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翁同龢其人其书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为同、光书家第一。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些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清史稿•翁同龢传》称赞翁同龢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清徐珂《清稗类钞》谓:“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翁方纲)、南园(钱沣)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刘墉)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对这位雄视晚清书坛的巨擘称许:“松禅学颜平原(颜真卿),老苍之至,无一雅笔。同治、光绪间推为第一,洵不诬也。”谭钟麟对翁字推崇备至:“本朝诸名家,直突平原(颜真卿)之上,与宋四家驰骋者,南园(钱沣)、道州(何绍基)、常熟(翁同龢)而已。”谭延闿、泽闿兄弟曾刻成《春及草庐藏翁氏墨迹》行世。







 


 


 


 


 


 

    翁同龢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其政治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其书法亦属晚清巅峰,为刘墉之后第一人。翁同龢出身于世代显赫的官宦家庭,天姿聪颖。翁同龢早年心仪明朝董其昌,从董入手,又上窥米襄阳,中年由钱南园上追颜真卿。清朝的书法创作过程表现为:由清初的重帖学形式向晚清的重碑学形式过渡和转换,故在他的书作中亦折射出一种碑气。但作为翁同龢个人,由于背其主流从帖入手,对他日后的碑帖发展结合,无疑是一个契机:具体体现在一、朴拙敛约的点画构造;二、奇崛自然的形体结构;三、平淡空灵的行书章法等几方面,都体现了翁同龢晚清一代书法大师的气象。在研究资料中,大多数只是研究他晚年的成熟书风,而很少有对他的早中期书法作品做专门研究。以上刊载,亦就此通过对他早中期的书法作品等资料的钩沉,综合对翁氏的书法做一番浅析,以资后学诸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翁同龢:奇肆率意-打通颜字北碑
近现代名家楷书赏
翁同龢的书法
近现代名家楷书赏-学颜妙手翁同龢
清·翁同龢书法
他是政治家,也是晚清书坛的巨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