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 近现代画家绘画展
下沉式的室内翠竹庭院,流水潺潺、曲径通幽,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一只铜狮静卧在竹林边,蓦然回眸的神态颇为生动。 空间区域的划分疏密有致,匠心独运。
“近现代名家绘画展”主要展出20世纪上半叶(1900——1949)名家的绘画作品,侧重北京地区的书画名家的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是首次展出。
传统的中国画在十九世纪初期经过一度沉寂,到鸦片战争以后,重新兴旺起来。其成就主要表现在花鸟画上。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些绘画作品,一反过去纸绢相承、孤高冷逸的画风,扩大题材,接近生活,增加时代气息,重新繁荣起来,出现了以沿海城市为中心的“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和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等人都先后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辛亥革命前后,一些有志改革之士,希望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造中国画,提高中国绘画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各地相继办起美术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积极引进西方的美术教学方法,徐悲鸿、刘海粟、蒋兆和等通过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继承和革新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徐悲鸿同时代,有影响的画家还有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等人。
左为于非厂(音安)《四喜图》,右为张大千《仿道君皇帝八哥图》。
张大千之二兄张善孖所绘《双虎图》局部,张善孖擅长山水、花卉、走兽,尤喜画虎。曾在苏州网师园内豢养一虎,朝夕揣摩,创作出许多以老虎为题材的作品,名震画坛,故自号“虎痴”。
王震《观津老人像》局部 上为徐悲鸿《奔马图》,下为马晋《双马图》。
吴徵《无量寿佛图》局部
俞明《九歌图》局部左为陈半丁《溪山闲居图》,右为吴镜汀《仿大痴秋山图》。
溥儒《罗汉图》局部 吴显曾《钟馗小妹图》局部
上为梅兰芳《富贵大吉图》,下为齐白石《三子图》。
张大千《黄山记游图》局部
徐悲鸿《灵鹫图》局部
左为吴湖帆《仿吴镇渔父图》,全图以水墨构成,高古萧疏,平远法构图,坡石多用董、巨的披麻皴,笔墨沉厚清润,意境宁静闲远,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这也是吴湖帆笔墨语言的独到之处。右为林纾《春山图》,林纾即是林琴南,说到林纾,不能不谈到他的外国小说翻译。一个不会外语的传统文人竟早着先鞭地翻译了200余种外国名著,影响之大几乎掩盖了他包括国画、古文在内的其他过人才华,真是不可思议。画面上春山在望,弱柳拂水,杂花生树。小河弯弯,清流可掬。茅屋散落河边,三三两两,安宁清新。 张大千《中郎授女图》局部
左为陈师曾《秋晴红叶图》,右为冯超然《临弘仁古亭秀木图》。
叶昀《仿唐寅诗意图》局部
左为颜伯龙《三兔图》,右为曹克家、陈半丁《观望图》。 左上扇面为狄平子《秋江钓艇图》,右上为吴湖帆《仿沈周白菜图》,左下为吴昌硕《花果册》,右下扇面为溥伒《山溪饮马图》。
左为陈宝琛《虬松图》,右为徐世昌《红梅图》。“近现代名家绘画展”的截止时间为7月25日,地点在首博圆展厅三层,免费参观。
“七彩坊”活动对象主要是学龄前儿童以及小学各年级的亲子观众,主要根据幼儿和儿童认知发展的需求而设计,提倡亲子共同参与、合作学习。孩子们可以随时参与,通过“做中学”,体验亲自动手的乐趣,启发探索欲望,培养动手能力,并培养其一定的艺术想象力,如软陶制作、勾画京剧脸谱、年画印制等。首博亦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作品展示的平台,让其能够交流分享各自的成果,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清寂无人的咖啡座,两个服务生见到本公子拍摄,互相推搡着笑做一团。 至圣先师在幽静的竹林一隅,含笑凝望。
雅致的书屋店堂内,值得驻足细细翻阅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