、木质部不变褐。
      1.5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叶褪绿和萎蔫,严重时病茎表面着生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下部茎坏死。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绿色坏死,维管束变褐,这些病变多发生在植株外部无病变的地方,这可与溃疡病的髓部病变处茎外部有明显的病症区别。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这也可区别于溃疡病。病茎髓部坏死处无腐臭味,茎外面则长出许多不定根,当下部茎被感染后常造成全株死亡。
      2 发病条件
      以上病害的致病菌生长繁殖条件大都相近,其适宜温度在25~35 ℃。病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在土中可存活1~3年。种子或种苗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经寄主的根、茎伤口侵入,有的在维管束内扩展,堵塞导管,致使叶片萎蔫,或使茎秆出现不规则斑。也可从嫩果的表皮直接侵染。借助雨水飞溅、浇水、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传播。温暖潮湿气候,如多雨多露、连续阴雨、暴雨后暴晴等天气,雨后排水不良的地块,钻蛀性害虫及暴风雨造成伤口多,管理粗放,通风不良,植株衰弱等易发病且较重。有喷灌的大棚或温室,果实易发病。酸性土壤青枯病发生加重。
      3 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细菌性病害,由于发病条件基本接近,故预防措施也相近。
      3.1 做好种植前的土壤处理
      要选无菌地,育无病苗。因细菌性病害均有一定的潜伏性,所以在常发生田块可使用溴甲烷、石灰氮等进行高温闷棚。也可667 m2撒施70% 敌克松可湿性粉剂4~5 kg 后进行深耕翻地,均能有效减少土中病原细菌的数量。清除枯枝落叶等病残体,667 m2施用生石灰150~200 kg,既杀菌又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3.2 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种子,培养无病壮苗。在催芽前将番茄种子用55 ℃ 温水浸种30 min;或70 ℃干热灭菌72 h;或0.5% 次氯酸钠浸20~30 min;或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 mg·kg-1浸2 h,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3.3 轮作换茬,合理施肥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最显著。施用经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氮肥施用过多。
      3.4 定植后及时灌根
      防治细菌性病害最有效的方法是前期预防。可在缓苗后使用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53% 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隔5~7 d灌1次,连灌2~3次。
      3.5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调节棚内温湿度,避免高湿出现,通过开大通风口、覆盖遮阳网等方式降低白天棚内温度,拉大昼夜温差。及时对植株进行调控,防止植株徒长,清除下部老黄病叶,并适当喷施叶面肥,以利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将病残体带出田园集中焚烧或深埋。整枝打杈尽量选在晴天进行,有利于伤口快速风干,不给细菌侵染机会,整枝后有条件的可及时喷施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进行预防,应着重对叶片背面及伤口处等部位喷药。
      3.6 雨季预防工作
      在雨季来临前,应检查棚膜是否有漏水处,及时关闭风口,雨后通风散湿,降低棚内湿度。因雨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细菌,一旦灌入棚内,易造成细菌性病害的传播流行。可在雨后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或77%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 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预防。
      3.7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可用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加53% 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发病部位注射防治。细菌性褐斑病、疮痂病可用 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溃疡病注射防治时可用防治细菌性髓部坏死的药剂与方式,喷雾防治可用防治细菌性褐斑病的药剂。细菌性青枯病发病初期可用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或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500 g药液,隔7~10 d施1次,连续灌2~3次。若出现病死株应及时将其清除,并在病株种植穴处撒生石灰消毒,对其他健株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扩散,药剂可用琥胶肥酸铜、可杀得、新植霉素、农用硫酸链霉素等,对中心发病区,可用上述药剂灌根封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番茄晚疫病
最全西红柿高清病害图谱
蔬菜病虫害症状与防治(转载)
西红柿“黑杆病”深入分析!值得收藏!
警惕!90%秋茬番茄逃不出这九种病害
详解番茄早疫病与晚疫病,不仅是一字之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