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康兰陵南朝陵墓石刻 梁文帝建陵石刻
石刻简述
余所观阅与南朝石刻相关诸文,最详实浩繁者,当数此梁文帝之建陵。不仅因其为梁代之首陵,开一朝之风情,亦多因此处石刻体制完备,为南朝石刻之完美者。此陵造像不仅体例完备,保存亦好,同时,史料典籍亦多相关风闻言事。更兼其位置相对易找,为诸方家所爱。
前者缁衣人兄,有一篇妙绝之文,详述建陵之故事,颇具情趣,而言辞亦好。推荐诸君一观,链接沉底。
记得第一次走南朝石刻时,是大一暑假,拿着冯方宇先生之图谱,时为2004年,手头并无相关攻略。一个人漫无目标的在丹阳县周遭寻觅。到三城巷时已是午后,正是酷热难耐时,有鉴于上午问路无一所得,我决定不问路,自己撞。出荆林后过铁路桥,当时还是施工。有工人师傅看我学生模样,问我是不是也来看狮子。顿做如获至宝状,师傅让我沿桥侧土路北行。抬眼望去,两根华表巍然耸立。时唯七月,亦是草高绿密光景,此情此物,甚为壮观。
南朝陵墓石刻组合之辩,自古在之。从早期的记载来看,南朝石刻似有麟,碑,表,阙之属。如初宁陵似还有口标,石谒之属。后经考证,口标似为母制之四界标,而石谒在上世纪70年代,在南京富贵山东晋恭帝陵已有实物出土,为墓中之物。故南朝陵墓地上石刻,当有四种。而实际上,大多数墓葬的地面石刻,自朱偰先生实测时的上世纪20 30年代,就只有三种。故《南京南朝陵墓石刻》《南朝陵墓石刻艺术》等作品皆云,南朝陵墓石刻为三种六件。
梁文帝陵石兽与华表之间的建筑残件,其实与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墓阙的形制相当。石座似为阙之基础,上面应该有左右各一的一组石制建筑。风格有可能和汉光武帝原陵复原墓阙和四川雅安的高颐高君雅墓阙类似。当然以上仅是猜测。因为在建康南梁南平元襄王萧伟墓前,亦发现了怀疑是墓阙建筑的遗址。且位置与文帝陵相似。然因史料之缺失,并无有关南朝墓阙的实物或图纸存事,仅能从史料中看到,南朝石刻中阙的存在,和梁文帝萧伟墓葬现存石刻似有对应,然其他墓葬是否也有墓阙,现不能确考。从史料中看,南朝宋的长宁陵,亦有墓阙存在。
艺术风格
建陵石刻现存状况如下:陵前设置天禄、麒麟一对。天禄身长3.10米,腰围2.76米,麒麟身长3.05米,腰围2.70米。有神道石柱二根,两石柱上端有神道石额两块,石额上刻有“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个大字,左右相向,左为正文顺读,右为反文逆读。在石兽与华表之间,左右各有一组方形石座。石座中心均有一“T”型石槽。华表之西,为两座石碑。神现存跌一对,其上石碑早已无存。现存梁碑皆作碗首形,高浮雕双龙,交辫环缀于石脊,中有方框刻文字,枉下有穿。与建康所见南朝石刻风格类似。
史料记载,梁建陵石刻营建于梁武帝初期。石刻的风格和南齐尚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两尊石兽,纵目远观,与其他诸梁墓葬石刻风格迥异,而颇似南齐永安陵之麒麟。头部圆雕激发充分,眼睛并无过度凸起。虽然身体弯曲程度不如修安陵,但脖子修长,又似景安陵风度。诚然,建陵石兽在体型上已比齐陵大了许多,且主意头部纹饰的雕琢,该石刻因处于两朝交际时期,故有承上启下之感。
建陵两件石兽的四足也在早年残毁,数年前当地文物部门以水泥修复,为五爪,这一点颇合梁代之制。石刻体型俊硕,虽风度颇似齐陵,但不如修安,景安之清风秀骨,仔细发现还有一些呆板,特别是眼光,少了南齐神采奕奕的性灵,倒多了许多写实之巧。石兽然挺拔,矗立于荒野之上,更多了几分情景交融之美。建陵石兽之写实特色,起一代之风。石兽体表的花纹,相对齐陵要简洁明快几分,并无过多夸张之法。反从另一角度烘托出石兽本身的高大,健壮。亦为南梁之特色。
南宋时严羽论诗时云:“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以为悟秒入神,为诗之上品。其实雕塑亦是如此。南梁石兽雕刻,自建陵起,终于陵口,首尾六处,一改南齐玄理所长雕琢想象绚烂之异彩,而多具写实之风,论气韵生动者,梁之石刻可谓绝品。齐之清风秀骨,梁之生动气韵,亦为中国历代石仪所崇,为万代法也。
建陵之华表,亦南朝唯存之帝陵华表,根据南宋史料记载,景安陵在宋时也有华表存世,然今已无存。华表为南朝石刻承前汉阙表之道所创,然其造型已与前汉不同。亦多西方之气韵技法,深受希腊罗马之法影响,亦多受释教影响,又因此风格不为后世唐宋所沿袭,故为中国陵墓石刻之孤例。
建陵两根华表保存完好,自柱头之小兽,柱首,柱额,柱身,柱墩,均保存尚好。华表之技法,融浮雕,收分于一体,柱墩为两条螭龙盘旋交错,首首相对,似戏珠之状。以高浮雕技法,将龙之身体半镂空雕于石上。对龙的细节刻画,亦不如齐之石兽纹路,取其精神为上法。柱身多绔纹,且自下而上逐渐收缩,自远而近观察,则体型尤匀称。绔纹之技法,亦多半浮雕,此种形制,多见于古希腊古罗马神庙。似为西方技法东传影响之作。
华表之首设计颇为独特,圆形柱头,颇似一朵莲花,而莲花顶上为一小兽,有谓之望天吼者,亦有谓之小辟邪者,因此物罕见完整者,仅从形制看,称望天吼无不可。覆莲造型,与吼得造型,特别是柱额两侧,多有之驮额力士的造型,多见于南亚佛教建筑。诸君尽知,南朝时期释教发展迅速,南朝四朝均尊崇佛法。尤其在梁代,梁武帝曾数次舍身同泰寺,尊佛尤甚。石刻的一些技法和造型,取材于佛教,为时代特征。
柱额分上下两部,下部多阴刻两只螭龙戏珠之形象,与柱墩纹饰类似。而柱额多书墓主名讳加神道二字。建陵华表的字体,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种流传时间很短,且留存很少的一种书法体例。此书法盖出于南梁文人游戏笔墨,一谓取其巧妙,而能识者少,故仅存于梁武帝时期数十年,这种书法一反当时文献的阅读方式,自左而右,且字皆反写,曰反左书。这种即兴游戏之作,于文献遗迹十分罕见,而在南朝石刻中却存两处,十分难得,亦南朝石刻之珍贵处也。两石柱一文正书顺读,一文反书逆读,犹如镜子一般,颇具易趣。
南人顾恺之,张僧繇以为,艺术之上乘,乃求其神韵。神存则艺存。建陵以下诸梁墓造像,不唯帝陵,兼王侯者,大抵神韵上佳之作也。石兽之健硕威猛,华表之中西交融,赑屃之敦厚挺拔,不仅为六朝一时之佳作,亦为中国古代陵墓艺术之上上品。上承秦汉,下启唐宋。
墓主简介与考证
历代文献所载,梁文帝名萧顺之,为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而年纪,比萧道成略小,应在两三年内。然笔者由一些资料和考察实录考之,《梁书》在对梁武帝父祖名讳的记载上,似有错误。
萧顺之的几个儿子,不用往后数,就说前三代,萧懿生于何年不详,应该不会比萧敷大很多,萧敷比梁武帝大三岁,生于公元461年,梁武帝生于464年,我们再看齐高帝萧道成,即使萧顺之是他的族弟,也不会比他小很多,要不然怎么能称他少有大志呢?齐高帝是生于公元427年的,他的儿子齐武帝则生于440年,也就是说他13岁就有了自己的长子。那么萧顺之有长子的时间应该也在此年前后才是。
齐高帝,也就是梁武帝的叔叔,比他大了37岁,比他哥哥大了34岁,如果他们的父亲是萧道成的族弟的话,也差不多能比他们大30好几岁。这在10几岁就有长子的士族时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如果以上举例还不以有所判断,我们不妨再看萧氏家族的例子,文惠太子萧长懋,是齐武帝的长子,只比齐武帝小18岁,也就是说齐高帝同志30岁就已经做爷爷了。而我们的梁武帝这个时候还没出生呢。族兄都做了爷爷,族弟的儿子还小的很,这是说不通的。
当然完全可以说,梁武帝有昭明太子还快40了呢,人就有儿子晚,又如何?不过按照一般的规律而言,在南朝时期,有30多岁的年龄差异,一般应该是祖孙辈。且从整个家族看,梁武帝的例子也仅仅是特例而已。
《梁书》记载,萧顺之的父亲,名萧道赐,是南齐时期的官僚,这就十分奇怪了,萧道赐应该是高帝的叔叔,也就是宣帝的弟弟,这哥俩年龄也应该差距不大,而齐宣帝在宋明帝时期就挂了,而萧道赐竟然在南齐还能做官。
综上我们大致可以做一个推断,成书于唐朝的《梁书》因为大量资料毁于战争,所以著书时犯了顺序的错误,而且也因为这个错误,唐突的认为,萧梁皇族应该比萧齐皇族小一辈。
事实上,一直到萧顺之的父亲萧道赐以前,萧梁皇族和萧齐皇帝的辈分排序一直是不乱的。前20几代都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就从萧道赐开始了。
萧整—萧隽—萧乐子—萧承之—萧道成(道成有兄道生)【南齐书】
萧整—萧辖—萧副子—萧道赐—萧順之(萧道成的族弟)【梁书】
不知为什么梁书就坚决认为萧道赐是老爹,而萧顺之是儿子,而且他们的名字分明已经说明了他们该处的辈分,却依然故我写在史料之中。或许唐时还有其他证据,今已无考,故有此质疑?
笔者个人以为萧顺之,当为梁武帝之祖父,既所谓兴安陵墓主。而梁文帝的名字,是萧道赐,他才是齐高帝的族弟,也是萧顺之的儿子,梁武帝的父亲。他才是建陵真正的主人。
简明攻略
三城巷五陵南北相距,如果不是在夏秋草高的时节的话,完全可以用肉眼看到。每两座陵墓相距也就数百米,实在是一处很好找,也很适于游览之便宜之所。
其实三城巷的六朝从丹阳市云阳大桥坐车到三城巷,问问当地人很好找因为几个石刻都在一起我在这里主要为了节省时间介绍的是不返回市区直接前往的办法
坐从丹阳到荆林的车,下车以后嫌麻烦可以坐摩的。司机说到去张巷的那个路口下(那条路叫皇业路但并不是去皇业寺的路)如果司机不明白你就和和他说到那个能到前艾三城巷的路口 当地人都知道。
当然走着去也是不错的选择,沿着前艾东路(就这么一条大马路,或者你问人怎么去前艾),往朝前艾的方向朝西走,过了沪宁城际铁路的桥,非常明显的一个桥以后,就有一个向北的岔路口,是土路,沿着该路一直走朝北走吧。你就会看到了,眼神不好的,就一直观望路左边的草丛,五处墓葬石刻,看到一处就行了。(我05年就是这么找的)
如果你要找村子的话,什么刘家村,大庄里,唐家,都可以,总之都在那条向北的土路的西边。最南的是兴安,最北的是庄陵。
或者坐车的话还可以坐到访仙的车,因为这车要经过前艾,就一定要走前艾路。你过了高架桥看到岔路口,就可以下车了,那里应该是没有站牌的,不过理论上随叫随停。PS.我说的是从云阳去访仙,回来的话自然在反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丹阳 南朝石刻
雨临陵——南朝石刻巡礼
南朝陵墓石刻访古纪行之十一——三城巷失考墓
丹阳,启动南朝帝陵和石刻文化申遗!
南京六朝陵墓石刻探访
丹阳城市记忆:南朝陵墓石刻之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