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武帝在位54年,却花44年去打匈奴,为何要揪着匈奴不放?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19期

  ——野史纲目——

不争馒头争口气!

我们国人好面子,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说白了,很多国外价格高昂的奢侈品,就是专门针对国人这一脾气秉性专门定做的,并不是有些奢侈品多么的出名,那是因为我们买了这些品牌才显得有价值。

那么国人好面子,究竟有什么历史根源呢?

其实这事儿要从汉武帝说起,汉武帝在位54年,44年都在和匈奴交战,一直以来都是不死不休的那种,那么为什么汉武帝要死死地,把匈奴抓住不放呢?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最大的仇恨莫过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往大了说,那就是亡国之奴,灭门之仇,汉武帝之所以将匈奴抓住不放,就是有这其中的原因!

匈奴,其实说白了,几千年前我们也是一家。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的先祖也是夏后氏的苗裔。只不过由于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受限,以游牧为主,在我国古代,匈奴是从秦朝末年,汉朝初年才开始称霸中原以北,然后强大起来的游牧民族。

在我国秦始皇时期,也会收到匈奴的骚扰,只不过当时的匈奴还不是特别强大!

在公元前215年的时候,匈奴被秦朝大将蒙恬赶出了河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匈奴之所以后来来势汹汹,发展迅速,其实也是借助了当时西汉前期国力并不强盛的时间差,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不仅对当时的西汉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且屡次骚扰西汉边境。当然除此之外,其实在当时经常骚扰中原的匈奴,还有乌孙,大宛,大月氏以及南越、夜郎等,都与西汉王朝有过较量,只不过匈奴是其中闹得最凶的,也是实力相对比较强劲的。

以至于一度严重威胁到了西汉王朝的安危,这才让当时的汉武帝刘彻,一改此前对于匈奴的和亲政策,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他当时也已经看出了与匈奴和亲的弊端,所以提出了:

中国一统,四海宁谧,以其故所治的思想!

与秦始皇统一六国不同的是,汉武帝提出的大一统思想,涵盖的范围要更加广。

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

从这句话就可以很明显看出。

足见当时的汉武帝相当有野心,与其被周边的匈奴等骚扰,还不如直接将其打怕打服,让他们臣服于自己。不论是蛮夷还是什么,都要前来上贡纳税。

所以说当时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民族统一战,而且要一举树立中原地区称雄华夏大地的霸主地位。

为了实现统一的雄才大略:汉武帝也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最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了一雪前耻,给自己的老祖宗刘邦报仇!

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匈奴趁着战国七雄争霸的时候,逐渐向南发展。政治经济中心从刚开始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及河套地区逐渐迁移到秦国、赵国、燕国的边境。让当时的秦国、燕国、赵国很不爽。但在当时他们本来自身难保,所以就暂时没有管匈奴。

秦始皇先完成六国统一的大业之后,在秦二世元年,匈奴的冒顿,打败了自己的父亲,然后独立完成统一匈奴各部,后来随着秦朝末期各种弊端出现,刘邦建立西汉将其取而代之,但是西汉的建立之初,匈奴内部并没有发生大的变革,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匈奴不断南下,进一步威胁到了西汉的安危。

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本来就想安分守己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没想到当时的匈奴不仅大肆南下,而且得寸进尺,婶可忍叔不可忍,刘邦也忍不了,一改往常消极防御的态度,决定好赖也要跟匈奴刚一下子,给匈奴一点颜色看看。

那是汉高祖刘邦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一个诸侯王名叫韩信,并非胯下之辱的那个韩信,为了区分,很多史学家就将其称之为韩王信。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一直在曾经的故地韩国生活,后来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因为当时韩国故地的战略位置很重要,被匈奴给围攻了韩王信所在的韩国故地,屡次求和之后便投靠了匈奴。

知道这件事的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讨伐,但是当时的韩王信和匈奴联手,实力也不容小觑。

为此,当时的汉高祖刘邦集结了32万大军,一次性就把当时的匈奴打得服服帖帖。也不知道道是当时的匈奴是故意放水,还是汉高祖刘邦太猛?后来在看着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汉高祖刘邦打上头了,决定乘胜追击,给匈奴一个下马威,由于追得太远。反而有种中了匈奴埋伏的感觉,当时的匈奴像是在故意诱敌深入一样!

双方交战了很长时间,都已经到了寒冬季节,只是本来天降大雪,不应该再继续往前追了,但是刘邦却不听劝解,执意继续追击,最终在大同平城的时候,果然中了匈奴的埋伏,刘邦带领自己的先行部队,被困在平城的白登山整整7天7夜。

即便是后面的主力部队赶来,但是彼此双方也被切断了联系,其主力部队在不知道刘邦等人具体情况的同时,自然也不敢贸然攻击。

就在刘邦被控众人都一筹莫展之时,刘邦手下的将领陈平,给刘邦献了一条妙计,就是因为这条秘而不宣的妙计,才让刘邦当时顺利脱围,关于这条妙计的具体内容,为什么不会外传?

根据宋朝史学家司马光的研究,认为应该是有失国体大统!

这条妙计的具体内容,显然汉武帝是知情的,而且有一定屈辱的成分,不然当时的汉武帝也不可能对匈奴有那么大的仇恨。

根据后续史学家解释,当时陈平找人画了一个美女,送给了冒顿单于的王后,王后害怕这个美女的到来,影响自己的地位,就在枕边风的作用之下,劝说当时的冒顿单于,让刘邦等人离开。

不论这种说法,真假与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使用美人计或者是金银财宝贿赂,这一点还是很有用的,这后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之所以会有和亲政策,其实与当时的白登之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要不然后来的汉武帝也不可能对和亲政策提出怀疑!

更为可气的是:当年的匈奴单于,还对大汉王朝的国母吕后有想法,言语轻佻写信挑逗,这是对大汉朝赤裸裸的挑衅,你凭借这两点,当时的汉武帝怎么也忍不了,以他的暴脾气,你要不给匈奴一点颜色看看,怎么对得起老祖宗所受的屈辱?

不仅仅是关乎大汉王朝刘家的面子,更关乎的是整个大汉朝百姓的面子,所以,汉武帝誓死要与匈奴打得鱼死网破,就是要争一口气,争一下面子。

古代打仗,本就是伤敌1000,自损800,汉武帝这样做,确实很振奋人心。但是在当时,对于国内的百姓而言,战争打得越多,就有点越苦不堪言。汉武帝不惜一切余力征讨匈奴的时候,也被认为是穷兵黩武!

好不容易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积累下来的那点家底,汉武帝折腾光了,但是有用吗?这点可以肯定,绝对有的!

这一点也确实不可否认,但是综合汉武帝对于历史的贡献,确实不可磨灭。

首先是那种不死不罢休的奋战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或许要不是当年的汉武帝带领下属拼死搏杀,历史的走向可能又要变了。

当时汉武帝不要命的打法,实际上是一种一劳永逸的稳妥办法,只不过是要以牺牲当代人民百姓的幸福为代价的,干脆点,痛一世不如就痛一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西汉初期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影响
汉武帝在位54年,却花了44年去打匈奴,为何刘彻揪着匈奴不放?
汉武帝在位期间,打败匈奴,开通西域走廊,为何有人说他穷兵黩武?
你知道我为什么打你么?
揭秘: 西汉时期的和亲政策?西汉和亲的目的是什么?
昭君出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