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肾脏病,可以治好吗?

...

最近有位糖友的肾脏发生了状况,又好转了。

他患有2型糖尿病25年,胰岛素治疗了11年,但血糖一直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每每在9%~10%。之前检查血肌酐是正常的,只有60.7umol/L。

但在半年前,没有明显诱因,他的血肌酐忽然升高到151umol/L,达到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此后他的肾功能持续恶化,在五个月前,血肌酐上升到265umol/L,肾小球滤过率只有26.4 ml·min-1 ·(1. 73m2 ) -1.

由于没有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并不能确定他的肾脏病变到底是什么原因来的。

但经过持续综合治疗与监测,他的肾功能逐渐恢复,血肌酐最近降低到139umol/L了,肾小球滤过率回升到46.5ml·min-1 ·(1. 73m2 ) -1。

这是个励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逆转的希望。

今天给大家介绍糖尿病肾脏病的六个知识点,期望学习之后,糖友们有更多勇气积极治疗,并且坚持治疗。

...

一、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

目前,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疾病被命名为“糖尿病肾脏病”,指慢性高血糖所导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整个肾脏,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增加2.6倍。亚洲2 型糖尿病患者中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为56%,

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的患病率大约为30~50%,住院患者中是40%左右。

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的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只要这两个指标中的任意一项异常,并且持续超过3 个月,就可以诊断慢性肾脏疾病。

...

二、糖尿病肾脏病的进展与分期

第一期:糖尿病早期。

  • 可无临床表现。

  • 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是由于肾小球高灌注和肥大所致。

第二期:约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的2~3年。

  • 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在运动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 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增厚。

第三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

  •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常常是正常的或轻度升高。

  • 干预治疗能逆转白蛋白尿和阻止或延缓肾病的进展。

第四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10~15年。

  • 明显糖尿病肾脏病,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伴高血压、浮肿、甚至肾病综合征表现,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微降低。

  • 干预治疗能延缓但不能逆转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 不给予干预治疗,肾功能(GFR)每月可下降1ml,每年下降12ml,如伴有高血压或吸烟,肾功能下降速度会更快。

  • 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速度大约是其他肾脏病的14倍.

第五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20~40年。

  • 可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等,伴肾功能持续减退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

  • 在10~18年内,50%~75%的病人进入终末期肾病。

在此进程中,患者可以有泡沫尿、水肿、疲乏倦怠、贫血、头晕、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不同表现。

研究发现,在检测出微量白蛋白尿的1 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0%~45% 的患者进展为临床蛋白尿,另外30% 的患者可恢复到正常白蛋白尿,剩余患者仍为微量白蛋白尿。部分肾损害非常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

...

三、糖尿病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所谓危险因素,就是增加肾脏病发生风险的因素。

包括患糖尿病的时间、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视网膜病变等。

患糖尿病时间长、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存在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或合并视网膜病变,发生糖尿病肾脏病的可能性较大。

患糖尿病时间10年以上,如果出现蛋白尿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95%以上是典型的糖尿病性肾小球病变。

...

四、有些肾脏病变可能并非糖尿病导致

由于糖尿病患者在患病5年~10年以上才会出现临床可检测到的变化,所以对于糖尿病患病时间较短者,如果出现肾脏疾病的改变,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病因,比如高血压、肾病综合征、免疫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或者药物损伤。

通常来说,如果存在下列情况,肾脏病变可能并非糖尿病导致:

  1. 没有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肾小球滤过率较低或下降过快

  3. 尿蛋白增加迅速,或出现肾病综合征

  4. 存在顽固性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5. 尿液化验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等

  6. 有其他疾病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7.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治疗后2~3 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大于30%

  8. 肾脏超声发现异常

五、糖尿病肾脏病的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饮食调整、控制血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控制血压和纠正代谢紊乱等。

1.饮食

  • 一旦发生蛋白尿,每日蛋白质摄入应限制在0.8~1.0克/公斤体重。

  • 有肾功能不全时,每日的蛋白质应限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质为主。

  • 大量蛋白尿(>3克/天)患者,需适度增加蛋白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0~1.5克/公斤体重或以上,以免发生营养不良,加速肾损害进展。

  • 透析患者的蛋白摄入量要比非透析患者多,一般以1.2~1.5克/公斤体重左右为好,并应选择50%以上的高级蛋白食物,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

  • 一般认为,要少用或不用植物蛋白,但近年的研究认为,干制豆类食物的营养素和纤维素丰富,为高质量蛋白质类,只要不超过蛋白质的允许摄入量,豆类蛋白至少不亚于其他来源的蛋白质。

...

2.控制血糖

  •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逆转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病理改变,可降低增加的肾小球滤过率,使增大的肾脏缩小,减少微量白蛋白尿。

  • 建议HbAlc目标值≤7.0%,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患者HbAlcd 控制目标可以<6.5%或接近正常。

  • 如果已经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干预治疗能延缓但不能逆转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但如果不给予干预治疗,肾功能下降速度会更快。

  •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的水平,选择适合的降糖药物,调整药物剂量。

3.降压治疗

  • 高血压可促进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并加重肾功能损害。

  • 控制血压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减慢肾功能下降速度,使GFR的下降速率由每月0.9ml/min降至0.29ml/min ,也就是从每年下降10.8ml/min减慢为每年下降3.5ml/min。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护理指南都建议,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根据个体化情况评估,个别患者可以选择更低的血压目标。

  • 降压药首选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不论基础血压的高低均可以减少白蛋白尿,延缓终末期肾脏病的进展。。

  • 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选用。

4.调脂治疗

  • 血脂异常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介导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肾动脉粥样硬化和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

  • 升高的血脂成分、异常的脂质组分及糖基化的脂蛋白,可损伤肾小球固有细胞和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 对于1~4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应低于2.6 mmol/L,并尽可能降到1.8 mmol/L以下。

...

5.治疗高尿酸血症

  • 高尿酸血症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及尿酸结石,并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肾功能下降又使得痛风的发生风险增加。

  • 血尿酸每升高60umol/L,肾脏病风险就增加7%~11%,肾功能恶化的风险增加14%。

  • 高尿酸血症患者中,10%~25%是尿酸生成过多型,超过90%是肾脏排泄不良型。

  • 除了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控制肉类、海鲜等摄入,避免饮酒及富含果糖的饮料,多饮水,低盐饮食之外,还需要避免应用可能升高血尿酸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

  • 降低血尿酸的药物,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24小时尿尿酸排泄率,来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6.中医药等其他疗法

  • 中药方剂:无论是临证治疗,还是循证研究,都发现根据辩证使用中药方剂控制蛋白尿,效果甚至优于知名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 中成药:如百令胶囊、金水宝、黄葵胶囊等,对于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有一定作用。

  • 微循环扩张剂:胰激肽原酶、羟苯磺酸钙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糖尿病性肾脏病和视网膜病变都有帮助。

  • 包括抗炎治疗、抗氧化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对于延缓肾脏病变进展也有帮助。

  • 如果合并钙磷代谢紊乱或者电解质紊乱,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六、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

  • 进展到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的患者,只能接受透析治疗来延长生命。

  • 无论是血透还是腹透,透析时机应稍早于非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衰。

  • 当肾小球滤过在30ml/min时,需要思考和讨论透析治疗或肾移植的话题。

  • 血透治疗3年存活率50%,5年存活率30%,9年存活率仅10%左右。肾移植5年存活率可高达65%,10年存活率可达45%左右。

  • 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糖尿病患者有种种不利影响,单独的肾移植效果较差,最理想的是胰-肾联合移植或胰岛-肾联合移植。

...

其实,本文开头的这位患者,我们就是按照上面的原则来进行综合治疗的。

如果您有糖尿病肾脏病变方面的困扰,还是要积极就诊寻求帮助哦!

...

本文的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

  2. 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

  3. 糖尿病肾病的现状及对策

  4.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

  5. 廖二元内分泌学

  6. 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的对比分析及其诊断概率回归方程的建立

  7. 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随访

  8.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9. 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很伤肾,糖友记得每年要查这4项指标
肥胖可致肾脏疾病
为何中国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医生坦言:这2种慢性病,或是祸根
世界肾脏日:降糖药有损你的肾?这10个真相知道越早越好!
世界肾脏日丨这几类人群容易患上肾脏疾病,你在不在里面?专家支5招保护你的肾
警惕!糖尿病背后这个“隐形杀手”,大多数人都会忽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