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次蒙宋大战与宋朝的灭亡

  三次蒙宋大战与宋朝的灭亡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1、宋元三次大战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主要有南下和西征两条征战线路:南下征服宋朝、金朝的广大地区,西征欧洲大陆。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大汗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金国。当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直达多瑙河沿岸时,蒙古(元)大军东征西讨,灭国无数,蒙古南下大军却遭遇其征服史中最强劲的对手南宋,蒙哥汗也知道直接过长江恐怕要重蹈金朝覆辙。从1234年宋蒙开战,到1279年陆秀夫背着末代小皇帝投海自尽,整个战争历时40余年。 为什么他们的军队能够习水战得到南方呢?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在秦国宫廷里,正在展开一场,秦国如何统一天下的,大辩论,最后。秦昭襄王,采纳了大将司马错的意见,先灭掉地处长江上游的蜀国,然后,顺长江而下,灭掉南方大国,楚国,这就是灭楚先灭蜀,楚灭则天下定,这就是,蒙古对南宋,实施战略大迂回的理论基础,因为,蒙古军队,怎经多次从两淮向南宋发动正面进攻,但是,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期间蒙古军队的进攻不断受阻,也促使其不断的变换进攻手段和进攻方向,所以,蒙古大汗,蒙哥决定改变,蒙古伐宋的战略,一路军队,由他直接率领直扑四川而去,而另外一路军队,由他的弟弟,忽必烈所率领,攻取鄂州,而忽必烈这一路大军,主要目的是,第一是,牵制南宋的军事力量,使南宋军队,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的地位,第二是,鄂州处于长江中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能夺取鄂州的话,即使拿不下四川,也可以把南宋一分为二,这样一来,灭亡南宋,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若不是南宋朝廷内部腐败,奸臣当道,忽必烈采取纡回战术估计也无计可施。

1.1,第一次蒙宋战争

    公元1234,窝阔台大汗灭金之后,蒙古大军北撤。南宋朝廷想趁机收复洛阳、汴梁、商丘三京,开始北伐。蒙古为阻止南宋北伐,掘开了黄河大堤,水淹宋军,宋军大败。

1235,蒙古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至1241年,蒙军侵占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另两个为京湖战场—— 今湖北和河南一带、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一带)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从1235年到1241年的六年里,蒙宋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各有胜负。在孟珙、余玠等名将的主持下,对各个战场的防御进行调整、充实,抗蒙形势有所好转。后来,杜杲、孟珙大败蒙古东路军,孟珙大败蒙古西路军,解除了蒙古大军对南宋的威胁,蒙古军因受到重创不得不撤退。第一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失败而告终。

1241,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之后,其子贵由继承汗位,期间也曾率军攻打四川,三年之后,贵由去世。

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 余玠入蜀主政,以扭转四川的颓势,巩固上流。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 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 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为声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合州的钓鱼城

1.2,第二次蒙宋战争

   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长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灭宋战争。蒙古大军踏上了南征大理的路途。蒙哥为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曾与拔都等率兵远征过欧、亚许多国家,以骁勇善战著称。而完成先辈未竟事业,攻灭南宋,自然就成为蒙哥大汗的首要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攻破已经稳住阵脚的宋军防线呢,又该选取哪里作为进攻的首要目标呢。鉴于以前对宋朝全面多路进攻的失败,和水军不足的弱点,蒙哥汗采纳其弟忽必烈建策,决定采取了迂回长江上游的战略,避开宋军主要防线,在大举南下攻宋以前,进军云南大理国,借西南人力物力,形成迂回攻宋之势,对南宋形成包围夹击,也称“斡腹之举”。于是,发动了蒙宋之间的第二次战争。蒙古大军为了避开长江天险,采取迂回包围战术,策划:兵分北、中、南三路:南路十万大军直取大理国,经广西,进入长沙;中路由蒙哥率领南下四川,进入重庆;北路由忽必烈率领,进入武汉。欲三路大军计划在武汉会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妄图一举灭亡南宋。

1252 9月,忽必烈奉命兴将领兀良合台等率军l0万人,誓师启程。

1253夏,出萧关(今宁夏同心南),经六盘山集结于临洮(今甘肃),练兵备战。与此同时,蒙哥命便宜都总帅汪德臣率军进四川,到达嘉定(四川乐山),配合忽必烈行动。九月,忽必烈督军至忒剌(今甘肃迭部县达拉沟),分兵三路南进:兀良合台率西路沿晏当路(今四川阿坝草原)而进;宗王抄合、也只烈率东路经茂州(今茂汶)趋会川(今会理西)以作牵制;自率中路经满陀城(今四川汉源北)渡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穿行山谷1000余公里,于十一月初进抵金沙江畔,遣使赴大理国招降。大理国国王段兴智拒绝招降,以丞相高祥率军屯戍金沙江沿线,又遣将领高通率一部驻会川,抵进蒙古军。十二月初,大理军与蒙古中、西两路军对峙。兀良合台部越旦当岭(今云南中甸境)入大理境,招降这些部落(今纳西族),占领三赕(今丽江),从侧后攻击大理军主力。高祥见处境危急,匆忙退兵大理都城,凭坚固守。大理城东濒洱水(今洱海),西倚点仓山,北、南有龙首、龙尾两关为屏障。高祥以重兵据咽喉要地龙首关迎战。蒙古中、东路军先后渡金沙江与西路军会师与龙首关,合力攻击,全歼大理军主力,乘胜与十二月十五日占领都城。段兴智、高祥潜逃。灭大理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远程奔袭的著名战役。前后历时七年。但是由于长途跋涉,深入敌境,行经之地,纵横万里,多属不毛,天堑布途,再加上语言不通,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不适应,蒙古军也损失惨重,当年出师奔袭大理国的10万铁骑,仅存2万,损失了五分之四。最后忽必烈命令蒙古勇士组成一支特别队伍,绕道苍山西坡,由西向东翻越苍山。这支登山部队,十之八九死在苍山之上,但最终完成使命,存活下来的军士,在苍山上组成一支奇兵,军旗招展,鼓号齐鸣,由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其间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说,时间上也过于长久,而且由于蒙古人的铁骑在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也难以发挥其优势。

1257,蒙哥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的时候,曾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经广西北上,准备对南宋形成了夹击之势。宪宗九年(1259),兀良合台奉命率兵自西南方突入宋境,以期北上与忽必烈所率的主力会师于湖南长沙。宋军在其境内邕州附近的横山寨、老苍关一线,陈兵数万,试图拦截蒙古军的前进。阿术在其父指挥下,“潜自间道”绕出其后,“冲其中坚”,大破宋军,成功地突破了宋军的阻拦。此役战罢,兀良合台一军进展顺利,沿途“蹴贵州(今广西贵县),蹂象州,入静江府,连破辰、沅二州,直抵潭州(长沙)城下”。此时由于军力不够,蒙古人就夹持大理国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爨白军”,随蒙古军出征。但是这样的“联军”其战斗力确实比较一般,等打到湖南的时候,已经无力再向北攻击了,最后还是在忽必烈的派出的部队的接应下,渡过了长江逃窜回北方,而随军出征的爨白军中的大部分军士,则落籍于湖南西部长江流域一带,成为现今这些地方白族的先祖

虽然南宋名将孟珙、杜杲早已病逝,但蒙古北路军和中路军仍然在武汉、合州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最后,蒙哥大汗战死,蒙军撤退。

1260,蒙军全部撤回北方,蒙宋的第二次战争结束。蒙古此次南征,大汗战死,三路军也无功而返。蒙哥死后,蒙古内部陷入汗位之争,忽必烈也急于回国抢夺汗位。第二次蒙宋战争结束后的四年里,蒙古一直处于内乱之中,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双方展开内战,也无暇南顾。

元世祖即位后,阿术入宿卫。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即元中统三年1262,从诸王拜出、帖哥平定李璮之乱有功。同年九月由宿卫将调任征南都元帅,驻扎开封。到任以后,阿术恢复了淮北宿州建置,并以此为基地“经略两淮,攻取战获,军声大振”

1264,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结束了蒙古四年的内乱。但是,南宋朝廷并没有抓住蒙古内乱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朝政更加腐败。但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南宋权臣贾似道却背着朝廷前来议和,双方签订了议和协议,蒙军开始撤兵。

1.3,第三次蒙宋战争

元廷鉴于以前的经验教训,开始把攻宋的主要目标转向汉水中游的军事重镇襄阳。宋元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在此展开了长达五六年的争夺战。忽必烈早在开庆元年(1259)攻宋时,就知襄樊地位重要,后经商挺、郝经、郭侃等谋臣建策,逐渐形成了先取襄樊的方略。忽必烈平定内乱后,经过五年的战争准备,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当宋降将刘整进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时,即下决心,实施中间突破。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南宋视其为朝廷根本,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地,遂开府筑城,储粮屯军,经多年经理,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

至元四年(1267阿术作为襄阳之战的元军总指挥主持了对该城进攻的全过程。当年八月。阿术“观兵襄阳”,驻马虎头山侦察其周围地形及宋军的布防情况。他带领一支精骑“入南郡,取仙人、铁城等栅”,退兵时避开宋军的拦截,在中心岭“立虚寨,设疑火”,布下埋伏,一次歼敌万余元军知襄阳城坚池深,非强攻可下,决定取长期围困之策,“俟其自毙”。从至元五年1268起,在阿术要求下,世祖不断增兵襄阳,尤其是增添长于攻山寨、水栅的汉军。为适应水战,阿术奏请造舰数千艘,练水军数万人。这不但加强了元军对汉江的控制,而且为后来南下渡长江灭宋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阿术指挥元军环绕襄阳修筑长围,陆续建造了白河口、鹿门、新城、楚山、百丈、漫河滩等城堡。甚至“筑台汉水中,与夹江堡相应”,有效地切断了宋军的水陆援道,完成了对襄阳的战略包围。至元五年(1268),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史天泽、阿术、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同时在万山(今襄樊西)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在蒙古军严密包围下,宋军七次援襄樊均被击败,守城军多次出击未胜。经五年围困,襄阳、樊城外援已绝,仅靠水上浮桥互相联系。

   其后几年,元军主要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略战术,屡挫来援的宋军。其中较大的战斗有至元六年1269新堡、虎尾洲之战,七年1270万山堡、灌子滩之战,八年1271鹿门、百丈山、湍滩之战和九年1272的柜门关之战。这些战斗,阿术大都亲自指挥,重创了南宋的援军,达到了孤立襄阳,置之于死地的目的。这期间阿术还多次组织元军袭击襄阳外围州郡,掠地至复州、德安、荆山等处,“俘万人而还”

至元九年(1272),元军攻破与襄阳夹江而峙的樊城外郛,增筑重围逼之。但樊城仍可通过汉水中的浮桥与对岸的襄阳互通声气,彼此支援。阿术听取了部属的意见,派兵破坏了宋军植入江中保护浮桥的本栅、铁索,火烧浮梁,一举断绝了襄、樊之间的联系,为最后攻克两城铺平了道路。是年十二月樊城陷落,未几襄阳守将吕文焕举城出降。

十年(1273),世祖任命阿术与史天泽等行荆湖等路枢密院事于襄阳。至元十年(1273),河南行省史天泽、参政阿里海牙等采纳万户张弘范、水军总管张禧建策,水陆夹击,先破樊城,置襄阳于内无力自守,外无援兵的境地,在诱降和军事压力下吕文焕以城降。元军突破襄樊,宋廷朝野大为震动,急忙调整部署,把战略防御重点退移至长江一线。忽必烈采纳将、臣建策,增兵10万,乘胜大举攻宋。命驻蜀元军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率军20万,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

次年(1274)正月,阿术入觐,与阿里海牙共同奏请趁势灭宋,议久不决。阿术以自身的经历更进一步证实道:“臣久在行间,备见宋兵弱于往昔,失今不取,时不再来。”终于使世祖下灭宋决心,毅然增兵十万,并晋升阿术为平章政事,与丞相伯颜、参政阿里海牙等行中书省于荆湖,组成征宋的指挥中心。九月,元军水陆两路浮汉而下,首先抵达设防坚固的郢州。阿术从一俘民口中得知前有间道可绕过郢州,便“与丞相伯颜议,决意前进,遂拖舟达(汉)江,舍郢而去”。十月,阿术带数十从骑作为殿后。行至大泽中,突遇郢州的宋骑兵千人追袭而来,阿术挺身迎战,一举歼敌数百,击退了宋军的追赶。十二月,元军行抵大江北岸。是时,宋军在江中和两岸防守严密,渡口及要害之处均在掌握之中。元军虽用阿术军将马福的建策,将战船迂回沦河中入江,但连攻三日仍未能克服战略要点阳逻堡。阿术建议伯颜暂停攻城,而由他引“军船之半,循岸西上,对青山矶止泊,自隙捣虚,可以得志”。伯颜正好也有此意,欣然同意他的建策。次日雪夜,阿术率四翼精兵驾舟飞渡长江,与巡江的宋军水师“血战中流”;登上靠近南岸的沙洲时,又遇到宋军顽强抵抗。阿术与手下数十人“攀岸步斗,(敌阵)开而复合者数四”,终于占领了一块滩头阵地,为大队人马渡江开辟了道路。渡江后,元军策划下一步进军方向。有人主张顺流东下,直取下游的蕲、黄二州,阿术却认为,“若赴下流,退无所据。上取鄂、汉,虽迟旬日,师有所依,可以万全”。事实确如他所料,天险失去之后,汉阳、鄂州的南宋守将已闻风丧胆。元军西指,兵临城下,两城便拱手投降。这就保证了元军渡江后得以站稳脚跟,尔后相机向下游扩大战果。而蕲、黄、江、池、安庆等州府也都慑服于元军的威势,先后降附。伯颜以声东击西之策,使元军进占沙芜口(今武汉汉阳东),屯驻江边。继而避实击虚,强渡长江成功。遂分割包围破阳逻堡、汉阳军,攻占鄂州,完成了灭宋战争的重大转折。

    十二年(1275)正月,元军前锋直逼芜湖。宋丞相贾似道拥重兵前来拒战。交战前先遣使至元军营中请和。适伯颜也接到诏令要他们驻守待命,因而问计于阿术。阿术深感于以往元军得而复失,劳师无功的教训,力主拒和进兵。他提醒伯颜:“若释似道而不击,恐已降州郡今夏难守。”并慨然表示,“今日惟当进兵,事若有失,罪归于我。”二月,宋元双方数十万水陆大军决战于丁家洲。激战之中,阿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诸战舰居后者,阿术促骑召之”。他索性“挺身登舟,手舵冲敌船,舢舻相荡,乍分乍合”。在此同时,他挥舞小旗指挥元军水师将校,“并舟深入”,“突入敌阵”,大败宋军。丁家洲大战使南宋元气大伤,但在江北两淮地区宋军尚有一定的实力。尤其是驻扬州的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所部更是宋廷赖以支撑危局的主要力量。同年四月,阿术奉命分兵北上围攻扬州。以掩护东进元军主力的侧翼,阻止两淮宋军增援临安。当月,阿术军至真州(今仪真),在珠金砂(老鹳口)歼敌两千,派兵树栅留守原地,以确保元军粮道。进而,又占扬州西南四十五里江边的瓜洲,督造楼橹战具以防备宋军水师来袭。他的第三步棋是在扬州之南十五里的交通要冲扬子桥筑木垒据守,既“断淮东粮道,且为瓜洲藩蔽。”六月,宋军两万人来争夺扬子桥,为阿术所却,损失甚重。宋廷为挽救危局,相继发兵戍银树、东坝(今江苏高淳东)、四安镇(今安徽广德东)、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南)、吴江(今属江苏)等要地。命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诸军张世杰自临安发兵三路北进抗元,先后收复广德、溧阳、常州等地。阿里海牙率军于荆江口败宋湖北安抚副使兼知岳州高世杰,占领岳州(今属湖南)(参见岳州之战)。旋破沙市镇(今江陵东南),屠其城,征降江陵(今属湖北),招降澧州(今湖南澧县)、常德(今属湖南)、峡、复(今湖北宜昌、天门)、郢等州。阿里海牙用兵荆湖的胜利,为伯颜进军临安解除了后顾之忧。七月,宋将张世杰、孙虎臣出动大批战船进据焦山,直接威胁元军占领的镇江、瓜洲。宋舟师“舳舻连接,旌旗蔽江”,每十船为一舫,联以铁锁,以示必死战。阿术见宋军势盛,决定与镇江行院的阿塔海等联兵合作,火攻宋军,共同破敌。交战前,阿术与阿塔海登上长江南岸的石公山,首先命水军万户刘琛率一军循江南岸,绕出敌后,尔后以刘国杰、忽刺出、董文炳分左中右三路齐头并进冲击敌阵,并以张弘范作为后续部队随后跟进。战斗开始,元军选强健善射者千人,乘风以火箭分两翼夹射敌船的篷帆、樯桅。刹时,“烟焰涨天”。宋军水师因舟船锁在一起,欲与元军决战,被阿术以水陆协同进击,配以火攻击败,损失惨重(参见焦山之战)。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危在旦夕。却欲战不得,欲走不能,完全陷入被动,元军乘胜追至团山,获敌船数百艘,而“宋人自是不复能军矣”。阿术的战绩有效地策应配合了主力的正面攻势,史称“伯颜所以兵不血刃而平宋者,阿术控制之力为多”。十一月,宋权融、宜、钦三州总管岑从毅,沿边巡检使、广西节制军马李维屏等,至云南行中书省归降元朝。   

    忽必烈纳建康行省右丞相伯颜建策,乘胜灭宋。命右丞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帅宋都带、左副都元帅李恒、汉军万户武秀、张荣实取江西,以切断南宋东西联系;命行省左丞相阿术率军攻扬州,阻淮东宋军南援;命伯颜率主力直取临安。十月,伯颜于镇江分兵三路南攻;参政阿剌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等为右路军,率步骑自建康经溧阳、广德攻独松关;同行中书省事董文炳、万户张弘范、两浙大都督范文虎等为左路军,率舟师经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许浦(今江苏常熟东北),由海路趋澉浦(今浙江海盐南);伯颜与右丞阿塔海率中路军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进发,并节制诸军,会师临安。

十三年(1276)正月,三路大军会师皋亭山(今杭州北)。宋摄政太皇太后谢道清拒绝张世杰、文天祥背城一战,以图求存建策,一面送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逃,一面遣使赴元请降。丞相陈宜中遁温州(今属浙江),张世杰、苏刘义等各率所部离去。二月初五,宋恭宗赵显率百官于临安降元。伯颜取谢道清手诏,招降未附州县。淮西制置使夏贵以淮西降元。二月,淮西宋将夏贵举诸城降元,唯有坚守扬、泰的李庭芝、姜才等誓死不降。阿术为防李、姜“东走通、泰,逃命江海”,更多方布控,进一步收紧了对扬州等地的分割包围。他在扬州西北之丁村设障,以扼高邮、宝应粮道。又在扬州和泰州之间湾头、新城两地驻屯精兵,以断宋军东走之路。五月,元军先拔新城,扬州宋军出击湾头堡,激战竟日,仍被逼回。六月,扬州宋军再次出动进攻丁村栅,接应高邮米道,又被阿术部下的精兵拦了回去,七月,扬州、泰州守城宋将开门投降,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坚持抗元至七月,应流亡政权之召,欲讯海南归,副将朱焕以城降元,李庭芝、姜才等被俘杀,淮东尽为元军占领。江西战场,宋都带、李恒等破隆兴府(今南昌)后,招降十一城。旋于团湖坪(今江西万年西南团湖山下)、龙马坪(今江西进贤北军山湖畔)击败宋军抵抗。十三年二月,破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西南)吉、袁(今江西吉安、宜春)、赣(今属江西)等州相继降,江西平。湖南战场,阿里海牙于十三年正月攻破潭州(今长沙)(参见潭州之战),旋招降湖南未附州县及韶州(今广东韶关)、南雄(今属广东)等州,湖南平。

追歼二王:十三年五月,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封广王赵昺为卫王,陈宜中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文天祥为枢密使、同都督。遣将向江西、两浙南部进兵抗元。月,元军为追歼南宋残部,于鄂州、临安设尚书省,下设诸路宣慰司。命诸路将帅继续南进。张世杰被迫拥赵昺、赵昺逃往海上。十月,阿里海牙率元军围攻静江府,宋邕州知州、权广西经略使马暨固守静江府城,元军攻打三个月不下。阿里海牙遂命修筑堤堰,截断大阳、小榕两江,阻隔上游水下流,使静江府失去屏障而被攻破,马暨遇害。随后,阿里海牙分兵攻占郁林、柳、浔、容、藤、梧、贵、宾、融、横、邕、庆远、象、钦等州。十一月,平章阿里海牙进军广西,于静江(今广西桂林)击败守将马暨,遣将招降广南西路大部州县。

十四年(1277)五月,文天祥率军进攻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收复除赣州之外所辖九县,吉州八县复其半。后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旋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十五年(1278)二月,元西川行院使不花率重兵围攻重庆,城破,守将张珏被俘。继而征降夔州,八个月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守将王立以城降。四川平。三月,设置广南西路宣抚司于静江,属湖广行中书省。五月改为广南西路宣慰司。四月,原两江土官皆降云南,节度使史格遣使劝说各土官回归广西。宋知安平1030州李维屏、知来安州岑从毅等率所属州县溪洞147个,25.6万户归降。四月,宋帝赵昰卒,张世杰、陆秀夫又拥立赵昺为帝,徙至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六月,忽必烈为彻底消灭南宋势力,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率水、步骑军2万由海道南下,都元帅李恒率步骑由陆路南下,会歼南宋残部。十一月,张弘范由海道袭漳(今属福建)、潮、惠(均属广东)三州。李恒率步骑越大庾岭入广东,取英德(今属广东),占领广州。

     十六年(1279)正月,张弘范、李恒率军会至厓山,首先控扼海口,断宋军粮道。二月初,巧妙利用海潮,南北对进,并用遮障防矢石,濒宋舰奋勇拼杀,全歼宋军。元军经过:突破襄樊、浮汉入江、进占建康、会攻临安、追歼二王等阶段,宋帝国,这个士大夫的乐园,建立三百二十年,到此灭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载襄阳铁脊梁:拖住蒙古半个世纪的传奇之城|文史宴
史上最悲壮一战:不做亡国奴十万文臣武将齐投海
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是怎么回事?
假设历史•蒙古人没有中亚的技术能打败南宋吗?
宋帝国的末路:忽必烈灭宋之战
襄樊失陷后,15个月,南宋为何没重建防线?真相:有方案没人执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