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昌邑市第一中学理念文化特质

昌邑市第一中学理念文化特质

2013-01-0517:10:34 来源作者:    浏览:5476 评论:0

一、办学目标:建设开放包容、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普通高中

            
二、育人目标:允德允能  各美其美
  【诠释】允德允能:允德,语出《孔子家语·弟子行》:孝恭慈行,允德图义,意即涵养德性,正己教人。允能,意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各美其美:借用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此指每一个学生在完善基本操行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其个性,呈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多样之美。

         
三、校徽

   
 
【诠释】标志由昌邑一中拼音首字母“CYYZ”元素构成, 呈现字造形,彰显人本,象征人文,守护人道,闪耀人性,寓意一中师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关注国家,放眼世界,做一个具有天下胸襟、道德风骨、高远情怀的优秀中国人。标志圆形简约大气,圆润融洽,理性包容,蕴涵一中人团结和谐,激情奋进;体现一中人博观约取,崇文尚德;引领一中人追求卓越,成就非凡。

               
四、校训: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诠释】脚踏实地,寓意做人做事,持其本道,行之有度,勤勉善思,立稳健行,浮华不躁,寂寞有恒,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行为执着于现实,驰骋于理想,奉献力量,创造价值。廖廓星空宁静深邃,深度仰望壮丽光辉。仰望星空,寓意一中人对生命和自然充满敬畏,心怀感恩与热爱,追寻道德理性,呼唤情怀操守,追求无尽真理上下求索,坚守人类正义永不松懈,坚持远大理想永不放弃。依大地而敢担当,傍山川而善包容。

                            
五、办学宗旨: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 
 
【诠释】立德树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把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放在第一位,力争让学生德智合一。以文化人:昌邑一中在教育教学中肩负着化人的教育使命,一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二要传承优秀文化,坚实中华民族传统根基。三是润泽生命成长,呵护学生美好未来。

                    

六、核心办学理念:行而循德  学以致用

            

七、办学理念体系
1
、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复兴而学达天下,为家庭幸福而立德至善,为终身发展而博雅笃行,为团队使命而恪诚允公。
  【诠释】:学校核心价值观,从为民族复兴、家庭幸福、终身发展、团队使命四大方向进行要求,指明了师生在学习、立德、践行、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目标。
   
为民族复兴而学达天下: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崛起的标志在于人才和教育。学达天下要求师生肩负起致力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天下之大观,知天地之广大,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智慧通国界,学问达天下,担当起中华民族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为家庭幸福而立德至善:家庭幸福是师生安心工作,静心学习的保障。德、善是家庭幸福的基本要义。立德,语出《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师生以树立德业为目标,富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信立德方能立人,以德立实现人立、事立。至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为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意即大真、大爱、大诚、大智。师生追求的修身育人做学问,须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的境界。
   
为终身发展而博雅笃行:终身发展是当代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每个人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不竭动力。博雅,语出《后汉书》,意为以博益智,以雅润身,学识渊博,做人雅正。笃行,语出《礼记》,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要求师生专注于实践,内外兼修,知行如一,和风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博雅笃行,就是使学校具有书院的风雅,使教师具有书卷的风范,使学生具有君子的风度。
   
为团队使命而恪诚允公:一个团队具有了神圣的使命感和光荣的责任感,就能够为团队的荣誉、愿景倾尽心智,全力以赴。恪诚,蕴含尽职尽责,忠诚忠信的深意,以恭敬之心为教,以诚心正意为学。”“,出自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意为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蕴含了做人要具有公德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具有天下为公之情怀。

                
2
、学校核心教育观:让每一个走进昌邑一中的学子都能梦想成真
   
四条实现途径:
   让校园成为适合生命生长的地方;
  
让校园成为生命生长的沃土;
   
让校园成为激情燃烧的地方;
  
让校园成为灵魂飞得更高的地方。

                

3、校风:和融竞进 求实创新
   【诠释】校风和融竞进,求实创新表明学校关注和谐、竞争、发展、求实、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对学校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风气进行高度概括。
   
和融竞进:有和顺、和谐、和融、天和、地和、人和之意,寓意要以和为贵,和谐融洽,和平相处;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说明了‘‘作为价值观的重要性,启迪学校要保持完满的和谐与融洽。,指融合汇聚、融会贯通,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广收博采之意。同时,融也有和爱于教,其乐融融之要义,有汇聚群体力量,追求人、事、景、情、物的和谐统一。总之,‘‘和融指学校要融和多元教育理念,推行德育教育、习惯教育、‘‘三五教育等,促进师生和谐互动,和乐融融,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发展。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比赛;争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主题,这一论断在教育界同样适用。‘‘,就是要求一中人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在竞争中实现飞跃。,有积极进取、循序渐进、齐头并进、乐于奋进、勇于争进之意,要求一中人不断汇聚力量,拼搏向前,奋力前行,追求卓越。‘‘竞进’’要求学校上下能够以激昂的斗志、自强的精神、敢于超越的作风推进学校教育,加速学校快速发展。
    “
和融竞进作为一种学校风气,体现了强者文化、可持续的文化、多赢的文化,展现出学校追求和谐发展、奋发自强、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敢于争先的大气魄。
   
求实创新:内涵丰富,有充实、诚实、事实、实际、实事求是、果实之意。求实可延伸为追求充实的学习生活,有规划,有目标,有执行,循序渐进,学无止境,讲究实效,干出实绩,才会有春华秋实的收获;讲求诚实守信,诚以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爱护他人。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能够做到信以立世;求是、求真,做到崇尚务实、思想朴实、勤奋求实、敬业崇实、工作扎实、办事落实,强调实事求是、追求严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在治学、求知、做人方面做到刻苦踏实、诚敬务实,专志不虚。
    “
出自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包含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是发展之动力,惟求新才能发展,要求一中人坚持与时俱进,以革新的姿态,以创新的意识,破除思想桎梏,杜绝墨守成规;要求一中人以创新的意识,以求异的思维积极更新知识和理念,敢于在实践中创新,逐渐形成创新人格,提高创新能力,促进自身个性的和谐发展。
    “
求实创新作为在学校发展过程形成的风气,高度概括了一中人的务本求实,追求内涵发展本质;展示了一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走创新之路。

                   

4、教风:严谨治学 敬业爱生
  【诠释】昌邑一中以严谨治学,敬业爱生为教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形象魅力、职业魅力,强调了严谨的态度,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严谨治学:严谨是对教师工作和行为的最本质要求,指严格、严肃、严密,指慎重、谨慎、审慎、有条理。‘‘治学是指教师志在研究学问,指治理、管理、研究,指学问、教学,要求教师进行细细研磨,追究源流,细致而深入地探求教育教学的本质和根源。总之,‘‘严谨治学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教师严密谨慎、严格细致地进行求知、授业、解惑行为的重要体现,即以严谨科学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努力钻研业务,探求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敬业爱生:敬业爱生堪称师德的灵魂,指教师对教书育人事业心存诚敬之意,对学生胸怀博爱思想,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敬业是指教师用一种严肃的态度进行教育教学,能够勤于执教、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体现了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它要求教师要有诚心,忠诚于教育事业。要有恒心,持之以恒地潜心研究。要有精心,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爱生指教师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用广博的生命之爱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用宽厚而仁善的宽容胸怀去呵护学生的自尊。用更多的信任,唤醒孩子的自尊心、责任心和自信心……由此,达到大爱无言,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

              
5
、学风:一丝不苟 勤于持恒
  【诠释】昌邑一中重视培养学生关注细节,一丝不苟的作风,重视好习惯的形成和积累,在学习生活中富有竞争的意识,并将字持之以恒地贯穿到学习生活中去,由此,一丝不苟,勤于持恒能够深刻而全面的展现本校学生的学习风气。
   
一丝不苟:,苟且,指做事马虎。,计量单位。一丝不苟形容做事非常认真仔细,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放过,把事情完全做好。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学习,提高自我。注重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进行学法创新,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开阔知识视野。注重实践,强化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所学知识。
   
勤于持恒:勤,原意为劳,也就是做事尽力,不怠惰。《尚书》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之语,即要求学生勤奋勉力、尽力而为。勤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要求勤字当先,还要有振作的精神,有自强不息的劲头。勤是现代人成功的基石,勤会引导每个人走向成功、走向希望。学生重视勤勉在求学和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课程观:让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生协商对话

             

7、学生观:发现并唤醒

             

8、教师观:常规即师德 

        

9、管理观:以人为本

           

10、一中精神
  
一是德能为先;   
  
二是奥林匹克;     
  
三是锲而不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学校办学理念
校长的办学思想从哪里来
移动教育边界的人 (五)
教学|学校如何进行课程顶层设计
推动治校方略落地达效重在搭台赋能
【优秀成果】精致文化编码与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