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藏相机
1)     英國滑箱式相機 1850年前後,英國倫敦雕塑家阿切爾用硝化棉溶于酒精(火棉膠)和感光化學品拌和涂在玻璃上裝入相機中進行曝光後再進行顯影,定影和水洗,這就是“濕板顯影法”,它在攝影發展史中佔據了重要的一頁,而當時使用的照相機,就是這類滑箱式相機。本機買進時紅柳桉木箱體已破爛不堪,箱體已散架,但是相機的心臟-鏡頭放在保險箱裏完好如初,為在2000年杭州西湖博覽會上亮亮相,經長達兩個月的修整,才完工展出。
本機有一個鏡頭,長20釐米,直徑10釐米,重量3公斤,镀金,全黃銅製作。
2)英國倫敦生產的海軍單筒望遠鏡1790年。全銅質,總長度95釐米。三節伸縮式鏡筒內壁刻有“ALLNVTTVAYORNGHCL-ONDON”文字,此類望遠鏡,當時國人稱“千里眼”、“西洋鏡”,是西歐各國使臣向清皇朝皇親國戚贈送的禮品。
3)    美國柯達4寸幹板相機 1903年。本機是伊斯曼-柯達公司早期產品,速度:T、B和一檔約1/30,最大光圈8,最小光圈F64,紅皮腔伸縮調焦,長寬高為117×82×55mm,國內很少見到柯達早期相機。
4)     英國桑頓·匹克新聞相機 1917年。該相機是早期的單鏡頭反光相機俗稱,T、P,機身主體為木質結構,簾布焦平面快門,有B、1/10-1/1000s 鏡頭有英國柯克 COOCK,蔡司鏡頭也能配用,片幅3英寸、4英寸,也可用玻璃硬片和散頁片,當時的新聞記者用這類相機。
5)    德國萊茨顯微鏡 1918年。德國萊卡相機LEICA從1925起就風靡世界至今仍盛名不衰,它的生產廠家是萊茨廠LEITZ,在萊卡相機問世前,萊茨廠(公司)已經是世界上著名的顯微鏡生產廠家,它的產品以其高品質高價格而著稱,一、二十年代中國還很落後,望遠鏡還十分稀罕,當時流入國內的顯微鏡只有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才偶爾有一、二台,中國又歷經戰亂,能完好保存至今就十分難得了,再加上當時進口幾臺,非得用黃金購買,其價格是萊卡相機的十倍,達官貴人也玩不起,尋常百姓看一眼也是難得了。
6)    美國好萊塢120雙鏡頭反光相機 1925年。美國生產照相機歷史悠久,二、三十年代好萊塢已經是聞名與世的電影基地,卻從未聽到好萊塢牌照相機,本機的構造也很奇特,與同時代的德國“羅萊”“福倫達”“蔡司”120 雙反相機相比,“好萊塢”顯得十分原始,很明顯是試產時的樣機,本機機身無編號,上、下鏡頭無編號,連F2.8 35/75mm最大光圈F係由也不標示,一、沒有光圈檔,二、沒有速度檔,實際上比美國白朗尼620木合相機還要簡單,但它的整個機身卻是澆鑄(翻砂)成型,工藝十分考究複雜。
7)     德國“萊茨”航空鏡頭   20~30年代。德國LeitzF=3.6/325mm鏡頭,鏡頭又笨又重,焦距長達325mm,皮腔伸縮長度也長,實際上是飛機上的一台大型座機,片幅12英寸以上,當時使用12英寸頁片,用來繪製地圖,拍攝軍事目標,因為是軍用,所以產量不高,鏡頭無光圈檔,無速度檔,前鏡片可移位向前或向後移達到微調的目的,整個鏡筒全白銅製作。也沒有鏡頭號,只刻有Episf=1:3.6/32.5㎝ ErnstLeitz Wetzlar
8)     美國格萊·福來克斯 1929-1932年。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的新聞相機,特點是伸縮皮腔,折疊式皮上罩(對焦罩),罩收後可翻下機身上蓋板,成為一體。本機造型奇特是收藏人一見鍾情的照相機,美國格萊福來克斯相機還生產了各種規格,款式的新聞相機,體積上比英國桑頓-匹克相機要小巧得多,重量也輕。當時小報記者很流行這類相機,但因為是專業相機,產量也不太高,價格又不菲,七、八十年後的今天就不易見到了。
9)     德國柯裏裏120單鏡頭反光相機   1935年。本機是德國早期120單鏡頭反光相機,6×6片幅,本機有兩種款式,一款是羅口、速度1/10~1/1000s,第二款是卡口速度1/25~1/500s,本機機身無編號,鏡頭Redionar1:2.9/75mm,鏡頭號1123695當時這款相機已是高級相機,流入國內不多,所以現在是不可多見的收藏珍品相機。
10 )  日本127鍍銀紀念相機  1938年。本機是日本一台小巧精緻的全金屬紀念相機,工藝特別精細美觀,並有銀質紀念牌,另配延時自拍器,當時生產時產量不高,流入中國的就更少了,本機是世界上127相機裏工藝最好,造型最美的相機之一。機身鍍銀,屬於照相機家族中的華麗家族,收藏價值不菲。本機機身號在小蝶型銀質紀念牌上:NEW-GELTONo6590產地在日本、東京,本機是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由日本軍政要人帶入中國。
11)  德國康太斯Ⅱ 1936?1949年。本機在三、四十年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型相機之一,她與萊卡齊名,以工藝精緻穩重,本機全稱“耶那-康太斯” 鏡頭係卡爾蔡司耶那,機身號62779鏡頭1828213,有太陽能測光,本機是康太斯Ⅰ、Ⅱ、Ⅲ型中最堅實牢固的一款,造型達到完美無缺。甚至已超過萊卡相機
12) 澳大利亞五頭電影機 30年代~40年代。二戰前後,澳大利亞生產了多種款式的手持攝影機,以其小巧玲瓏聞名,發條輸片,五頭實際上是五個不同焦距的鏡頭,在拍攝時可旋轉選擇所需鏡頭。
13) 日本間諜相機MYL10  1938~1943年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生產和使用的間諜相機MYL10,比火柴合還小,但用特種規格膠捲,無編號、流入國內稀少。
14) 法國戈爾蒂620相機  1945年。法國戈爾蒂620相機實際上是倣美國白朗尼、德國阿克發相機,俗稱小方合,二戰前後法國流入中國的相機不多,至今保存完好的就稀少了。本機是戈爾斯坦的戈爾蒂公司生產。
15) 日本富士卡水下照相機   1950年。本機是日本富士公司產品,速度一檔,光圈一檔,均不可選擇,鏡頭F=2.8/38mm無鏡頭號,機身號5072331,屬於國外早期水下攝影照相機,本機特點:後蓋卷片把手,快門鈕,感光度盤等全有防水密封卷,一改旁軸取景相機在物鏡左、右上方取景,對焦的習慣,而是直接在物鏡上開一方孔作為取景,作對焦鏡的前鏡片,這與單鏡頭反光相機又有原則區別。
16 )捷克斯洛伐克奧比瑪倣萊卡相機  1949~1951年。本機機身無編號,鏡頭Meopta Belar1:3.5 F=45mm特種編號44444,本機生產期僅兩年,又是捷克唯一倣萊卡相機,總產量不足6萬台,其他奧比瑪相機焦距是58mm,而不是45mm,當時社會主義國家有12個,捷克又是個小國,所以六萬台計算要達到五位數同號44444。全世界只有5台,中國有一台應該是很幸運的了,眾所週知,萊卡及倣萊卡相機最結實、牢固,最易收藏的相機,如果不是戰爭或人為故意損壞,保存五百年不成問題,英文品牌OPEMA五位同號機,假設一半損壞,那麼存世量僅兩台,有可能捷克或者斯洛伐克的本土上也找不到這種五位同號相機,所以它是珍品中的孤品相機。
17) 德國康太斯  1953-1957年。德國康太斯FM/35單鏡頭反光相機帶1:2/58mm Biotar標準鏡頭,鏡頭號:353491;1:4/300mm,卡爾蔡司?耶那300mm長焦鏡頭,鏡頭號3662099,本機是康太斯早期135單反機,流入中國量很少,價格也不菲,而蔡司?耶那 300mm定焦鏡頭,九十年代美國二手價就高達3000多美元,這二頭一身套機就屬於收藏相機中的中高檔藏品了。
18 ) 德國萊卡Ⅲf   1955年。本機型年度第一次生產限產1000台,機身編號774001~775000止,本機機身編號774055,鏡頭Ernst Leitz 1:1.5/5mm,鏡頭號1299707,本機編號不包括ⅢfWorl和ERC,所以只有一千台,這是萊卡Ⅰ、Ⅱ、Ⅲ最後一款機型,1955年以後問世的是萊卡M型機種了,Ⅲf是Ⅲf與M型交接機種,鏡頭上也可以看出,它的最大光圈已達到1:1.5,1955年以後Ⅲf還生產了5次。
19) 德國羅萊·福來克斯120雙鏡頭反光相機   1958年。用120膠捲的雙鏡之王是羅萊,世界各國倣羅萊福來克斯一時成風,包括中國的海鷗4型系列,及各地倣海鷗系列相機,所以在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120羅萊雙反相機仍舊是專業攝影人所渴望得到的專業相機。隨機附件–蔡司前置4倍長焦鏡頭焦距達到400mm,一是本機價格貴,長焦鏡頭的產量更少了,價格是相機的2倍,總價位在2500元左右,比萊卡套機高得多,本機機身號1423385,蔡司?耶那前置長焦鏡頭號2450654。
20)德國羅萊·福來克斯120雙鏡頭反光相機  50年代初。本機是五十年代高級專業機,機身號1144724。取景鏡頭:Heidoscop-Anistigmat 1:2.8,f=80mm 97280,物鏡:Zeiss-Opton Tessar 1:2.8,f=80mm 538893。本機鏡頭海杜斯和蔡司頭,康帕快門裝有太陽能測光表,在當時是貨真價實的專業相機。也是一款高中級的收藏相機。
21) 德國康太斯ⅢA+小傘燈  1952-1958年。本機體積上小于其他型號,是康太斯旁軸聯動測距的135相機最後一款,機身號089985,鏡頭SONNER1.5/ 50mm,有太陽能測光表(硒光測光表),本機附有折疊式小傘燈,裝上後小巧精緻。而這種折疊式小傘燈也是難以尋覓的藏品,本機流入國內的數量比萊卡Ⅲ,M 型數量上少得多,所以是難得的收藏品。
22)羅敦斯德·普拉蒂克科研相機   1970~1974年。創建於1877年的羅敦斯德是德國著名的鏡頭生產廠家,林哈夫?仙娜相機的鏡頭生產廠,Super普拉蒂克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所生產的名牌相機,機身PRAKTICK,TL1000型,在六、七十年代前蘇聯進行太空飛行使用的相機也是普拉蒂克,這台東、西德國所產研究用彎頭相機是當時的高科技產品,可拍攝1:1的物體,藏品量極少。
23) 日本WIDELUX-F7全景(搖頭)相機  1975年。本機是日本Panon生產,該公司1952起生產全景相機,供專業人員使用,全稱Panon CAMERA COLTD鏡頭1:2.8/F26mm,速度1/15、1/150 1/250s,機身號352908。本機發條驅動,鏡頭橫面移動,當時國內愛好者對如此高價的相機問津者極少,所以收藏界很少看到,此機還有一些使用價值,是一款使用和收藏兼得的相機珍品。
24)俄羅斯澤尼特衝鋒槍式相機  1995年。本機隨機帶標準鏡頭及300定焦頭,是收藏相機的花色相機。
25) 上海耀華牌外拍機  1925年。連鏡頭(耀華)三腳架,一整套,本機所有金屬件全是白銅製作,保存完好,還能使用,是早期的國產外拍機,當時主要是外拍人像用,速度由皮球手按快慢控制,光圈三檔最大光圈5.6,4寸散頁片。
26)天津車燈式相機和德國阿爾蒂薩相機  1956年。公私合營的天津照相機廠以德國阿爾蒂薩相機為蘭本,五十年後今天,當然就不易看到了,要尋找當年所仿製的原型機?阿爾蒂薩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27)上海多家相機廠產品 1958年後,上海多家照相機廠生產了上海201折疊式120平視相機,上海4型120雙鏡頭反光相機,上海DF型135單反相機,以後陸續改為上海202、海鷗202、海鷗203折疊式相機,4型又演變成海鷗4A、4B、4C等型號,上海DF發展演變成海鷗DF、DF-1、DF-2、DF-ETM、DF-300……。這些產品曾經風光一時,高氏相機收藏館收藏了上述上海牌、海鷗牌系列相機,如產量只150台的上海Ⅲ,上海201的試製機,機身頂部有一凸出臺階……。1964年上照廠倣美能達ST小批量生產上海牌DF、M39羅紋口及原廠標頭,它就是海鷗135單反相機的鼻祖。1961年試製上海4型120雙鏡頭反光相機,是海鷗120雙反系列相機鼻祖。上海4型投入批量生產時更名為海鷗4型,1962~1968年相繼推出海鷗4A、4B、4C型相機。120折疊式、120雙反、海鷗DF,這三款加上海58型?Ⅱ相機,當時似乎獨霸了國產相機市場,並有少量遠銷國外,在中國攝影史,中國相機製造史中,上海牌、海鷗牌成了國產知名品牌。
28 )  杭州“西湖”樣機  1959年。1959年是大躍進年代,杭州鼓樓邊的公私合營杭州光儀廠籌建了照相機車間,照相機修理師胡秋江帶領幾個人手工試製了浙江省和杭州市第一台相機“西湖”樣機,當年製作了三台,向建國十週年獻禮,高氏藏館收藏了僅存的一台,機身號90002,鏡頭號590009,該機鏡頭卡口、羅口,速度1/2-1/500s,1:3.5/50mm。簾幕快門,其工藝在國內已屬上乘了。但因為製作工本太高無法小批量生產。本機屬無價位珍品相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高手一起照 手把手教你拍出震撼水景
摄影技巧(7)
老相机的记忆--闲云若海
海鸥 DF
摄影词典(300条) 数码相机 参数术语说明 中关村在线
微距摄影一二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