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闯关东竟是为了阻止了沙俄南下?黑龙江将军的策略,真高明!
清朝初期,清军从关外打进关内,一举控制了中原。但是,他们并没有忽视自己的故土,而是想方设法促进其发展。但满族龙兴之地实在太过落后,他们一直想要让东北的发展跟上中原的步伐,也想要让自己的族人在东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于是,一道圣旨下来,历史上第一次闯关东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让东北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清朝的财富和实力;二是可以让东北的满族子弟有更多的土地和财产,提高他们的地位和收入。从1644年到1667年的二十多年间,有数以万计的关内百姓涌入东北,其中以山东人居多。这些人在东北安家落户,成为了东北的主要居民之一,也为东北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康熙皇帝继位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为了维护东北的满族风俗和利益,他下达了一道重要的诏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以后,东北这片土地上,不再允许任何外来的移民和官员进入。开了没多久口子的闯关东,戛然而止。
这个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东北的满族特权,防止他们被汉族同化,也为了防止东北的土地被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    
 
当时,清朝的势力遍及全国,谁也不敢违抗这个政策。而且,东北和外东北的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对于南方人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东北就这样被封锁了将近两百年,直到1860年,这个政策才被打破。而打破这个政策的原因,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强大的敌人——沙俄。
沙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他们从17世纪开始,就一直在向东方扩张,试图占领更多的土地和资源。    
 
曾经多次和清朝发生冲突,但是由于实力不足,他们没有能够在东方取得什么优势。
1689年,康熙皇帝为了专心对付蒙古的噶尔丹,他不得不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一个重大的让步。根据这个条约,双方约定,以外兴安岭为界,划分了中俄在东部的边境。这样一来,沙俄就占领了外东北以北的大片土地,而中国只保留了外东北的一部分。
 
这个条约签订后,沙俄暂时停止了对外东北的侵略,他们转而向南方进发,侵占了外蒙古的大部分地区。1728年,中俄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把外蒙古的全部地区,划归了中国的版图。
之后的一段时间,中俄之间相对和平,主要是因为沙俄忙着在西方打仗,远东的实力相对弱小,根本没能力跟清朝掰腕子,也没有找到继续南下的理由。直到1755年,清朝消灭了西北的准噶尔汗国,沙俄又开始在新疆周边挑起事端,因为西北地区没有和他们签订过边界条约。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沙俄对领土的渴望一直十分强烈,否则也不能在短短百年间,领土有280万平方公里,扩充到2880万平方公里。他们总是想要占领更多的领土,只要有一点机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只要你和他们有接壤的地方,他们就会不断地骚扰你,让你不得安宁。
到了19世纪中期,清朝的国力衰落了,和沙俄的实力不再对等了,这个时候,沙俄又重新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他们想要占领黑龙江流域的土地。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打败,损失惨重,几乎亡国。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他们已经无法和欧洲的强国抗衡了,他们只能转向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弱国争夺利益。
于是,1858年,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沙俄趁火打劫,入侵了外东北,强占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划分了中俄在外东北的边境。
 
这样一来,沙俄就占领了外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而中国只剩下了一小块。
自此之后,拉开了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序幕,1860年,沙俄与英法联军一道,攻破了北京城,迫使清朝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签下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个条约对中俄边界进行了新的划分,将乌苏里江以南的外东北地区全部划归沙俄。这是沙俄继1858年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后,第二次从清朝手中夺走外东北的土地。    
 
这两次条约使沙俄在三年内,从清朝夺取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30多个巴勒斯坦那么大。这一数字令人咋舌,也让清朝的国土面临了空前的危机。
沙俄之所以能够轻松地吞并外东北,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人口稀少,没有形成有效的防御。外东北的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部分地区是荒凉的山林和沼泽。只有少数的渔猎部落,如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生活在这里。他们的生产力低下,生活方式原始,对外界的事物知之甚少。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沙俄的入侵,对沙俄的侵占没有进行任何的反抗。    
 
只有一些沿江的粮食产区,如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兴凯湖等,有一些汉族移民和满族旗人居住。他们虽然对沙俄的侵略有所不满,但是由于清朝的军事力量薄弱,无法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援,也无法组织起有力的抵抗。因此,沙俄就像刀切豆腐一样,将外东北的土地一块一块地切走,直到没有剩下一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幕,也是沙俄对中国的最大的侵略。
     
这种情况的形成,和清朝的东北封禁政策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康熙皇帝的诏令,东北这片土地上,长期没有新的移民和官员进入,导致了东北的人口和经济的停滞,也导致了东北的军事和政治的薄弱。沙俄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能够轻而易举地侵占外东北,而清朝却无力反抗。
这种情况让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十分忧虑,他是一位有远见的军事家。
 
他知道,如果任由沙俄继续扩张,他们迟早会跨过黑龙江,直指东北,甚至威胁到清朝的国门山海关,届时,清朝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为了阻止沙俄的野心,也为了保卫清朝的领土,他决定向朝廷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那就是废除东北封禁令,重新开放东北,鼓励更多的关内汉族移民来到东北,开发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增强这里的人口和实力。
他向清廷上书,阐述了他的想法和理由。他认为,解除东北封禁令,有以下几个好处:
     
可以增加东北的粮食产量,养活更多的军队。特普钦知道,要想抵御沙俄的入侵,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清朝的财政已经十分困难,无法支持更多的军费开支。如果能够让关内的百姓来到东北,开发这里的农业,就可以为东北的军队提供充足的粮食,减轻清朝的负担。
可以增加东北的人口密度,形成更多的抵抗力量。特普钦明白,沙俄之所以能够轻易地占领外东北,就是因为这里的人太少,没有足够的反抗能力。
 
如果能够让更多的关内百姓来到东北,定居在这里,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人口基础,让沙俄无法轻易地吞并东北,也可以为东北的军队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可以增加东北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高这里的综合实力。特普钦认为,东北的封闭,不仅影响了这里的人口和军事,也影响了这里的经济和文化。    
 
如果能够让关内的百姓来到东北,带来他们的技术和文化,就可以促进东北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高这里的综合实力,也可以让东北的满族子弟和汉族百姓更好地融合,增加这里的凝聚力。
清廷也意识到了东北的危机,更何况这是是必须要保住的祖宗之地,但是他们也没有多余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援东北,直接采纳来特普钦的建议,于1860年宣布解除东北封禁令,重新开放东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闯关东。    
 
第二次闯关东,让东北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有数以百万计的关内百姓涌入东北,开发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使得东北的人口增加到了2000万。这些人在东北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也为东北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和东北的满族子弟一起,共同抵抗了沙俄的侵略,保卫了东北的领土。
沙俄对东北的野心从未消退,他们在19世纪末,利用清朝的衰落,大举进入东北,修建了东清铁路,夺取了旅顺港。
 
甚至在1900年,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派遣了17万大军,占据了东北的大片土地。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这里已经不是他们曾经轻易侵略的地方,这里已经有了2000万的勇敢的居民,他们不甘沦为沙俄的奴隶。    
清朝的军队在沙俄的炮火下溃败了,但是东北的百姓却没有放弃,他们自发地组织了各种抗俄义军,与沙俄的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给沙俄造成了沉重的伤亡。
 
这场抗争持续了五年,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迫使沙俄从海上撤退,放弃了对东北的控制。这些抗俄义军,为东北的自由,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也向世人展示了,特普钦的开发东北的计划,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它不仅保住了东北的广袤领土,也保住了清朝的国土。这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前世今生
闯关东阻止了沙俄南下?特普钦的这一策略,保住了东北百万领土
《尼布楚条约》究竟送给沙俄多少土地?
雅克萨之战:清朝对沙俄的反击
大清四面楚歌,沙俄大军压境,如果清朝不向沙俄割地结果如何?
走进瑗珲历史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