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辅行决用药法要五味体用及药物取用揭秘(转)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下: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 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 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 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 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味辛皆属木,味咸皆属火,味甘皆属土,味酸皆属金,味苦皆属水;此明五味“用”之性于脏“体“,乃相对脏“体“而言,五味”用“之下为脏“体”药物所主;
  味辛皆属木,木乃风之化,风化则散,风有阴阳虚实之变;实之风病阳虚生风,虚是风病阴虚生风;病之于阳不足取之于“辛“之用,病之阴不足取之于“酸”之用;风化太过则急,以甘缓之。
  味咸皆属火,火乃热之化,热化则软,软则似水,热有阴阳虚实之变;实之热病阴虚而热,虚之热病阳虚而热;病之阳不足取之于“咸”之用,病之于阴不足取之于“苦”之用;热化太过病心阳不收则缓,以酸收之。
  味甘皆属土,土乃湿之化,湿化则缓,化有四方阴阳之变,治有四方阴阳之异。
  味酸皆属金,金乃燥之化,燥化则收,收之则聚,燥有阴阳虚实之变;实之燥病阳虚而燥,虚之燥病阴虚而燥;病在阳不足取之于“辛”之用,病在阴不足取之于“酸”之用;收化太过则病金石而逆,以咸泻之。
  味苦皆属水,水乃寒之化,寒化则坚,水有阴阳虚实之变;实之坚病阳虚而坚,虚之坚病阴虚而坚;病在阳不足取之于“甘”之用,病在阴不足取之于“苦”之用;坚化太过则病水寒而闭,闭则燥,以辛润之。
  辛咸为阳,酸苦为阴;心肝为阳,肺肾为阴。辛咸于心肝为补,肺肾为泻;酸苦于心肝为泻,于肺肾为补。五脏之变为病均为病不足而化,以偏纠偏,纠之过则又不及。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咸(原为苦,应误)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甘以缓之,酸以收之,苦以燥之,咸以泻之,辛以润之,乃相对而言,不同脏“体“所“用“不同,如: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取“甘用”味体为“木”之“甘草”主之;五脏各有所急,各取其体而用”甘”缓之,甘之用皆用缓急之性。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取“酸用”味体为“火”之“豉”主之;五脏各有所缓,各取其体而用”酸”收之,酸之用皆有收缓之性。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居中央,随四脏而化,“苦”以“燥”之乃随其所主而取之;唯“土”自身所过乃取“苦用”味体为“土”之“白术“主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咸”(原为苦,应误)以“泻”之;取“咸用”味体为“金”之“厚朴”主之;五脏各有所逆,逆其性也,金性不收为逆,木性不调为逆,火性不宣为逆,水性不润为逆,土性不柔为逆,各取其体而用“咸”以泻之,咸之用皆有泻逆之性。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取“辛用”味体为“水”之“附子”主之;五脏各有所燥(水寒太过则燥,五脏各有病水),各取其体而用“辛”以泻之,辛之用皆有润之性。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取“辛用”木体之“桂枝“散之而补,取“酸用”木体之“枳实”以泻之;五脏各有散之性,治则同。
  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苦(原为甘,应误)泻之;取“咸”用火体之“旋覆花“耎之而补,取“苦用”火体之“黄连”以泻之;五脏各有耎之性,治则同。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辛泻(原为苦,应误)之,甘补之;脾居中央,随四脏而化,各随其所主而取甘以缓之,辛以泻之;唯“土“自身所弱取“甘“用土体之”人参“缓而补,自身所过取”辛“用土体之”姜“以泻之;五脏各有缓之性,治则同。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取“酸”用金体之“五味子“收之而补,取“辛用”金体之“细辛”以泻之;五脏各有酸之性,治则同。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甘(原为咸,应误)泻之;取“苦“用水体之”地黄“以坚之而补,取”甘“用水之体”茯苓“以泻之。五脏各有坚之性,治则同。
  物极必反,阴极必阳,阳极必阴,阴阳环抱,生而克之,克而生之,如环无端。(其中存在先天后天的变化之用,暂不在此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性总论 | 中药五行属性,五味补泻原理
中医知识| 通过“天人合一”理论来考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
论五脏苦欲补泻+五臟補瀉用藥原則+ 五脏五味五行辨+中草药归经入味法(恒之)+五脏苦欲补泻用药论
一、汤液经法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和《辅行诀》五行五脏配属之不同
中医五味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