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同的原则与情势变迁



        情势变迁原则:这个原则原来的含义是"情势不变",(rebus sic standibus)是古代罗马法的概念,指缔结契约时的情况如没有发生基本变化,契约应继续有效,反之,如情况发生了基本变化,契约的效力就应改变。此原则后来适用到条约法上,被当事国引用作为终止或退出条约的理由。《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缔约时存在的情况发生基本改变,如该改变是当事国当时所预料得到的,才可成为发事国终止或退出条约的理由。
      情势变迁又称“情事变更”。法律行为依法生效后,作为其成立基础及环境的客观情况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的行为时不能预见的重大实质性变动,如物价暴涨、货币严重贬值、市场情况发生剧烈变化、爆发战争等,而依法变更或终止其原有效力的法律原则。这是现代各国合同法中解除或变更合同的重要原因和免责事由,是民法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对于情势变迁,依法可产生变更或终止原法律行为的效力。其特点有:1.发生该变迁的情势须是作为法律行为成立的基础及环境等客观情况;2.该变迁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任何一方;3.该变迁具有不可预见性;4.该变迁须是重大的实质性的变动。
    关于情势变迁的理论基础和适用在其他国家已经广泛存在,而目前我国法律对情势变迁的规定上还是空挡,在审判实践中一般是采取的是正常风险原则处理。很多时候对情势变迁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的损失巨大无法挽回且无限扩大,而另一方却受益不止,也无关乎对方的损失,致使最后损失方有可能为逃避债务或损失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像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
        按照我国民法规定的等价有偿及诚实信用等原则,且市场经济的多变状态下,我国司法实践完全可以适用情势变迁原则完全是有可能的,以此来平衡利益。对于一方确实因情势变迁的情况下,受损巨大而提出请求的,法院及仲裁机构可以对合同随着订约时所依据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随之变更,均衡双方利益,使合同能继续有效地履行;对有些案件可能遇到一些履行合同确实不可能的,法院可判决解除原合同或公平修改合同。我国在国家政策上都已提出与时俱进,那在法律修订和使用上也希望尽快跟进步伐。
一、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合同法的根本准则,是制定、适用、解释和研究合同法的依据和出发点。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学说和各国立法上有不同的意见。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看,它在第3条、第4条、第5条、第6条、第7条分别规定了平等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及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这条规定了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表现为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间不存在服从与命令、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当事人必须平等地协商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当事人的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条规定了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是民法上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体现及中心内容,它贯彻于合同动态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订约自由、选择合同相对人的自由、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等。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立各方的权利义务。”这条规定了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本来是道德上的规则,但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就成为了法律准则。它坚持正义与效益的统一,既要求当事人按照公平原则设立权利义务,也要求按照公平原则履行合同,按照公平原则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条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平原则一样本来都是道德准则,但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就成为了法律准则,它通常被称为“帝王规则”,可见其重要性。它既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上不得滥用权利,不损害他方的合法利益,也要求在履行义务上不欺诈,严格遵守诺言;要求当事人既依约定履行主义务,也应依要求履行附随义务。
      《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条规定了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合法原则),即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是公序良俗的基本内容。
二、合同法的平等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就应承担义务,而且,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应的。这要求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
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同时还意味着凡协商一致的过程、结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维护市场秩序时,与企业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在购买商品时,与企业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可以不管企业愿意不愿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企业。法律地位平等是自愿原则的前提。

三、合同履行应遵循什么原则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正确、适当、全面地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的行为。履行合同应当遵循下列两项原则:
①全面履行原则。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即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当事人一方在履行中对合同约定义务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违反,都是违反了全面履行原则。
②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四、合同履行的抗辩权是什么
在全同履行中,当事人可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这些抗辩权利的设置,使当事人在法定情况下可以对抗对方的请求权,使当事人的拒绝履行不构成违约,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①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②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③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止履行。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部分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用;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阶段为解除合同。当事人依照上述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但是,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是有一定条件和限制的。如无确切证扰证明对方零部件失履行能力而中止履行的,或者中止履行后,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而拒不恢复履行的,不安抗辩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五、什么是实际履行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有哪些具体要求?
1)在合同履行中,要履行标的,不能用其他标的代替原合同标的。就是说,对于有效成立的合同,其标的规定是什么,义务人就应当履行什么。
2)要实际履行标的,不能轻易地以违约金或赔偿金代替履行标的。义务人如果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标的给付,即使向对方偿付了违约金或赔偿金,也不能轻易免除其交付标的的义务。当然,实际履行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不加以适用。如以特定物为标的的合同,当该标的灭失时,实际履行已不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赌协议中“死亡条款”和“卖身条款”的法律风险防范
网上书店
情势变更原则理解与适用
石宏|合同编的重大发展和创新
如何在败诉率90%以上的官司中打赢一场对赌官司?
解读最高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