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苍梧与楚国即祝融后裔有关
苍梧
 (百濮辖下分支)
    苍梧,古地名,古属百濮分支,后楚国并入楚地设苍梧郡。在秦统一前,楚国就有洞庭、苍梧二郡,统治范围未及岭南,苍梧郡地域大致在长沙郡南、桂林郡北的地区。
    百濮苍梧

     “苍梧”之名出现甚早。《逸周书·王会解》(卷7)云:“成周之会……禽人管,路人大竹,长沙鳖,其西鱼复鼓钟、钟、牛,蛮扬之翟,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晋]孔晁注曰:“仓吾亦蛮也,翠羽,其色青而黄也”。说明“仓吾”初为南方一部族名称,后当引申为仓吾族居住地名,又有“苍梧”或“苍梧之野”,多与舜葬地有关。
    《淮南子·修务训》(卷19)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礼记·檀弓上》(卷3):“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
  《山海经·海内南经》(卷10)也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其中“帝舜”、“帝丹朱”均为虞夏时人,而夏朝疆域南界尚未到达长江流域,故以上“苍梧”非指战国秦汉才开发的“江南九疑”。尽管史记中明确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但湖北的陈怀荃先生仍认为,尧舜之际的“苍梧之野”应在湖北汉江以北的丹阳一带,当时仓吾部族首领贡纳的翠羽,被中原统治者视为珍品,因而被记载下来。由虞夏之际至周初,随着南裔之域的扩展,苍梧之名遂南移至巴、濮、邓、楚之间的“南土”,荆西群蛮散居的山林之地衍有此称。汉水中游的“沧浪之水”与此有关。
    其它苍梧

    楚国苍梧
    随着楚国人南下不断扩大楚国的疆域,“苍梧”之名就变为楚国地名,其南移过程与楚人南下开发的进程相一致。据考古材料,春秋时期,楚人向南开发仅限于湘西北及古“洞庭”泽周边平原;五岭以北的九疑山及今衡阳以南还主要为越文化分布区。进入战国以后,湘水上游及邻近粤北、桂北地区,楚文化逐渐取代了越文化。广西恭城、平乐,广东清远、广宁等地均发现有战国楚墓群,出土器物与长沙楚墓以及河南、安徽楚墓的器物,有诸多相同之处。这正是战国时期,特别是吴起平“百越”时,楚地向南扩展的结果。《史记·楚世家》(卷40):“楚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于是南平百越”。《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86):“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这是楚国在成王征抚“夷越”之后,沿湘水进一步向南“开拓”的军事行动。楚悼王于公元前401至前381年在位,即战国中期。此时,“洞庭、苍梧”已是对“南楚”之地的泛称。《战国策·楚策一》(卷14)与《史记·苏秦列传》(卷69)都记“(楚)南有洞庭、苍梧”之语。结合里耶秦简看,战国晚期楚国当已设有洞庭、苍梧二郡。其中,楚苍梧郡在洞庭郡以南,位于楚国南界。此前李龙章先生认为,迄今为止,无任何有力证据能确证岭南在先秦属楚,故“楚国南界已越过南岭”说实难成立。据此,楚苍梧郡南界不会越过五岭。陈伟、周振鹤先生也分别从不同角度予以解释。
   从传世文献看,楚苍梧郡与九疑山有关。《山海经·海内南经》(卷10)“苍梧之山”句下郭璞注曰:“即九疑山也”。《水经·湘水注》(卷38)亦载:“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流山,西流迳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其中“九疑”当因山脉自然形态而取,较为固定,不易发生变化,故可作为确定楚苍梧郡腹地的重要参照物。
至于楚苍梧郡范围,与楚国在湘西南、湘南等地所设县邑有关。据《楚辞·涉江》,楚国在沅水上游支流辰水流域设有辰阳,在沅水上游支流溆水流域设有溆浦;据包山楚简,楚国在沅水上游支流潕水流域设有鄦阳。此外,《楚辞·离骚》记有“朝发轫于苍梧,夕余至乎县圃”,其中“苍梧”很可能与沅水上游的这些楚县邑有关。
雪峰山以东为湘资流域。楚国在湘水上游支流耒水流域设有壨(耒)阳君;鄂君启舟节铭文中的“郴”也在湘水上游的这一流域;又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湘水上游与耒水交汇处设有庞,与长沙同称“楚之粟”地;另据颜世铉先生考证,包山楚简地名中的酃昜位于湘南衡阳以东。以上县邑或封邑使楚国控制了漯水(耒水)河谷这一南下通道,由此南下,穿越五岭山口,经溱水河谷,出湟溪关,可达南越腹地;楚国还在九疑山附近设有临武君、九疑塞,控制着溱水上游关口以及从湘水上游支流舂陵水至五岭以南湟水(即粤北连江)、阳山关的交通孔道;此外,据鄂君启舟节铭文,楚国在湘水与离水分水岭的交通孔道,设有洮(右从邑)阳,与西汉马王堆帛画地图所记桃(洮)阳当指一地。由此邑经离水河谷南下,是楚人从湘水流域通往“南海”地区的又一条交通要道。鄂君舟节铭文注明此地免税,对鄂君启的经商活动十分有利。可见,战国中晚期,楚国已在湘资沅中上游设有辰阳、溆浦、鄦阳、壨(耒)阳、酃昜、郴、庞、临武、洮(右从邑)阳(邑)等楚县邑或封邑,多分布于重要的交通孔道位置,说明楚国主要通过在五岭关口以北的战略要地设立少量军事要塞、税关或封邑的办法,来对这一地区实施有效管辖
    结合其它方志看,古人多认为楚苍梧郡范围包括九疑山及周边地区,即今湖南宁远、兰山、江华、临武、绥宁,广西全州、桂林,广东连州和韶州等地。
至于楚苍梧郡治所,据徐少华、李海勇先生考订,其地位于今湘南九疑山附近、江华县桥头铺镇一带的老屋地城址。
    从地形看,湘、资、沅上游地区多为山区,地形复杂;从人口分布看,这些地区多为蛮、越聚居地,即《楚辞》“南夷”之地,当地楚人应占少数,据此估计,“苍梧”地名的南移与蛮、越等族迁移至此有着密切联系;从城市分布形态看,以上楚县邑或封邑之间都相隔较远,相互之间多被五岭余脉阻挡,不易联系,很难形成像长沙(临湘)、临沅、元(沅)陵那样的中心城邑。由此推断,楚国对苍梧郡的控制比对洞庭、黔中郡的控制更为松散,其管辖格局呈现若干县邑、封邑组成的点线式网络分布形态。楚国这样做,可以对蛮、越族聚居地实行离散型控制,防止秦军从楚国西境侵袭,从而有效地管辖这片地域广大、民族混杂的地区;此外,还可尽量发掘山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加强与“南海”地区、滇国等地的交通、商业联系,以便为江汉楚国腹地聚集财富。正因战国晚期楚国对苍梧郡辖地形成了这种松散型控制,此后秦国才能在此基础上重设苍梧郡,并修筑灵渠,最终使秦军顺利地平定南越。可见,楚苍梧郡为秦开发五岭、南越奠定了基础。 [2] 

广信苍梧
《水经注》卷37 ——水条, 记载郁水“东迳猛陵县。猛陵县在广信之西南, 王莽之猛陆也。泿水(今北流江——作者按) 於县左合郁溪(古名郁江, 现名浔江——作者按) , 乱流迳广信县“。《地理志》曰: ”苍梧郡治, 武帝元鼎六年开, 王莽之新广郡, 县曰广信县“, 王氏《交广春秋》曰: ”元封五年, 交州自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部) 移治於此”。秦始皇南取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县地属桂林郡。汉初赵佗并桂林、象郡称南越国,并封其宗人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广信县(今肇庆封开县及苍梧),县治广信城(今梧州市)。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猛陵县(今人和村、岭脚镇等地),县治猛陵(今岭脚镇孟陵村)。广信、猛陵两县隶苍梧郡。郡太守驻广信县(今肇庆封开),刺史部治所由赢移驻广信县。
   秦苍梧郡
    在开发南越方面,秦人比楚人向南扩张得更远。公元前214年前后,秦朝出兵进攻南越。据《淮南子·人间训》,其行军路线有五,“乃使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驰驽。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以上这几处军事要塞均位于五岭的交通孔道,与楚国对苍梧郡的控制十分相似。将以上要塞连成一线,则为此前楚越分界线。秦朝为方便军队通行,还启“新道”,以便顺利进入南越。里耶秦简所见“苍梧”(郡)正是用来为秦军南下做好准备,同时也说明秦朝加强了对湘资流域及五岭一带的控制。
     西汉初年的张家山汉简记有“苍梧守”,与秦苍梧郡有关。
    御史书以廿七年二月壬辰到南郡守府,……初视事,苍梧守灶、尉徒唯谓隼:利乡反,新黔首往击
   苍梧守已劾论□□□□□□□鬌及吏卒不救援义等去北者(《奏谳书》)
此处“苍梧守”当指秦苍梧郡守。按:《奏谳书》虽为汉初文书,但以上简文则为秦始皇二十七、八年事,为汉初人追述。值得注意的是,《奏谳书》中的“廿七年”(前220年)与里耶秦简所见苍梧“输甲兵”之事发生在同一年。可知张家山汉简和里耶秦简中的“苍梧”都指秦苍梧郡。
  张家山汉简除记有“苍梧守”外,还记有“苍梧县”,也与秦苍梧郡有关。
    隼视狱留,以问狱史氏,氏曰:苍梧县反者,御者恒令南郡复。(《奏谳书》)
李学勤先生认为,此处“苍梧县”应指南郡辖县;陈伟先生认为应理解成苍梧郡属县。结合前引“苍梧守”含义看,陈伟先生一说可信。
  关于秦苍梧郡辖境及治所,秦简无明确记载,只能根据汉初的材料来作有限的倒推
1、苍梧郡北与南郡接界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记有“苍梧县反者,御史恒令南郡复”,由此推断秦苍梧郡的北界与南郡相接,中间并无长沙郡相隔。
2、苍梧郡西与洞庭郡等接壤,东邻九江郡
   如前文推断,秦苍梧郡西界与沅澧中下游的洞庭郡以及沅水上游的蛮、越聚居地相接,以资水为界。秦苍梧郡东境与九江郡相邻。
 3、秦苍梧郡为楚故地,南以五岭为限,五岭以南为南海、桂林、象郡
据张家山汉简《奏谳书》,“苍梧县”属“所取荆新地”,说明《奏谳书》中发生叛乱的苍梧郡属县应为秦朝新获得的楚国旧疆。因战国晚期楚国南界未能越过五岭,故秦苍梧郡大部分辖境也当在五岭以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平津侯主父列传》所载,秦始皇33年(前214年)发生了“略取陆梁地”,新设桂林等郡一事。其中“陆梁地”,《正义》云:“岭南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由此可证,秦始皇27年(前220年)已存在的苍梧郡,位于五岭以南新设的桂林郡(前214年)以北或东北方向。
   关于秦苍梧郡属县,陈伟先生据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找出一个“攸”县,徐少华先生考订楚秦汉攸县故城均可能位于今攸县网岭镇里旺村、杨家洲村的小山塘或杨家洲遗址。
    至于秦苍梧郡南部的秦县设置及分布情况,史籍缺乏详细记载。综合历代各种地理志书看,除攸县外,这一地区还分布有湘南、耒阳、郴、零陵、阴山、衡山、桂阳等秦县,分述如下:
(1)、湘南:据《大清一统志》卷276载,“湘南故城,在湘潭县西六十里。秦置湘南县”。今湘潭市、湘潭、湘乡等县地。
(2)、耒阳:据《读史方舆纪要》卷80载,“秦置耒阳县,属长沙郡”。《元和郡县图志》卷29江南道五衡州“耒阳县”条:“耒阳县,本秦县,因耒水在县东为名。”今耒阳、常宁县地。
(3)、郴:据《史记·项羽本纪》(卷7)载,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王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方舆纪要》卷82载:“秦置郴县,汉为桂阳郡治。”《大清一统志》卷288载:郴州,“春秋战国属楚,秦为长沙郡之郴县”。今郴州市和郴县、桂阳县地。
(4)、零陵:《汉书·艺文志》(卷30)所载“纵横十二家”中有《秦零陵令信》一篇,“难秦丞相李斯”,可证秦始皇时已置零陵县,亦为万人以上的县。今永州市地。
(5)、阴山、衡山、桂阳三县:据[明]崇祯《长沙府志》卷1载:“秦伐楚,初置长沙郡,置九县”。其中包括有其它志书所未记载的阴山、衡山、桂阳三县。
    此外,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帛画地图上记有不少汉、越边界地带的县名,有营浦、舂陵、泠道、南平、龁道、桃阳、观阳、桂阳等八县(其中舂陵、龁道、观阳三县不见《汉书·地理志》),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地带。据同时出土的考古材料记载,墓主下葬于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可知西汉前期已有此八县之设。由于墓主生前所处年代距秦不远,故推断,以上八县多可追溯至秦朝,与里耶秦简中的“苍梧”(郡)有关。 [2] 

  参考资料1.  楚国时已设苍梧郡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06-21]
2.  秦洞庭、苍梧两郡源流及地望新探  .简帛网[引用日期2014-06-21]
摘自:百度百科《苍梧》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D%E6%A2%A7/14585029

苍梧古国
 苍梧古国,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古国,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西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包括今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 [1]  。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相当于传说中的中原尧舜时代)出现的苍梧古国,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 [1-3] 
   苍梧古国所属洲亚洲地理位置湖南湘江流域,广西和广东的北部 [3] 时    代距今五千年前后 [1] 

渊源
   苍梧古国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古国,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西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包括今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 [1]  。广东石峡文化就是位于此范围内,其年代距今约4900-4700年,与苍梧古国活动时间相符。约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岭南地区有不少的古国实体,限于考古发掘比较少,或是已经发掘了,尚未识。因此,很难统计其数字。 [1-3] 
    苍梧鼎盛时期在百越是一个很大的部落,史书记载,早在舜尧时期,就形成了苍梧国。 [2]  苍梧古国与中原的尧舜部落同时存在。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已出现的最早苍梧古国,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舜为臣服三苗,以武力征服,北方中原与三苗的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残酷。而舜与苍梧的接触间有战争也有和平,为争取对三苗战事的胜利而需要结盟力量,舜更多采取南抚交趾的政策,多次南巡,结果客死苍梧之野,葬九嶷山。 [1]  [3] 
   苍梧,古作仓吾、仓黑、吾,《集韵》:牾音吾、古兽名,亦牛之属也。《逸周书·王会解》成王的成周之会,增加南方索要的贡品中有“仓吾翡翠”,这是中原古籍始见的“苍梧”两字。历史上活跃在西江流域的“骆越”、“西瓯”、“苍梧”等三大部落中,只有“苍梧”作为地名历尽两千多年的沧桑保留了下来。 [1-2] 
    
   考古发现
    在广西桂东和桂东北曾发现两处出土制铜石范的遗址(一为今平南县石脚山,一为灵川县新岩),灵川出土了五件铸铜石范,有单面和双面的钺范、斧范,还发现冶炼于铜残存的铜渣。商周前后,在青铜器铭文中已有“仓吾”二字,“苍梧翡翠”更是闻名中原。春秋时期,岭南与荆楚、中原发展商贸,青铜文化沿着漓江、贺江、桂江注入岭南、古苍梧为湘桂走廊之必经,使苍梧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贵重的青铜器如鼎、尊、编钟等礼器,斧、锛、钺、剑、戈、矛、铁等工具,以及兵器,在苍梧出现,先是输入、然后是学会仿制与创造,最终出现了苍梧式铜器。 [1] 
    广西贺州沙田龙中村一处东周岩洞葬曾出土青铜器一批,包括鼎、鼓、牺尊、兽首盉、罍、钺等18件。其中一件铜牺尊已全然不同于中原牺尊的风格,尊的牺首为有犄角的怪兽,尾部立有攀附虁龙作尾,背部的盖上有浮雕盘蛇,以突出高昂蛇首作为盖钮,是古越族以蛇作图腾的再现。应是一件注入苍梧文化血液的铜礼器。出土另一件铜鼓为石寨山类型,是来自西边受滇文化影响的骆越人自己创造的本民族重器,龙中岩洞葬的文化因素多样性,反映出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1] 
     由龙中岩洞墓的重要发现引发了在贺州沙田河流域的考古工作深入,寻找失落的古苍梧文化获得很大的成功。人们发现在沙田河流域及其附近,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15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城址、墓葬区、窑址等东周青铜文化遗存。墓群已发现六处,出土物除了青铜器外,还有陶瓷器、贝币等。墓葬除了崖洞墓还包括带腰坑和不带腰坑的竖穴土坑墓。出土文物除了自身特点外还包含滇、吴越、南越、中原等多元的文化因素。在芳林渡东北约1200米处发现一座当地称土城窖的城址,为圆形周长800多米,有城壕围绕,城址西部有一条小道穿过护城壕向城外延伸。城墙采用夯筑修成。以上考古的初步勘查,构成沙田青铜文化区所提供的信息表明古苍梧东周时期的政治重心曾一度在贺州,春秋之后,才转移往古封阳(今贺州铺门河东村一带)。[1] 

发展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391年,楚悼王南平百越,占领了苍梧古国北部领地,部份苍梧族向南转移,加盟并入西瓯。苍梧古国实际上已不存在了。但古老的苍梧文化并未衰落,南迁的苍梧族在西江流域,即今天的广东封开、德庆、四会、广宁一带建立起百越苍梧,与当地的南越族融化,战国中晚期出现的那批带“王”字符号的青铜器(包括矛、斧、刮刀、人首柱形器),被学界认为是百越苍梧的标记。 [1] 
     南越国时期,赵佗任同宗赵光为苍梧王,在今天封开、梧州构筑王城,再次出现苍梧国(南越苍梧)。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后,以苍梧王故城设置苍梧郡。郡治广信县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汉武帝平南越后,在苍梧故地建立苍梧郡,郡治广信,领十县,其分布范围包括今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汉代去苍梧古国时间不长,应大致准确可信。 [1] 
     有人认为苍梧就是一种苍黑的独角牛与封猪为混合图腾的族群,是伊尹四方令中提到的损子产,为谁“产”是“仓吾”的合音,由此,可知仓吾族来源的古远。在苍梧古国属地内河流纵横交错,河网稠密,水路交通便利,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合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分布在西江流域的苍梧族沿西江及其它大小支流而居,依托森林、山谷、河流,从事农业和渔猎,在生产斗争中创造了古苍梧的早期文化。 [1] 
    参考资料1.  苍梧古国和古苍梧文化  .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引用日期2018-08-18]
2.  《青史悠悠话苍梧》:重拾西江苍梧的文化自信  .广西新闻网[引用日期2018-11-14]
3.  从古国到方国--壮族文明起源的新探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引用日期2018-08-09]
摘自:百度百科《苍梧古国》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D%E6%A2%A7%E5%8F%A4%E5%9B%BD/22804915







    苍梧山(九嶷山)主峰,海拔610米,居中间位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舜源峰、石楼、朱明、箫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和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相传舜源峰因舜帝驾崩后葬于山脚下而得名,娥皇、女英二峰则相传是舜帝二妃的化身。当年二妃寻找舜帝未着,被大风阻于洞庭湖的君山,死后遂化作两座山峰,护立在舜峰的两旁。九嶷山九峰中,舜源峰最高,巍然耸立,登临峰顶,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使人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感。
   《山海经·海内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
   《山海经》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水经注·湘水》云:"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西流径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
   《太平御览》卷四一引《郡国志》云:"九疑山有九峰:一曰丹朱峰;二曰石城峰;三曰楼溪峰,形如楼;四曰娥皇峰,峰下有舜池,池旁春月百鸟生卵,人取之则迷路,致本处可得还;五曰舜源峰,此峰最高,上多紫兰;六曰女英峰,舜墓在此峰下;七曰箫韶峰,峰下即象耕鸟耘之处;八曰纪峰马明生遇安期生授金液神丹之处;九曰纪林峰,周义山字秀通,开石函得《李山经》,读之得仙也。九水七则流归岭北,二则翻注广南。"九疑之形胜大略如此。
   《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洞庭、苍梧、黔中郡源流及地望新探
人心不足蛇吞象
秦朝初洞庭湖属于洞庭郡还是苍梧郡?看看历史博士是怎么说的?
湖南人由来考
「史海钩沉」屈原流放地全州考
攸县地名源流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