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搞篆刻要提高修养,看此宝典!

  篆刻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仅有技法纯熟是不够的,要想登堂入室,还必须具有较高道德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所谓“艺近乎于道”,技法的掌握是为艺术进入道的高级阶段服务的,加强综合修养,提升篆刻者内在气质,增加文化内涵,是每位篆刻者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继承、突破前人篱樊,形成正大广博的艺术面貌,否则,那只会让一些人停留在“匠”的层面,这势必会影响篆刻这门已接近边缘的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古人对艺术修养十分重视。清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曾提到:“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佚等伦者也。”这虽然指书法,但对篆刻者亦为通理。清人周亮工在评文彭的篆刻时,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国博胸中多数卷书,故能开朝花以启夕秀”都说明,提高修养对于方寸艺术的重要性。篆刻者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汲取前人有益东西和加强关联艺术的学习锻炼,多个方面着手不断丰富提高自我。

  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杂论》提出“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四全者,诗、书、画、印章是也”。当代篆刻家韩天衡强调“印人至少有三件本事,熟悉古文字,且熟练书写,能写出性格更佳;要熟悉手中钢刀,不可一成不变的使用一种刀法,以刀代笔,能使笔般的八面出锋,表现丰富到位则为最佳;要熟悉自古至今的印风、印史、印学及篆刻相近缘的书法绘画、文博文学、史哲等诸科目,善于以外养内,以博兹专,印外求印,这为今后突破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篆刻艺术与书、画、诗等关联艺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一、篆刻者必须先学习文字学


既然称为“篆刻”,“篆”的成分占据了这门艺术的基础地位,而如何才能正确使用篆字,这就需要通过学习文字学来掌握。文字学旧时称为小学或训诂,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是研究古文字产生演变的一种学问,篆字在此学科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开始学不要有畏难心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一门必修课,它是构成篆刻艺术存在的基础。更是使“艺人”向“文化人”转变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古文字类编》、《古籍通假字字典》和一些著名文字学者所著的书籍都一定要读。置备的工具书一定要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对出版社也应留心,切不可泥沙俱下随意选择。对于好的专业必备书籍要不惜重金买下,深研精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掌握篆法形成的规律与演变过程,实现真正塑本求源的目的。如:一方面熟悉“六书”造字知识,哪些字在秦代以前可以互相通用,哪些后来不能用了,哪些字有其特定篆法。另一方面要知道甲骨文、金文、简牍、小篆产生、演变脉络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庞杂文字体系,熟知各类篆法存在的丰富性、规律性等。学习文字学可以通过篆刻者对这门艺术的深入同步进行,有些要靠死记硬背的,有些则根据规律把握,在实践中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了然于胸。-
二、必须过书法关,尤其是学习篆书至关重要


中国篆书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诸多不同的风格面貌,经验告诉我们:“一名成功的篆刻家,必然是一名成功的书法家”。有志篆刻艺术者,应尽力在篆书上多下工夫。唐人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如能兼容方可绍于古人”,它是评定书法水平高低的标准。篆刻艺术就是将书法的神采运用于印章中的艺术。古人早已鲜明提出“印从书出”的理论。篆刻从元朝文人介入,成为独立艺术门类以来,历经明清演变,篆刻大家和各个流派层出不穷。邓石如出现前,基本以浙派篆刻为印坛主流形式,从丁敬到西泠后四家,百余年间没有太多变化,始终固守沿袭“汉印”形式... “印内求印”已经受资料所限,束缚了篆刻发展空间。皖派将书法引入篆刻,无疑对篆刻艺术存在和发展添加了强劲动力,为以后的晚清四家出现,凿开了禁锢已久的缝隙。没有书法的融入,就没有当今篆刻艺术的繁荣。

  篆书是篆刻艺术的母体艺术,学习篆书不仅能够锤炼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强化线条笔力,而且能够可以全面掌握、吸收篆刻母体艺术中所提供的营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篆书中的甲骨、金文、帛书、砖、瓦等文字,能够使我们进一步熟悉掌握古文字规律,积累入印素材,把研学习篆书究篆书取得的成果以篆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书法形式二次创造。深刻理解金石味、刀笔味、笔墨味的内在联系,将古文字书写后产生的结体、线条、墨韵等各种变化加以运用,增加线条与印面质量、厚度、文气与意外的表现形式。配以合适的刀法,以刀代笔,直接融入篆刻创造当中。齐白石说:“百怪一时来我手,我有仙方煮白石”。借手中之铁笔,扬书法之个性,用书法上的突破带动印作上的创新。以求篆刻真正在它应有的艺术轨迹上良性发展,打掉那些俗气、野气、匠气。只有那些“只见神采,不见字形”鲜活的艺术形式才会有生命和意义并流传下去。-
篆书是篆刻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点。清人王琪题《菌阁藏印》中说:“论印不于刀而于书,犹论字不以锋而以写。刀非无妙,然胸中应有书法,乃能迎刃而解也”。赵之谦也指出“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当代篆刻大家韩天衡对篆刻也要求表现“刀三味,笔三味,墨三味”的核心要旨。从古至今,篆刻开宗立派大家无不具有深厚的综合修养与独立的篆书风格屹立于中国篆刻印史上。-


三、学好绘画这门课

  篆刻艺术虽然不同于画画,但在章法、布局上与画理的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讲,篆刻章法就是绘画构图的缩影。画家在创作时总是富于想象,其构图是随机应变,是自由的。这种运动中想象式构图的方法,对篆刻章法布局,大有裨益。好的布局通过印面可以看出,几个字组合后有远近之分,向背之情,高低之势,动静之美。特别是在虚实比较、块面运用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如山水画,花鸟画中的虚实、穿插、收放、大小、聚散等诸要素关系即能直接进行有效借鉴。吴昌硕篆刻不仅融书法于其中,更是把花鸟画的构图、线条等通理巧妙运用于其篆刻作品内有机融汇,让后人往往不知其出处,但又似曾相识,尽在情理之中。

  实现了继承与创新,不离传统又独具个人面貌的艺术最高境界。近代篆刻家乔大壮古玺一路作品,对山水构图机理的有效使用,入木三分。他探求古玺印章法与山水画构图共性点,借鉴吸收,打通二者构图内在联系,使其刀下古玺印章法直逼三代,惟妙惟肖,气质文雅,格调高古。做到了源于古人,高于古人的成果。如:宋、元多用的“远、中、近”式与现代“满纸”式构图均可在其印作中探出消息,极大地丰富了古玺印章法内容,开启了现代古玺印章法自由变化形式之先河。当代学习古玺一路印风渐盛,这是与古玺印风构图自由形式多样等分不开的。在仔细研究古代遗存玺印,“印内求印”的同时,积极借鉴相关艺术内容,探求机理,特别是将绘画构图诸要素巧妙融入其中,对当代篆刻创作意义深远,可以说这是未完全开的神奇发土地,是突破古玺章法形式,进入自由领域的一条路径。-
四、多读书,提高综合文化修养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历代篆刻前贤也多次强调其重要性。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思想的内在机理也是与篆刻艺术原理互通的。尤其是文学艺术在其它艺术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诗、词、歌、赋所表达的艺术境界,是启发其它艺术形式,丰富各门类内容的优先手段。山水画可以通过画面表现文学思想意境,尽可能的展现原诗文的内容,但它永远只是“平面”和“单一”的被动使用,无法达到诗人原有的思想份量、高度与内涵。

  篆刻作为传统艺术直接与文字打交道的门类。更需要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对语,朝夕相处中汲取营养,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古人诗文中哲理与情怀。揣摩古人思想,做一个有志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艺术上的寻道者。以求篆刻者在思想境界的提高与升华,丰富篆刻表现形式,深化印面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增加深刻艺术文化含金量。历史是人类发展进程与自然和自我不断探索追求的积累,正如汤因比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历史的发生,沿革正是人类精神发展内在的体现。所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发展脉络,述熟知国家、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人文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演变、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个人艺术产生与生存道理,做到“知古而察今”,冷静对待当今不同艺术形式存在的原因,加以分析,明辨是非,摆好自己的位置。-
  中国哲学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如何和谐相处的大道,是认识人之为人如何在应对纷繁世事中处理好自己本位,探索万物本源的深刻思想。通过对经典书籍学习理解,使自己不仅能分辨艺术中的通途与小道,同时对人格道德修养、境界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被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小成就引诱。篆刻者要自觉追求文化艺术真谛,“道不自器,与之方圆”,主动从哲学高度想问题,观察事物,做事情,做到知古、知今,知人、知己,把“真、善、美”等承载着民族精神的诸多美好东西继承下来,汇集到腕底,承担起篆刻者的历史责任。-
总之,多读一些相关联的书,可以融古汇今,改变气质,增加作品感染力和深度。正如近代篆刻大家吴昌硕在《刻印》诗中说“今人但多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暴露了这些问题
篆刻艺术的学养论篆刻讲堂九十四
我零基础,真的零基础,怎样一步一步学篆刻?
现代篆刻字法简论
蒋维崧--书法作品
陈龙海 :徐无闻先生篆刻试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