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檀传宝: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携手(2)

檀传宝: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携手

2013-11-28 10:36 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有话说3人参与
  一百多年的探索

  早在1902年,留日学生杨度就曾在与日本学者的对话、辩论中,反思了我国国民“缺德”的根源,杨度认为国民的劣性,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奴隶性”。他说:“损人利己。为吾国今日社会之积习。先生所论公德之教育,实为对症进药。然此等根性从何而来?实亦其奴隶根性之幻象使然也。”

  “如果抛开公民教育,片面地展开在公共领域中举止、规范方面的道德教育,其效果将是非常有限的。”檀传宝表示,“对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很多学者也一直在呼吁。”

  从梁启超到陈独秀,一百多年来,一直有学者在呼吁公共道德教育时,提出这样一个关键性的指导思想:以公民取代臣民。

  檀传宝解释说,一百多年来,呼吁建立公共道德的学者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只有国民成为公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才会更加自觉地履行规范、承担责任。

  从根本上说,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代化社会中,能否建立起健康的公共道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取决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如果国民只能被动地按命令要求遵守规范,自然会有很多不满情绪。而在一个缺少公平正义、并满怀怒气的社会中,高水平的公共道德自然无从谈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从理论上说,人们当家做了主人。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的制约,诸多社会制度安排仍然有待不断改进,因此国民的公共意识、公共道德水准还差强人意。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我们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方面,这并不是我国特有的,而是历史进程的自然现象。”檀传宝说,“很多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过去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阶段。”

  “然而,另外一方面,在这个市场经济必须经历的阵痛阶段,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在如何做的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多困惑。”檀传宝表示。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从学校教育看,檀传宝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造就健康的校园生活:用健康的、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讲公平正义的这样一个校园去生成现代公民。

  “理性和积极地参加公共生活”是中小学加强公民教育要特别注意的重点,这也是全部公民教育的一个归宿——最终要让公民积极理性地参与公共生活。

  “比教材和公民教育课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学校生活改造成公民生活。因为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体现民主精神、课程与教学一味采取强制灌输模式、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充满等级观念的情况下,再好的公民教育课也会流于形式。”

  在檀传宝看来,德育的社会环境建设很重要,希望在一片雾霾的社会环境下,让儿童茁壮成长是“荒诞的愿望”。因此他强调了成人社会的表率作用,“成人社会应当做公民生活的表率,否则,当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时候,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反而会让他们失望,继而后退到比较保险的‘臣民生活’、‘私民生活’的惯性中去”。

  谈到公德教育,大多数人一致认同,媒体的责任不可推卸,然而,目前我们的媒体起到了正面的力量了吗?很多人对此表示了不满。一位学者表示,目前我们的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把大量的空间、时间用来做商业广告,而对国民进行公德教育的空间非常有限。

[责任编辑:康慧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辞】檀传宝:德育是一门困难而伟大的学问
讲堂|檀传宝:一个新课题——德育如何迎接一个物质丰裕的时代?
说学生是客体,有问题吗
张伯苓:以社会之进步为教育之目的
教育心得2
申论大作文极致批改,以2016国考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