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哲悟道复童心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生之初,纯洁无暇,是学习阶段。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大人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在孩子天真浪漫的心里,这世上的万物都是原来的本质。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们阅历有限,但是潮气蓬勃。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渐深,阅历增多,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进入这个阶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境。有得意的,有沮丧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幸福的,有痛苦的。带着这种心境再去看,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

  有一些人通过自己多年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种人生境界。这时的你茅塞顿开,放弃物欲横流的名利场,回归初心,回归自然,做回了自己。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繁杂世俗之事,顺其自然,对成败得失,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你,已走出了山水之间,回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到了这种境界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便是达到真正的淡泊境界。这是一个由单纯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是人生的升华。许多人不知放弃,永无满足。只达到了第二种境界。

  正像一首民谣中所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

  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攀比一生。最后发现,到了人生的终点,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抱恨西归。

  ▲从哲学上看:

  人们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人类对事物,特别是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经过若干个周期,才能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体现了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是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所以,看山不是山。

  还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过程,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秩序。是矛盾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的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

  正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正是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量子力学最简洁的解释:

  看山是山:量子的波动性

  看山不是山:量子的粒子性

  看山还是山:量子的波粒二象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认识世界的过程和人生的三重境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哲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辩证法中包括一个关系、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种方法、五对范畴
高中哲学基本知识点 普及与回顾
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