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6岁北京老太修复2600年天衣无缝,古人手工织布1厘米排列240根线

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一件北朝小花纹绮袄,它是文物部门在青海得来的一件出土文物。衣物外表被大量血迹污染,而恶劣的埋藏环境又使整体褪色、糟朽,再加上长期叠压,衣物局部发生粘连……

工作人员在正式修复前,需要详细记录文物现状,以绘制病害图的方式,留存文物信息,同时为后期修复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做这些工作,几乎没有可用的高科技手段,仅凭修复师一双素手来实现。图中展现的,仅仅只是修复中常用的一些工具和材料。

首先要先进行“揭展”,出土纺织品常有固结成“坨”现象,需要将空气加湿到90%,再用自制的小竹片、镊子,把布料层层揭开,这个工作通常要持续几天几夜。

图2、3、4展示的是回潮、清洗和针线修复的场景。图5中,工作人员正用染色处理后的毛线,按照文物纹样经纬线的排列顺序,进行编织复原。

如何鉴定纺织品文物的材质呢?修复师要从文物中提取若干纤维,透过显微镜仔细观察纤维特性。

缝线的选择,要与原物材质一致,必要时还要进行人工老化处理,使新旧纤维的硬度匹配。光是对配线进行染色和处理,就要耗费两周时间。

即使是酷热难耐的桑拿天,修复室也要门窗紧闭,密不透风,师傅们全副武装——帽子、口罩、白大褂从上到下包裹得严严实实,一旁的加湿器还在不断喷着水雾。

原本污损不堪的面料,在修复师的一双妙手下,渐露真容。精美的舞者、孔雀纹样,再现了北朝纺织工艺的高超水平。

76岁的纺织文物修复家王亚蓉从事这项工作已有50年。现代化设备织出的高档布料,经线密度大约是每厘米100多根,而她在对一件东周丝织品进行研究、复织的过程中发现,2600多年前的古人竟用手工织机做到了1厘米排列240根经线。

上图为1958年北京明定陵孝靖皇后王氏棺内出土的、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衣。王亚蓉对原物进行了保护修复,并制作了图下的复制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功先生书法动态运笔图
北京市当年消失的东黄寺欣赏图片
故宫藏绣字“万寿无疆”匾的保护修复
北京4条地铁线装修基本完成 年底通车
这些奇葩货绝壁是“假文物”,笑掉大牙了!
令人惊艳的绝世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