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港文化遗产之七十二 思湾夜渡

贵港文化遗产之七十二 思湾夜渡

      思湾夜渡:神话色彩最浓的孝文化典故

      贵港古八景,首句为“紫水滔滔下县城,思湾晚渡送还迎”,此句前后二景均为自然景观,首景小江紫水,民间俗称“龙口水”,乃源出贵港两大雄伟山系:北部之平天山与西边之镇龙山,在鲤鱼湾处奔腾注入郁江。紧接着,顺江而下,到达城东的思湾,即本篇所讲述的次景-思湾夜渡。清光绪贵县志中对思湾夜渡此景的描述是“在县东思湾,传有仙人夜宿媪家,仙谢以金不受,时天寒,媪子方在隔江欲归不得,仙渡以还。至今石步仙迹犹存云”。思湾即今天的郁江南岸的苏湾村,行政隶属于八塘镇。

      按照清代县志的描述,思湾夜渡是附载在自然景观上的一段人文神话传说:有一仙人夜宿思湾一老媪家中,为答谢老媪的留宿与招待赠之以金银,善良的老媪推却不受,嘴上唠叨挂念在江北做工的儿子,此时因天寒没有船工摆渡无法渡江返家。于是仙人点化江中一礁石化作小船,使得老媪之子能够夜渡回家伺候老母。

      在清代与民国两代县志上,都没有将思湾夜渡演化成孝方面的迹像,关于贵港本土的孝文化,清民两县志记载的只有登龙桥的那位为母辞官守墓而感天动地的宋人梁诏,即梁孝子的典故是为贵港人所熟知,另外,但还有一位岑孝子的典故今人则甚少了解。关于宋代梁姓孝子与明代岑姓孝子二人的事迹,清代林翰高在光绪县志中记载有一篇《梁岑两孝子合传》,期间写道:“……岑孝子焉亦邑人也,生于明季以姓著,佚其名,……日必三省其亲,及亲丧哀动乡里……今乡之人瞻桑梓而敬恭,南渡岑里塘,东出孝子里,过其故庐而必式焉,闻风兴起者正未有艾耳”。因此可推知,岑孝子乃南岸原横岭乡岑里村人,清代乡人对本邑两位历史上有名的孝子,“过其故庐而必式焉”——即持敬仰之态

       在岑里村与县城孝子里之间的思湾村,也因“思湾夜渡”这一令人神往的传说而演化成贵港本土第三个孝文化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被修改成了以下这个版本:

       很久以前,县城下街的李姓青年,自幼父亲早亡,由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他对母亲十分孝顺,人们都叫他“李孝子”。李孝子十五六岁就去江对岸的思湾村给一个财主打长工,奉养母亲。他白天做工,晚上就回家侍奉母亲,不管刮风下雨天天由渡口往返。财主见他每晚回家,怕他影响做工,就不想给他回去,故意拖迟收工,还命令船家晚上不许渡李孝子回家,但李孝子仍然能坚持回到对岸且并未影响做工,而船家都说没有渡李孝子。财主很气恼,就在某天收工后偷偷跟在李孝子后面观察他怎么过江。只见李孝子走到河边,呼的跳上一块大石头,石头一下变成一艘船,由一个白须老梢公渡他过江。财主看到神仙帮助李孝子,十分妒恨,就想出一条毒计,过了两天就拿狗血泼在那块大石头上,结果当晚白须老人就不见出现了,李孝子也回不去。现在那块形似大白船的石头还立在苏湾村江岸边。

     贵港目前大力宣传的城市文化品牌“和为贵”文化,其中所包含的寿、佛、廉、孝、荷五大元素,其中的孝文化,即以登龙桥的宋代梁孝子,岑里村的明代岑孝子,以及由思湾夜渡这一神话传说演化成近代“震塘下街李孝子”三个民间传颂的大孝子作为基础渊源。迄宋代,历明代,直到近代,贵邑三姓孝子的感人事迹,无一不折射出人性之光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人最不易察觉的“奢华”
丹田结丹·基础坐功(炼筋内壮)
行香子 *江南行
2024高考备考技巧:高中数学最经典50题梳理
古代9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虽短,却蕴藏着大道理与大智慧,让人看后
图文:简单的补气血食疗方子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