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燕赵晚报:邯郸武安市太行山一长寿村里问长寿
中国有句古话,“人活七十古来稀。”然而,在邯郸武安市太行山深处一个叫长寿村的小山村,老人活不到八十岁才是稀罕事。在这个小山村,八十多的老人,或登山采药,或牵牛扛犁,个个老当益壮。为探寻其中奥秘,记者日前专程赶赴该村进行了采访。
曾经的“世外桃源”
长寿村位于邯郸武安市活水乡摩天岭下,原名叫艾蒿坪,隶属于邱树坪行政村。该村四面环山,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因村庄地处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处,所以又有“鸡鸣三省”之称。
沿着狭窄崎岖的盘山路,一踏进通往村庄的山口,清凉的山风就扑面而来。一座座由石头构建的民房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山坳间,放眼望去,红色的石墙,青色的屋顶与树丛高山交融在一起,犹如一幅古朴而迷人的水墨画。
顺着山间古道继续前行,只见两侧山坡灌木丛生,处处散发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村周围山上的森林更是茂密得让人嫉妒。谈起遍布山野的林木,武安市的一位学者说,因为山上的石头主要由硅酸岩构成,经过长期风化后,山体的表层形成了一层肥沃的“土壤”,再加上山中雨水较多,所以这里的植被自然比其他地方浓密得多。
在半山腰处,一个写有“长寿泉”的小亭子映入记者眼帘。伴随着汩汩的流水声,碗口粗细的泉水从山腹中喷涌而出。用手一摸,凉凉的,喝上一口,心中顿感清爽甘甜。一位村民说,全村人的生活用水皆出自该泉。步入该村每个角落,处处充溢着一种“原始”的生活气息:早已被山外人忘记的石碾石磨,清一色的石屋石灶,被柴烟熏黑的屋墙、厨房……
据村民们介绍,前些年,由于山高路远、道路不通,他们与外界很少联络,多数村民一辈子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模式。村民除了能感受到电灯这一“现代文明”外,基本上还生活在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环境中。
近几年,“随着山区公路的开通,村里才安装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村内一家饭店的老板说,“如今村民虽然与外界联系方便多了,但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如种地不用化肥,而用农家肥;看病不找医生,而服用采自山中的中草药;饮水只用山泉水;做饭只吃自家菜等。”
人活八十不稀奇
在长寿村,人若活不到八十会被视为一件稀罕事!走进长寿村,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普遍健康长寿。据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邱树坪行政村共有300多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20位,70岁以下“夭折”的则寥寥无几。
据该村63岁的村民李花珍介绍,在她的记忆里,村子里的人大都能活到80岁以上,而且有几位妇女还活到了100岁以上。因为当地有个风俗,老人忌讳“百岁”,人到90岁以后就不再谈论自己的年龄,所以这几位百岁老人具体活到了多少岁,没人能说得清。
长寿村有明确记载的长寿者是王位夫妇。这两位老人2001年才去世,其中王位享年97岁,他的老伴活了99岁。直到去世之前,两位老人不仅行动自如,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而且王位老人还能下地干点农活。
在该村的半山腰处,记者巧遇了今年73岁的老人白漳河。他说,每年春秋季节,他都要背着竹篓爬到山顶采药。当记者为70多岁的老人还有如此旺盛的精力而大为感叹时,他却笑着说:“我这岁数在村子里还算是‘年轻人’呢,80多岁在田间劳作的大有人在。”
沿着青石板铺设的小路,记者步入李风山老人的家中。推开房门,李风山正和老伴及女儿在炕头唠嗑。他的女儿说,两位老人虽都已80多岁,但平时从不依靠儿女,一直坚持自己过日子。母亲在家做饭,父亲下地干活,家里的粮食、蔬菜都是两位老人自收自种。
曾对长寿村研究多年的程耀根先生告诉记者,该村村民历来就长寿。自明代外地人搬迁至此,普遍长寿的现象就已存在了,至今已逾数百年。另外,在长寿村,无论男女,当然也包括嫁到村里来的外地妇女,都能活个大岁数。在村子里,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都很常见。
更让人称奇的是,村民们很少有人得病。一位村民说,前几年,曾有两位外乡人在村内办起了首家诊所。但多日没有一个人前来求医问药,只好“收兵回营”。按理说,武安市是我国三大食道癌多发病区之一,但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却从没有人得过癌症。
长寿得益于“风水”
全村人历代长寿,且男女都长寿,是否与人的遗传基因有关?可是记者却未能为这一猜测找到有力证据。因为长寿村的村民虽然少,但姓很杂,且有许多妇女是从外村嫁过来的。
当就此问题向村里人讨教时,村里的人异口同声说:“是因为俺村的风水好!”
所谓“风水”并不是指“大仙”所说的风水。一些前来考察过的学者及村民们说,是这里的山好、水好、茶好,还有就是人们的心态好。
长寿村所处的太行山区域,山体表层土壤肥沃,雨水较多,植被覆盖率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山中的原始次生森林宛如一个巨大的“氧吧”,使当地空气常年温润清新。同时,该村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四周的高山挡住了冷热气流的袭击,这里夏季最高气温仅为27———28摄氏度,即使在夏天中午,睡觉也要盖被子,因此当地蚊蝇极少,病菌也不易滋生。
“长寿村人之所以长寿,与当地人长期饮用的山泉水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正在村中搞开发的“长寿泉”开发公司经理刘安良说,长寿村的泉水不仅一年四季水量稳定不变,而且低盐高钙低矿化度,且没有任何污染,非常适合人们饮用。另外,由于山中分布着连翘、党参、柴胡、何首乌、益母草等200多种中草药,雨水经过这些药材根须的浸泡渗透至地下,使泉水的“营养成分”更为丰富,防止和减少了一些疾病的发生。
据村子里的人介绍,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饮此泉水长大。长寿村的村民们自己认为,他们长寿的原因是因为长年饮用“长寿茶”。在当地则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一天,一个外地人来到村边,看到一个“小媳妇”正在打跪在面前的一个老头儿。这个外地人看不惯,便上前阻止,并责问“小媳妇”为何虐待“老人”。谁知那“小媳妇”说,他是我的儿子,我偏要打!我让他喝茶他总不喝,你看他还不到八十呢就老成这样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夸张了的民间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长寿村的村民们的确经常饮用一种用连翘叶子蒸泡而成的茶。据介绍,连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消炎清肺之功效。记者在村四周的山上看到,连翘丛遍布山野。村民们说,目前山上最少也有数百亩。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这里的村民因经常上山下山,体质极佳,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从不在家享受清闲,而和年轻人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同时,老年人在村里格外受人尊敬,老人一般不干涉儿孙们的事,儿孙们也由着老人的性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经常来长寿村考察的一位专家说,村中空气好,村民和睦相处,并保持着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的心态,健康长寿的现象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旅游开发喜与忧
近几年,随着山区道路建设的加快,几近与世隔绝的长寿村渐渐变得热闹起来,旅游者慕名而来,村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目前,长寿村已成为邯郸的著名旅游景点,年平均游客量在40000人次左右。游客的到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给宁静的村庄带来了浓浓的市场经济气息。一些村民在山中开起了饭店、旅馆,搞起了旅游服务,还有一些村民开始靠出售山货增加家庭收入。同时,村委会还将山泉承包出去,开发成“天然水”在武安、邯郸市区出售。
这些变化虽然让村民获“益”匪浅,但也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
近几年,一些村民大量捕杀野味卖给饭店,原栖息于山中的野猪、山鸡、獾等野生动物已难见踪影。另外,山上也没有以前那么干净了。记者在上山的路上不时发现一些丢弃的饮料瓶、白色包装袋等,同时,一些饭店的门前也摆满了垃圾。
据此,武安市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开发长寿村旅游资源固然重要,但一定要科学、合理。不可为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盲目破坏村庄原有纯朴、自然的景观;否则,会使长寿村村民得以长寿的自然环境一去不复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寿之路
太行山560户的山村,全村享受“免费餐桌”,福利待遇真不少!
走过千山万水,没去过太行山不算!
火了!邯郸这些地方的秋景真的美哭了~
为什么太行山上有那么多的“沟沟垴垴”
后长巷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