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文中的文化常识、典故及意象(一)
1、分野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河山关江
(1)河内:黄河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2)山东:指崤山以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3)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4)关西:函谷关以西。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5)江表:(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6)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3、古人记月手法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其他时间
(1)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日中:日中,指日头正当午;中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3)人定: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是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又名定昏、夤夜等。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4)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张岱《湖心亭看雪》)
(6)夜阑:离夜将尽。夜深人静的时候。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3月左右,此时雨水较多。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序》)
(8)三春:(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3).三个春天,即三年。
(9)三秋:(1)三年。2、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2)三秋有时也被当做年的代替,一秋为一年(3)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例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10)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11)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5、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6、花朝节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满井游记》
7、浴蚕时节
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
例句: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栀子花)“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
8、蝉噪时节
酷夏的晚上,蝉在树上“吱吱”地叫着,如果这时你去攻击它,往往会有一股似污水的液体从树叶丛中洒下来,那是蝉的尿。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初秋时的蝉往往称为寒蝉。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9、西陆
'西陆'指代秋天。西陆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穷谷,涸阴互寒。其用之也,禄位宾客丧祭。'《隋书·天文志》中:'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日)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这里'西陆'就有了秋天的意思了。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10、寒砧、砧杵
亦作“ 寒碪 ”。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无法入眠。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王安石《千秋岁引》
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11、阳月     
农历十月的别称。汉·董仲舒 《雨雹对》:'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於无阳,故谓之阳月。'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
12、橘柚香
11月下旬成熟,采果时风味甜、适口,且很耐贮藏,贮至次年。清秋时节。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13、东风
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刘大白《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14、长河没晓天
长河:指银河。晓:黎明。指天将亮。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
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15、清秋
秋季,特指深秋;清秋也意指明净爽朗的秋天。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6、中宵
中宵:中夜,半夜。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
17、青阳
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郭璞注:'气青而温阳。'
《岁暮归南山》:'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初'.
18、向晚
天色将晚,傍晚。
李颀 《送魏万之京》:'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19、长啸
大声呼叫,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阳春:春天;温暖的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
20、杨柳
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形成这个习俗大概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折柳条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1、谢玄晖
谢玄晖:即谢朓,其字玄晖。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澄江净如练:《文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名句默写)'此径引其后句,而改动一字。
22、谢安石、东山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郡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当官。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
23、子规啼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简称子规。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又有一说与屈原有关,但并未广为流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楚狂人、凤歌、楚路高歌
据《论语·微子》载: 孔丘 到 楚国 去, 楚狂人接舆 唱着'凤兮'之歌讽刺孔丘 ,走过孔丘车前。后即用'凤歌'代指狂人之歌。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寄》诗:'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唐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李商隐《赠刘司户贲》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25、谢公
(1)谢安、东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否?'
(2)谢灵运、谢公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谢朓、谢玄晖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4)谢景初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有薛涛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曾写过一首最狂的诗,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诗仙最“狂妄”的4首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豪气万丈的诗词阅读
李白最狂的一句诗,五千年来无人能够超越!
李白最长最难背的诗和最狂的诗,有个共同特点,难怪他被称为谪仙
凡尔赛鼻祖,唐朝批孔第一人,在诗仙李白面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