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精读 | 《道德经》第38章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译文】

上德之人,对人有德而不贪得,因此有德;

下德之人,对人有德却时时贪得,所以无德。

上德之君与道相应,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之君与道相悖,有心作为却很少作为。

上仁之君,仁爱臣民,有为而不求回报;

上义之君,有所为而求忠与孝;

上礼之君,以礼待人,得不到回应,就强制别人来服从守礼。

所以,大道丧失后才有德行,德行丧失后才有仁爱,仁爱丧失后才有正义,正义丧失后才有礼节。

礼节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起源。

所谓先知,不过是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

所以大丈夫立身处事,要敦厚不要轻薄;

守道为朴,不居浮华。

所以要舍弃后者而取用前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三十八
'道'乃'德'之本,'德'乃'道'之用
86.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不图虚华 讲究现实(第三十八章)
慧解《道德经》之第三十八章
为什么老子要反对仁爱?
读帛书老子1.2|道德仁义礼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