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法则之:破窗理论

一顽童将一户人家的窗户砸破了。为了修复窗户,该户人家请来了木匠,买了玻璃,玻璃商店又购入新的玻璃等等。如此一系列连带的经济活动,为区内经济带来了新需求,从而带动区内经济的增长。
   这个“ 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我们不知道是否能找到这么一扇窗子,打破它可以创造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因为砸破玻璃带动的经济效用是以另外一部分负效应为代价的,整个社会上的资源并没有增加,所以孩童砸烂玻璃是破坏而不是建设,是破坏就有可能造成浪费。其实这是个谬论。 ­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这块破玻璃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然,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
这个破窗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做过的一项试验:
­
他把两辆同一车牌、同一型号的汽车停放的社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一星期后安然无恙;而另一辆,他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后来,他又把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敲碎了一块玻璃,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
由这项试验引伸“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作用,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相似的情况很多:敞开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当一个人摘取花坛的鲜花后,其他的人纷纷效仿;有的员工工作违反操作,还振振有词,声称某某上次就是样的。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类似行为将再次或多次发生……
­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发现破窗理论至少提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
此外,环境也能对人产生暗示和诱导作用。
­
比如,在环境优美的场所,没有人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在脏乱差的地方,随地吐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则屡见不鲜;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有秩序地上下车,就不会有人插队。可是,如果车一停大家就蜂拥而上,想排队的人恐怕也没了心情和机会了。
­
“破窗理论”在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优秀的班级,只要看外观就一目了然。不好的班级总能表现出“脏、乱、差”。差班之所以成为差班,只不过是差班的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最初的点点滴滴。如果被老师忽略,就会出现班级管理中的第一扇“破窗”。所以,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随时去发现“第一扇破窗”,并且及时地修好这特殊的“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
可见,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的管理除了靠法律的强制力,道德的教化外,更需要营造一种好的氛围。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能激发人内心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一个四岁的孩子,走在草坪边,刚要把脚踏入,又缩了回来,原因是——“怎么没人进呀?”这是环境使然。善用这种心理和理论,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氛围,也许我们的社会会进步得更快!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要及时修补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对于影响深远的“小奸小恶”,尤其是对于那些触及核心价值观念的,一定要“小题大做”地处理,绝不姑息。

OEC管理和传统管理的区别就至于将对结果的管理转变为实时控制,以确保做到精细化、零缺陷。创造一种近乎完美的制度与气氛,防患于未然,让企业无窗可破,管理者无窗可补。制度的维护对于行政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哪怕是极其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都会对行政管理造成损害。如果对那些行为放任自由、不闻不问,就势必对正常的秩序造成冲击,导致某种程度上陷入无序状态。维护制度可以防止发生破窗效应。只有及时处理破坏制度的任何行为,才能及时化解一扇被砸的玻璃窗带来的危机。

另外,如果把危机定义为“干扰自然流程的任何事件”,那么“危机管理”便是防止破窗效应发生的最佳手段。
  

返回顶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破窗理论”=“防微杜渐”? 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不同的观点
由“破窗理论”谈为政之道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破窗户理论
请别让“破窗”毁了我们的孩子——心理学的“破窗效应”给我的启示
“破窗理论”给教育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