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孩子要清楚他的7種心理需求

教育孩子要清楚他的7種心理需求

核心提示:兒童的心靈是一個純潔的凈地,真實,本我,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

但如果親愛的爸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以下由教育心理學家列出的7項心理需要。

  第一,孩子需要學習語言,這是語言教育。

  嬰孩一齣世,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就是語言。

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對他說話,其實就是教他語言。

學習母語,對一般孩子來說,都不成問題。

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歲,都能運用母語應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狀況。

除了母語,孩子還應學一門外語,首選自然是國際語言--英語。

精通英語可以擴大一個人的視野,提高一個人成就的上限。

學習英語顯然也和學習母語一樣重要和迫切!為什麼說迫切呢?因為語言是一種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學習,學習的效果愈好。

晚學,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難學好。

還有,對幼年孩子來說,同時學習多種語言,不會互相干擾。

對孩子來說,每一種語言都是外來語。

另外,孩子學習語言,對他來說,是遊戲,不是功課。

  第二,孩子需要環境教育。

  那是船孩子逐漸長大,對環境的認識增多了:媽媽陪我的時間最長,爸爸只有晚上出現;叔叔和阿姨很多,但並不常見到+孩子的好奇心擴大得很快,有些孩子還未認識家、學校和他的國家,他就要認識地球和宇宙了;

孩子還會好奇過去和未來;好奇森林裏的鱷魚和蟒蛇,也好奇要*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和原子。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感覺到環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會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給他帶來方便;火是燙的,最好遠遠躲開,但是控制在火爐裏,可以炒菜、燒開水;

我著汽車可以到公園,那你就不必走路這是孩子最初對環境的利用觀念。

孩子認識環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這就是科學發明的起源。

孩子對環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就非*讀書不可了。

孩子對他生活的環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

幫助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和認識生活環境,鼓勵他閱讀,孩子將會自信地進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要發展想像世界,這是創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覺得寂寞,為什麼?因為他覺得玩具是沒有生命的,他認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樣,會餓、會渴、會哭、會笑。

孩子讀童話故事,或者聽大人講故事,他很快融入情節中,故事裏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

童話故事對孩子來說,不是幻想,是真實的故事。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實。孩子從幻想遊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境,學習做人做事。幻想對孩子的長大有重要的意義。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類的夢想。

幻想是創作和發明的開始。

反應遲鈍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

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勵。

為什麼有些大人會被覺得單調、乏味?

很簡單,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為少聽少讀童話故事,而狹窄了他的想像世界,長大成人後,自然顯得較少創意,讓人感到他單調而乏味。

顯而易見的,多讀童話故事,可豐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強孩子的能力。

  第四,孩子需要學習做做事,這是品格教育。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

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

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相反的,不會做人做事的,他難過,別人也難過。和自己相處困難嗎?

當然,許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樣和自己相處;不但討厭他,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處。

和別人相處得好也不容易。動作、說話少考慮別人,多考慮自己的,在大人世界裏處處可見。

這種人也許不討厭自己,但是別人肯定討厭他。和環境相處得好更不容易。因為環境有所抱怨的話,不會馬上反應,不會馬上給你臉色。

當你發現環境不高興的時候,你差不多沒有時間後悔了。隨便丟垃圾袋,隨便砍掉一棵樹,不節省用水,不節省用電,不節省用紙……都是和環境作對的行為。

人和人在一起,遊戲或者工作,都不免有衝突。什麼時候堅持己見,什麼時候讓步,怎樣讓步,讓多少,這是很難的決定。

做一件事情,如果純粹只是一個人的,不妨埋頭苦幹。

不理別人。

但是一牽涉到別人,你就要考慮別人怎麼想、怎麼講。

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難的地方。

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教導孩子學習做人做事。

  第五,孩子需要培養幽默感,這是氣質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

會說調皮話的人,會說笑話的人,善於諷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

這些雖然和幽默感沾上邊。

但是還是不能正確地說明什麼是幽默感。

什麼是幽默感呢?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復寧靜的能力;幽默感對一個人的作用,很象彈簧對汽車和飛機的作用,汽車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駛,上下震動不會過於劇烈。

飛機有了彈簧裝置才能安穩著陸,不致摔壞。

幽默感不管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潤滑劑。

當你沮喪于或狂熱于某些事情上的時候,幽默感將平撫你的情緒,而回到平日的寧靜。和有幽默感的人相處,富於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覺,他的智慧放出來的,是清風,不是熏風,是清泉,不是是烈灑;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傷、太悲觀,也不叫你太興奮、太樂觀。幽默感是一個人最高尚的氣質,是一個人人生最高的境界。

這種氣質怎樣培養呢?和培養智慧一樣,可以從訓練得來。

從小訓練,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是訓練的內容。

幽默感是人生態度,所以必須從小訓練,嚴肅緊張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也一樣嚴肅緊張。

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個人氣質形成後是很難改變的。

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目的在於把幽默感變成孩子的生活習慣,並內化成孩子的氣質。

  第六,孩子需要培養智慧,這是思想教育。

  有人累積了許多經驗,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教訓;有人讀了許多書,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心得,有人獲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斷;

有人現象呈現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義,這種人,我們便說他缺乏智慧。

什麼是智慧?智慧,簡單說,就是創造新東西,創造新觀點的能力。

他不但比別人能更快從現象中、消息中、知識中、經驗中讀出不同的意義,而且能從中發展出新的技術、新的發明、新的作品、新的觀念。

創意是智慧的表達。許多人認為智慧是天賦。

不錯,有一些人的確比另一些人有創意而被認為有智慧。

但是,智慧大部分還是*後天訓練來的。

和語言的能力一樣,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小:

指導孩子怎樣觀察事物;和別人有不同的發現、看法和做法的時候,鼓勵他表達出來,做出來;

更進一步訓練他非難別人的和自己的觀點,推翻別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後引導他試著發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

訓練孩子的智慧,當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難:

孩子小小的發現小小的發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

成就獲得肯定是孩子繼續努力的原動力。

  第七,孩子需要認識人生,這是生涯教育。

  孩子要長大,最後要成為能獨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時候,多認識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學上的考慮,而是實際上的需要。

我長大要做什麼?”這一個問題並不困擾著孩子,孩子認識人生,是從看電視卡通和電視連續劇,講故事和連環漫畫開始。

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麗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認同並想模倣的對象,而主角的冒險經歷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體驗的生活。

孩子上了學校,課本上的大人物,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將軍、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政治家是他們另一個並想模倣的對象。

當孩子嚮往的目標鎖定於有限的幾種之後,對他自己,挫折將多於鼓勵。

顯然,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之路百條千條,條條道路認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許多動人、感人之處;所謂行行出狀元就是這種意思。

尊重別人的選擇,努力於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認識廣泛的人才有這樣胸襟。

http://big5.huaxia.com/hxjk/xlms/2012/02/2743900.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成长的七种教育
七种教育教出优秀的子女
7种教育让孩子出类拔萃_2
孩子出类拔萃最需要这7个教育(组图)
【教育】一个优秀的孩子都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请满足孩子的七种心理需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