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如何通过工痕对古玉断代(二)
敬启者:

一、朋友圈不可见,在我的认知当中,不让我看你的朋友圈,那就没把我当朋友;
二、不关注公众号,直接加好友的。我公布微信号是给关注我的玉友一项福利,方便沟通交流,既然你没兴趣关注,那就别占着好友位置,还是让给有需要的人吧;

三、加了好友后什么也不说上来直接发几十张图片,然后等着鉴定真伪的。

凡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微信好友我都会将其删掉!!!


商周时期砣机特点

砣机的产生时间,从目前现有的考古发掘出土资料来看,良渚文化遗址曾出土过类似琢玉用的锥形器物,而良渚文化时期玉器在经过科学分析后,发现部分玉器有明显的砣具遗留痕迹,而非全部为燧石或鲨鱼牙齿刻划所制。故有学者据此认为,在良渚文化晚期有可能出现了简易的石制砣具。
如果说新石器时代是否使用砣机还有所争议的话,那么进入商周时期,砣机在治玉工艺上的应用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了。但是,此时的砣机是何种样式的呢?这恐怕和当时人们的坐姿有关。
殷商出土的跽坐玉人,是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坐姿,且一直延续到汉魏时期。这种坐姿就是我们俗称的席地而坐了。当时家具中较高的桌椅并未出现,只有较矮的“几”。据此,杨伯达先生想象复原出当时所用的“跽坐几式砣机的使用示意图”。

这种坐姿的砣机在19世纪的印度,宝石工匠们还在使用,可以一人手拉加动力往复旋转砣机。
从上图来看,此种砣机只能做小件玉器,即单手可以托起并能稳定控制,而另一只手则需要将解玉砂浆浇在玉器上,使砣具粘附解玉砂浆后在玉器上碾琢所需要的纹饰。
据此,可以很明确的得出商周乃至汉魏时期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件玉器的结论。目前已知馆藏出土玉器、传世玉器也未见有大件玉器。所谓大件玉器,即单手在旋转、移动的同时不能控制其稳定性的玉器。换而言之,如果一件所谓商周时期的玉器,重量在几公斤,那么可以设想一下,玉人跪坐在地,单臂在没有支撑的悬空情况下,手持几公斤的玉器,另一只手撒解玉砂,然后还要根据所要琢刻的花纹旋转、移动几公斤的玉器并要保持与砣具接触面的稳定性。这可能吗?所以,手中有重量达到公斤级的所谓商周时期玉器的人,不妨你自己先按照上图所示砣机的坐姿感受一下。
商周时期玉雕工艺特点
商周时期使用青铜打造各种形状的玉雕工具,这就使切割、研磨、刻线、碾轧、勾彻等工艺变得容易起来。
双勾为阳——商代玉器雕琢中流行一种双勾阴线纹,是以两条紧邻阴刻线的方式使中间的阳线突出,雕琢中即不减地,也不浮雕,线条并不高于平面,但视觉上却有阳线的效果,又称“双勾”、“双阴挤阳”、“假阳线”或“双勾碾轧”。它是铜工具所能达到的最好效果,多用于动物、人物眼睛及身体纹饰的刻划。

钻孔——此期钻孔技术已日渐成熟,可以做到对钻精准而且管壁较直,有时可以看到残留的台阶痕。另外,桯钻因钻头逐渐磨损变细,孔依然多为外大内小的马蹄形眼。

图为河南省考古研究院所藏西周早期玉戈穿孔。穿孔直挺,上下直径似均一,一端口缘似有崩口,可能是管钻钻具即将钻穿器物时压碎残芯所制。另一端口缘和器物平面之间边缘清晰,孔口正圆。孔壁光滑,见有些许同心旋痕线。
斜刀——西周时期纹饰雕琢流行一种斜刀工艺,又称“一面坡”,工匠先用细砣雕琢内侧线纹,再用带有斜坡的轧砣雕琢外侧线纹,或者直接将砣具倾斜使用也可有此效果。雕琢时工匠手法的运用非常关键,这样器物纹饰就形成一边陡直,一边斜坡的状态,抛光完成后,玉器在光与影的反射中,极富立体感。这种“一面坡”工艺是西周纹饰雕琢工艺的一大特色。

西周早期   玉兔  1998年出土于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棺内南部透闪石质玉。
浮雕——商周时期浮雕作用以平面线浮雕为主,高浮雕作用较少。
圆雕——商周时期的圆雕件较多,以动物与人物为主,但器型一般较小。器身装饰或简单,或华丽。圆雕动物件是这一时期的主流,动物身上多饰以流行的双勾阴线、阴线,也有光素无纹者。
镂空——商周时期因为有了青铜工具的介入,镂空技术更加复杂化。镂空形准,孔眼平滑,无史前线切割镂空的抖动不平。有的镂空与纹饰结合,变化自如,对形象烘托的较为细腻。从镂空眼分析,当时已经出现了弓弦镂空的方法。以竹制弓,以铜丝作弦,使用时以钻孔与铜金属线具相结合,先打钻孔,然后将铜丝弦穿入孔眼中,借助解玉砂浆来回搓动,把各种弯曲孔眼搜镂出来,孔眼走线准确,棱角清晰。最后也可用铜扁条把眼内陆子磨平,使眼壁平滑。

商代  青玉玉柄形器  出土于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商代墓葬M121。
打磨与抛光——商周时期的打磨与抛光,比之史前更为细致,打磨不仅用砂岩磨石,也有微粒极细的解玉砂,这就促使抛光更为光润明亮。但是,此期也有部分玉器仅制作出器形,并不进行严格的打磨与抛光,可能专为丧葬使用。

西周早期   牛面形玉佩  1998年出土于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棺内南部透闪石质玉。阴刻线勾内具若干长条状细小凹槽,为在打磨过程中解玉砂遗留下来的痕迹。

西周早期   牛面形玉佩  1998年出土于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棺内南部透闪石质玉。放大可见若干布满微凹面的不平行长条状凹槽磨痕,磨痕较为精细,可能经过精细的锉磨。

西周早期   牛面形玉佩  1998年出土于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棺内南部透闪石质玉。阴刻痕内可见有长条状凹槽和凸脊磨痕,单条磨痕稍显粗大,工艺略粗糙。
现代电动工具伪造古玉特征

此种鹿形玉佩多见于商周时期,现在利用工痕分析来进行真伪鉴别。

阴刻线内底部存在多条平行凹槽,且长度基本相同,这是典型现代金刚砂砣具遗留痕迹。另外从阴刻线的形制上来看,商周时期受砣具所限,并未出现过这种形制阴刻线。

图中红色圈内部分为模仿古玉中的跳刀痕迹,但用力过猛,该跳的时候跳,不该跳的时候也跳。所谓跳刀是古代玉人在刻划弧线时,由于受到砣具直径的限制,故会以短阴刻线一点一点刻划,最终连接成弧线状。图中每条阴刻线的头部都呈现弧形,这是在商周时期玉器中没有的。
因受篇幅及图片资料所限,商周时期可以作为断代的工痕工艺还有折铁线、歧出等,我将在以后遇到合适的标本再做详细讲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楚国玉器16:蟠虺纹玉璧
古玉纹饰制作——战国
古玉器中凤形象的时代风格之二
红山文化与夏朝玉器(是否存在砣具)专业课
古玉纹饰的种类和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