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博物馆特展 古印度神庙艺术

上海博物馆特展 古印度文明 辉煌的神庙艺术

 



    “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展”是由上博和大英博物馆及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联合举办的,大英博物馆提供了88件文物,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提供了18件文物。

    参观上博的第一天上午,时间全部耗在这个展厅了。展品数量不算大,但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尽管是全然无知,还是装模作样地一件一件细细看过。










    (本展不能拍照,上面的图片都采自网络。)

 

    数千年来,从南部印度洋的海滨到北部喜马拉雅的山麓,神庙的香火缕缕不绝。基于沙门教发展而来的佛教和耆那教同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正式形成;而印度教源于古印度的另一派宗教体系——吠陀教。现代意义上的印度教教义源于古老的吠陀教义,由婆罗门发扬光大之后又吸收了部分佛教与耆那教的哲学思想才最终确定。

    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在印度历史上的诞生时期相隔不远,并且在差不多3000年的时间内都处于一种共存状态。在它们的成熟阶段都建造了许多神庙,艺术水准都相当高超。

    在这次展览中有一件展品,公元2世纪到3世纪之间的一尊石刻观音佛像——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尊观音造像。那是佛教刚刚进入中国的时代,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边,古代印度人已经在佛教艺术上取得了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

    而数千年来每当王朝更迭,伴随着政治权力的或推动或打压,宗教的境遇也是迥然不同。在著名的阿育王推动下,印度教成为他王国中的显教;耆那教最被世人所熟知的,是它著名的信徒圣雄甘地;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如今在印度仅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还有影响力……

    印度的宗教谱系实在是太庞杂了,那些神秘的名字和繁复的枝蔓,非专业人士不能熟知。但那些佛像,虽然有着典型的印度面容,其神情和姿态,却与中国古代佛像在精神深处有着共通之处。

   














(这几张图片是别人偷拍的,借用下。)


    大英博物馆以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早期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著称,当然其中还有大量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从250年前建馆之初开始,大英博物馆就确定了包括中国文物在内的一些其他文明的珍品是他们的收藏核心。所以,在刚刚开始的一百年中,大英博物馆几乎没有任何英国本土的藏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50年左右。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大英博物馆为代表的西方博物馆成为令人羡慕的博物馆界翘楚,相关的世界古代文明的学术研究也同样在这些博物馆所在的国家兴盛。因此,在这个关于印度古文明的展览中,甚至看不到任何一个印度人。通过这样的展览活动和学术交流,古代文明的成果得以在全球化的平台上共享。虽然,珍贵文物的所有权依然归属西方。

    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个连英国观众也很少能看到的展览,就算专程去大英博物馆也无法看到。因为此次展出的大部分展品,和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一起,平时都深锁在大英博物馆的库房。

    整个展览,什么也没有看懂。但毕竟慕了一个大名——咱看到过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了。呵呵。也曾多次提请学生注意印度巴西日本俄罗斯。呵呵,那天,我终于见到印度的“真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味梵境雕刻之美
古代印度文明年表
陈寅恪:“印度人为最富于玄想之民族” | 《印度艺术》
了解耆那教(19)
印度国家博物馆游
印度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