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陶文明博物馆
古陶文明博物馆
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观园北门附近,有一座幽静、别致的博物馆,这就是北京首批民办博物馆之一的古陶文明博物馆。从1996年初开始筹备,由收藏家路东之以变个人秘藏之宝为社会共有之物、开创中国博物馆事业新的途径和体例,并最大意义上发现与实现中华古陶文明的价值和尊严为理想而创办。博物馆由北京市文物局于1996年10月30日批准成立,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注册为公益性民营事业单位,1997年6月15日隆重开馆。
古陶文明博物馆是第一座陶的专题博物馆,藏品以新石器时代彩陶及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砖瓦、战国秦汉封泥三大系列兼及其它相关领域约3000件出土文物,构成以古陶文明为主脉、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展陈一部近乎完整而形象生动的古陶文明史。
作为自筹资金的特殊文博事业单位,古陶文明博物馆设有可能工作室和艺术品服务部,努力开发古陶文明的潜在魅力和馆藏文物的使用价值,长年生产多种形式与品类具有独特文化品位和特色的系列工艺礼品。
古陶文明博物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常规展览由“彩陶渊薮、瓦当大观、封泥绝响、古陶序列、拆散的结构及其它、文字的美奥”六个专题系列近千件展品构成,力求使普及教育、艺术欣赏和专业研究相结合,将古陶文明恒久而独特的魅力展现给世人。
其中,“彩陶渊薮”系列展出甘肃、青海、宁夏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为主的彩陶近百件,其中有许多保存至今仍惊绝完美的珍稀之品。
自新石器时代中期发达起来的彩陶,以其美妙和谐的造型,神奇变幻的图案,绚丽丰富的色彩构成中华文明最初的灿烂篇章,构成东方艺术和汉语文字的源头之一。先民通过写画在陶体上的线条、圆点、图案和符号表达他们的认识和感悟、欲望和感情、经验和疑惑、信息和文化,我们也正是通过这些神奇美妙的造型及其写画在上面的线条、圆点、图案和符号,感知那邃古远逝的神秘的岁月时空,感知先民生命,生活与文化艺术的信息,感受华夏文明的恒久魅力。
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2900年)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和甘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仰韶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因时空的差异,其文化面貌和表现风格十分复杂,可分为半坡、史家、庙底沟、大河村、后岗、大司空等诸多类型,而以半坡、庙底沟、大河村为最著名,其中的人面纹鱼盆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性代表作品。
马家窑类型彩陶: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400—2000年)因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境内的黄河、洮河、湟水和大夏河流域。马家窑文化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马家窑类型彩陶造型规则,陶质细腻,图案精致,线条流畅匀称,色彩朴素单纯,为精美绝伦之作。
半山类型彩陶:半山类型(公元前2500—2300年)是马家窑类型的连续和发展,是马家窑文化进入繁荣昌盛的阶段。半山类型的造型和色彩都更加丰富多彩,由原来的朴素单纯变得奇异艳丽,繁茂复杂的图案与饱满的造型浑然一体。半山类型彩陶的数量猛增,表明黄河流域制陶业的高度发达。锯齿纹、涡纹、葫芦形纹和连续四大圈纹是其代表性纹样,并出现了许多从前鲜见的几何类纹样和文字性符号,它们构成了汉字文化的雏形。
马厂类型彩陶:马厂类型(公元前2453—2032年)是半山类型的继续和发展,是黄河彩陶最灿烂也最多产的季节。其器型之多样、图案之复杂、色彩之绚丽和数量之巨多,可谓登峰造极,真正让我们领略到黄河彩陶的和声和交响。可以说在四千多年前的黄河上游,我们的先民将陶与彩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四大圈纹、变形人形纹、波折纹、菱形纹、回纹、曲折线纹是马厂类型的典型纹饰。此外,还出现了堆塑、捏塑、镂孔等多种工艺手段。
齐家文化彩陶:齐家文化(公元前2183—1630年)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其分布除甘肃、青海外,在宁夏也有遗存。齐家文化处于铜石并用的新石器时代末期,以素陶为主,施彩与纹饰类别锐减,线条单纯朴素,图案抽象简约,往往以器型本身完成艺术美的构成,可谓素有素韵。然而,齐家文化中又有通体满绘纹饰的杰作,其图案循环往复,固执重复,得韵律回环之美。
火烧沟文化彩陶:火烧沟文化(公元前1950——1430年)于1948年在甘肃山丹县四坝滩首先发现,初名“四坝文化”,1976年火烧沟遗址发掘后更名为火烧沟文化。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的西部,以火烧沟遗址为代表。火烧沟文化明显受到马厂类型晚期和齐家文化的影响,多饰深红色陶衣,其晚期以变体蜥蜴纹最为代表,并出现一些造型奇诡怪异的特殊器物。
汉绿釉在陶器中名气颇大,其绿釉之肥美纯正使人难以置信其为两千年前之物,为后代施釉的技巧奠定了良基,构成中国陶瓷史釉艺之初的重要篇章。本组汉绿釉出土陕西与河南,包括了汉绿釉不同形制与品类的代表作品。
夏家店文化陶器:在中国东北的辽宁西南、内蒙古东北一带,以赤峰、药王庙、宁城为中心分布着承接红山文化而来,相当于中原夏、商、周时期的夏家店下层和上层文化。其以灰、褐、棕色皮壳灰陶为主,以生活用品为多的陶器,近年大量出现于民间文物市场,却因量大且相对朴素单纯而为世人所轻。其实夏家店文化陶器不仅是极具重要文化意义的,而且是独具艺术品格的,其整体成就已相当高,对后来文化的影响也相当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瓦当大观”系列是第一个按年代、地域和功用划分的专题瓦当展览,展出从战国至东汉数百年间不同地域、不同功能、不同品类的瓦当153件,其中多有珍稀孤品。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瓦已是现存最完备的瓦当收藏体系。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构件,用于椽头,起遮挡风雨和装饰房檐的作用,瓦当文化始于周而造极秦汉,大体经过半瓦到圆瓦、由阴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这样一些递进。它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综合共蕴的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宫廷、宫署、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等,反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美学和政治内容,该馆藏瓦四百余枚,其中多有珍稀孤品,堪称中国古代瓦当的第一个系统化专题展览。
朝神之宫瓦当,汉皇家神庙建筑用瓦,面世仅见两品,以此品为完美。传出土长安,为汉宫宗庙建筑用瓦。路东之馆长为此赋诗:“红墙紫柱远城栽,御辇喧天绕几回。枉信帝王尽龙种,黄袍劳损拜神来。”
出土于河北易县的燕瓦当瓦体硕大笨重,威严雄浑,如猛汉粗服,极富慷慨悲歌之气魄。
“封泥绝响”系列展出秦汉封泥175件,这是迄今最重要的封泥专题展览。尤其秦封泥部分被称为“秦文化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含概了秦始皇三公九卿政治体制的各类属官,揭示了数十个失载的秦郡县、宫苑名称,揭示了许多与秦始皇及其秦代文明相关的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内容,从而被考古界、秦汉史学界的专家称为“秦始皇批阅文书的遗物”,“是可以弥补《史记》、《汉书》缺憾的珍贵文献,是统一的中国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国百代政治体制的源头档案”。
封泥是古人封缄文书、信件、货物时盖有印章的泥团。它忠实反映了战国秦汉时代用印、封缄、驿传、上计、贡赋等制度,又是汉字艺术、玺印艺术的真实传本。随着纸帛的诞生和使用,封泥之制渐废。自清末发现封泥以来,一度受到金石学家、收藏家的格外珍爱,成为考古探微、补遗证史和研究古代印学与书法的绝好材料。该馆收藏秦汉封泥总数为存世封泥收藏之最,尤其秦封泥逾千枚,堪称秦文化考古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可视为统一的中国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国百代政治体制的源头档案。
“古陶序列”展出周秦汉唐2000年间不同器型与品类的陶制文物126件,从中可以看出古陶文明的演进与发展脉络,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华夏先民有关陶的创制、使用和审美。
陶是人类最早创造出的非自然物质,是人类文明的先声,陶的艺术是融汇金木火水土全部要素的“五行之艺”,中国古代陶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陶的领域,华夏先民曾经将智慧和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常常使后人叹为观止。
该馆系统收藏了五千年来中国古陶不同品类的代表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华古代文明大河中有关陶的创制、使用以及华夏先民对待陶的审美情趣,从中可以看出古陶文明的演进与发展脉络。
东汉灰陶哺婴俑,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郁。
西汉的陶马头、陶牛、陶猪、陶犬、陶鸡、陶鸭、陶羊,六畜兴旺,憨态可掬。
西汉的陶井、陶盐罐、陶盉、陶灶、陶槅、陶扁壶、陶虎子、陶仓、陶枭、卧虎陶镇、熊首陶灯栓,工艺精巧。
汉空心画像砖为汉贵族、官僚墓室建筑材料,该馆藏品之有带“太守”字样者,正印证了这种汉空心画像砖中极少见之仿木石的栌斗六棱柱结构,可谓汉代建筑实物的模型。此外,该馆收藏的空心画像砖纹样中有楼阁、厅堂、门阙诸形象,为研究汉代贵族庭院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
双龙相交星相图砖:此砖充满神秘色彩,出土地点不详,似为战国时物。两龙相交构成对称一象,内有星团,而龙身亦遍布星斗,使人联想宇宙太空。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即为两蛇(龙)相交之形,乃宇宙之精——人之始祖。另有一说,此为东宫苍龙星空形象,含角、亢、氐、房、心、尾、箕诸宿诸星座。
2000年6月15日,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三周年之际,又增加了新的展览内容:《文字的美奥——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三周年特展》,展出多载体与文字相关内容的文物约两百件。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先民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汉语文字是地球人类最为神奇美奥而博大精深的文字体系。以表现文字为主题的收藏内容一度曾是中国收藏家的正宗、主项和热门儿,也是传统金石学的主要范畴。
本展以多载体与文字相关内容的文物为展品,以 “文字的美奥”为主题,分为“甲骨拾遗、陶文演义、微刻奇观、玺印荟萃、砖文敷美、文献存真”六组内容。旨在从美学角度,将文字的魅力展现给世人。
新千年伊始,古陶博物馆展厅除了原有专题系列文物藏品展览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内涵独特而形式怪异的特殊展览:《拆散的结构及其它——路东之美术作品展》,展出路东之馆长多种艺术语言的系列作品近百件。
这是个不断改变和正在完成过程中的展览,内容与形式都别具一格,没有开幕式也没有结束日期,展品由“拆散的结构ABC系列、梦斋文献系列、梦斋考古系列、梦斋原拓本系列、世纪末寄怀曲系列、新世纪寄怀曲系列、兼照自己的灯类系列、鸟和太阳与天地和人彩墨系列”等多组内容构成,展品随机变化,似是而非,充满先锋精神与另类色彩,并包涵行为艺术的成分在其中。
路东之,1962年农历9月20日生于北京。1981年师从欧阳中石学习书法,1982年师从萧劳学习写诗,进而向金寄水、马里千、孔凡章、刘毓煊等旧体诗坛诸家学习诗词曲赋。1987年入西北大学作家进修班读书,开始文物收藏并自修考古。1989年西北大学毕业后弃职潜心小说、诗歌、绘画创作,并痴迷收藏考古。1995年制作《路东之收藏战国秦汉瓦当原拓本》60部,发现秦封泥并全力收藏保护与初步整理研究。1996年创立中国大陆首批私立博物馆之一——古陶文明博物馆,1997年完成开馆。1998年完成《路东之梦斋秦封泥留真》原拓本80部;1999年制作《路东之梦斋藏甲骨文》原拓本60部;2000年制作《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砖》原拓本80部。因突发心脏病于2011年10月24日离世,终年49岁。
细观故者诗作,结尾两句,可谓一言成谶,令人叹息。
此次参观不同以往,是在十分凝重的气氛下进行的。原本因路馆长的猝然离世,古陶文明博物馆闭馆十天。但一位女馆员听闻本公子是专程前来吊唁的,当即破例免费接待,并派一位男馆员全程陪同讲解。而后也有一位韩国老人上门慰问,言辞哀婉,令人动容。无容置疑,路馆长的英年早逝,必然会给该馆带来极为重大的影响。作为私立博物馆,失去了领军人物,今后如何生存,可谓前途未卜。衷心希望这么一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馆,不会难以为继,就此消失在京城的文博圈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陶拾珍, 走进古陶文明博物馆
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
古陶文明博物馆镇馆之宝
问道古陶追梦人
祖国风光(2080)柳湾彩陶
柳湾彩陶:河湟文明最早的存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