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善若水”的管理启示
userphoto

2019.03.11

关注
      《道德经》是公认的哲学经典,同《易经》《庄子》一并被称为“三玄”。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提到“上善若水”的观点。“上善”,即最善,尽善尽美。老子认为“水”是最近于道的,水的特性完全符合老子所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主张。“上善若水”就是形容做人的最高境界,善行要像水的品性一样。
  很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具有坚韧、果敢等优秀品质,但随着企业的规模壮大,其不善管理的短处也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制时日尚浅,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尚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近些年来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产生矛盾,导致企业经营问题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更是显得尤为迫切。
  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其蕴含的管理智慧对现代的企业管理者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道德经》第八章“水德”的解读和感悟,谈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启发。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主要是老子“水德”近于“道”的思想主旨的总纲。因为水的三大特性:“利万物”“不争”和“处恶处”。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恰恰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对自身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一样的圣人之德,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不争名利,以德服人。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在有生之年培育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一个是京瓷,一个是KDDI,他被誉称为当代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君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企业思想家。他的经营哲学集中到一点就是:“敬天爱人。”“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这里的“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所谓“爱人”就是“利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个“他”是指客户,广义的客户包括顾客、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对于一名成熟的企业管理者来说,管理不只是单纯的规章制度,只有像水一样,顺其自然,谦下待人,用更人性化的管理才能真正使员工发挥最大的积极性。这正是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重新成为经济大国的重要原因。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可译为:最善的人,处世要安于卑下,心要保持深沉宁静,交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为政要有条有理,办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这段话其实是对前句“水德”的具体例证,以水喻人,指出做人应当如水一般。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
  “居善地”,老子所希望的,最好的管理者(统治者)应当是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居善地”,就是要企业经营者做好定位,放低姿态。只有认清自我,谦虚处下,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不断自我发展壮大,如三顾茅庐等历史典故。反之,一意孤行,脱离群众,自命不凡,结果必然是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心善渊”,就是要懂得“道”的统治者要像水那样深沉宁静,能够顺道之自然,保持心胸宽广,眼光深远。正如风靡一时的电影《功夫熊猫》中所说,真英雄莫不谦逊有加。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没有任何一个管理者可以宣称自己在所有的环节都是专家。只有胸怀宽广,善用各种人才,做一个从善如流的领导者,才能发挥每个员工的最大潜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与善仁”,是指交友仁爱。现代社会,竞争加剧,人与人心灵隔膜不断加深。管理中的主管或领导者,为人处事,不论是你的下属或上司,也不管是你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都应真诚以待,仁义相处,且敢于说“不”。相反,一个整日钩心斗角,不思进取的领导者带领下的团队,就只能是在不断的内耗中被逐渐掏空、淘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言善信”,即是诚信管理,现代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对于企业家来说,诚信就是其第一生命。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曾经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等人格魅力,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但三聚氰胺事件使老牛几十年苦心积累的诚信毁于一旦,个人形象大打折扣,实在是警醒世人。
  “政善治”, 主张为政要像水那样顺理成章,有条有理,“无为而治”。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按照企业发展规律办事,切不可一意孤行,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经济发展规律之上,巨人、三株、秦池等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正是违背企业发展规律,最后不得不吞下盲目扩张导致的恶果。
  “事善能”, 就是要像水那样柔润通达,企业的管理者要有统驭全局的能力,企业的事情都有相应能力的人来承担,才能办好。做企业,其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财,一个是人,但归根到底都是由人来执行。因此,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知人善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阿里巴巴的老总马云说,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关键是要看老总离开后,企业正常运转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企业的管理越好。这里除了包含企业制度建设的问题,更重要的就是衡量企业的人才管理水平的高低。
  “动善时”,就是行动要抓住时机。老子说: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诚如扁鹊论医一样,能治好疑难杂症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医生,防患于未然,治病与其发端才是最高明的医术。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时刻像一个听诊的医生一样,要善于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漏洞和不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及时发现企业的问题,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也可以认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敏锐的经济嗅觉,能够迅速判断并发现存在的市场机会,只有这样,才能领先于竞争对手,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老子又说:“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企业既要应时而动,又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切不可贪功冒进,要万事慎与始。
  《道德经》第八章,虽然讲的是为人处世之道,但其中所包含的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中的倡导自由、鼓励下属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的主张,却相互应和,形成了道家独特的管理思想。
  水,守拙、齐心、坚忍、博大、灵活、透明、公平。这些恰恰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最珍贵的品质。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内部员工,协调与完善各种内部关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更要面对波谲云诡的市场,在各种诱惑与风险面前不动摇,紧守自己的内心,像“水”一样,以“不争”实现“无不争”,这些需要勇气,更需要大智慧,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讲,“原则上是西方管理模式,加入中国文化哲学”。中国的企业家们只有不断自我提升,以“水德”为鉴,以国学智慧作为指导原则,才能在激烈的市场大潮中自由搏击,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对企业家的启示“上善若水”的三重境界,七项修炼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道家的“上善若水”与企业家修炼
老子思想与企业管理的启示!
我在《道德经》中发现了一些生活的秘密,想和你分享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无为而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