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外孩子都在上的“食育课”,到底是个啥?



众所周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近年来,由于食物认识误区、不良饮食习惯等造成的健康问题也在日益突出。
为了让人们吃的更营养、更健康、更科学,以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为重要目标的“食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都纷纷开设“食育课”。
但是这些“食育课”,到底上些什么内容呢?
今天,小花就来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1

日本:食育立法,全国动员


日本的食物教育可以说是全球食育的一个经典,早在2005年颁布了《食育基本法》立法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食教。

在日本,“食育计划”以家庭、学校、地域、政府等多单位开展,每年6月是“食育节”,每月19日是“食育日”。
按照日本文部省的规定,食育有非常严格的课程,比如三年班的小朋友要设计食谱、准备一次早餐给家人吃,六年班要学薯片课程,用酒精灯进行实验,学生需要知道薯片的油份高达20%……

(点击视频查看“《日本小孩子在学校是怎样吃午餐的》”)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科学地“吃饭”,日本小学还设立了“家政课”。专门讲述各种蔬菜、肉类的营养价值和烹调方法,并让孩子自己进行烹饪体验。
学校也会带领孩子体验播种、栽培、收割、制作食物的过程,加强孩子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
此外,在日本的学校,学生数超过600人,就会配备专职营养师,不足600人可以两校或者多校合用一位。据统计,截止至2012年,在实施给食的32400所学校中,有12325名营养师,62274调理师。

2

英国:轰动全国的校餐革命


在英国,饮食教育早已被纳入英国义务教育课纲全国各公立中学必须开设烹饪课且烹饪课学分计入总成绩,与毕业挂钩。

英国教育部在2008年时宣布:11~14岁的学生必须至少学会烹饪一道营养餐。
2014年时升级成7~14岁的学生必须学习烹饪,14岁时必须要能够做出20道不同种类的菜。
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是2006年,由英国名厨杰米·奥利弗发起的“校餐革命”。
他公开向垃圾食品宣战,誓要把垃圾食品逐出校园,让英国每一个中小学都能够为学生提供热菜热饭。

之后,两位餐馆老板丁布尔比和文森特,受教育大臣委托,提出了“第二次校餐革命”。内容包括:
孩子们要通过学习做饭,了解各种食物的基本成分和营养指数,掌握基本的营养午餐搭配和制作方法;
孩子们要掌握必要的烹饪知识和技术,能够做出不同的饭菜,能够喂饱、喂好家人和自己;
学校通过将烹饪列为必修课程,可以促进对饭菜营养平衡和校餐质量的监督,教学相长。
3

美国:“从农场到学校”运动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入从农场到学校运动的行列之中。

更多地采购当地食物,为学生提供新鲜、健康的本地食物,来让孩子慢慢改变饮食习惯。
并且将食物相关的教育纳入正规、标准的学校课程内容,开展提供强调食物、农业和营养的配套教育活动,比如农场体验、校园农园、烹饪课等。
这项运动开始于90年代末期,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年后,美国所有50个州已经有超过一万所学校都在开展。

除此之外,原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还曾发起过“让我们行动起来”的活动。

提议校方成立健康委员会,将营养教育充分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中;
建议中小学开辟菜地,教孩子种菜,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营养知识;
鼓励厨师研究儿童营养教育,与学校展开合作,向学生们教授健康菜肴的烹饪方法……

在这些活动的倡导下,很多美国中小学校园内已不再向学生出售高热量碳酸饮料和薯条等垃圾食品。


4

德国:联合家庭、学校、政府的“公共厨房”


为提高学生对健康食物的认识和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近年,德国政府在全国中小学推行了公共厨房项目。

所谓“公共厨房”,并不是指学校厨房,而是培养中小学生健康饮食习惯的饮食教室。
在整个食育课过程中,拥有职业营养师资格的食育老师,会借此开展体验式教学。
老师会带领学生在教室内,了解“营养金字塔”图示,认识营养知识结构,一边学习饮食知识一边做菜,比如怎么放盐和各种调料、蔬果怎样吃更营养等。

同时,老师也会带学生走出去。
去学校里开辟的菜地,在植物专家和菜农的指导下学习种菜;
到菜市场去闻、去触摸、去感受,获得感性认识;
去超市买食品,学习如何认识健康食品,比如认准8大德国优质食品标志—德国农业协会检测、有机食品、食品红绿灯等。

学校还会邀请家长和政府部门代表参加“公共厨房”活动。他们认为,只有家庭、政府和学校都负起保证学生健康饮食的责任,才能事半功倍。


5

法国:在餐桌上进行全方位教育


在法国的学校里,进门处显眼的地方,通常都会贴出一张表格,详细地列出这个星期的餐食菜单。
这个菜单必须符合教育部的实施细则,比如:每一餐必须有青菜,一天是沙拉,一天是煮熟的青菜;油炸食物每周不得多于一次;至少每两餐就要有一餐提供水果……
法国教育部还要求学校午餐必须符合法国进餐的方法,即有前菜、主菜、甜点。用餐时老师会在旁监督,纠正学生的用餐礼仪,以培养孩子从小认识法国饮食文化。

此外,法国学校还会开展“食物和味道的教育”的课程或活动。
比如让孩子们将手伸进装满食物的寻宝袋,通过触摸来辨认描述再比如蒙住双眼去品尝、辨认、感受、体验食物。
在法国,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中小学集体活动——每年10月的赏味周。
很多明星主厨和地方上的烘培师傅、肉贩、奶酪制造商、菜农,都会进入学校,向大家介绍食物的生产过程,带着孩子们一起烹煮食物,享用食物。

参考资料:

①《日本食育对中国食育课程的启示》

②《饮食革命三巨头:从教育到食物改革》

③《真食物教育当道!法课堂教怎么吃》

④《德国中小学推广公共厨房》

日互动

全球食育,你还知道哪些经典案例?

欢迎在留言区写出来,

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相关文章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膳食的4个实用建议,一定要牢记!

联合国儿基会:不良膳食正在危害全球儿童健康!

教育部: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零食“红绿灯”培育健康饮食观
开展饮食教育 促进健康成长
小学厨艺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孩子日常饮食,这三类食物要少碰,家长养娃小心入坑
食物+农园+教育,风靡欧美的食育课堂,是怎样落地实施的?
“5·20”全国学生营养日 让孩子和健康“表个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